張華龍
論美國政治體系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張華龍
據目前了解,美國是世界的第一大經濟體系,國民擁有著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是其他國家的幾倍之多,居世界的首列,可以說是全球最富裕,且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然而,美國經濟體系的壯大離不開它的政治體系。本文通過對美國政治體系的了解以及其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對兩者的關系進行闡述。

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是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政治制度與人類發展所需的其他制度一樣,都是必須經歷的過程,帶著時間和空間的記憶。美國的政治制度也不例外,它可以說是當代社會資本主義國家中最完美的一套制度了,復雜又不失獨特性。
在美國的政治制度中,“三權分立”與“分權制衡”是政法的必要原則,美國的憲法中徹底的貫徹了“三權分立”這一主要原則,保證了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的分立。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分工明確,國會、聯邦法院和總統都是各司其職,互相聯系卻又不互相干涉。中央與地方之間制度相同,都存在著分權制衡的制度,兩者之間也是可以互相制衡的。這一制度有效地突出了制約與監督機制,理論上講,這種制度正是吸取了絕對的權利出現絕對的腐敗這一歷史的教訓,美國所采取的三權分立,互相制衡的制度正是保證了其國家的政治發展。同時,也有效地融合了民族特色與世界潮流的發展方式,體現出其文明發展的創新性。這種根據時代潮流與周圍環境而發展的政治制度正是美國不斷變革不斷進步的體現,才有了今天美國的強大。
美國經濟的發展歷程要追溯到美國贏得獨立戰爭時期,這場戰爭是美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的必要因素。也正是從那時起美國有了三個具有時代意義的政策口號,分別為孤立主義、門戶開放政策與遏制政策,這三個政治決策分別存在于大陸擴張時期、海外擴張時期與全球爭霸時期。
據了解,美國在1862年的《宅地法》中提倡國民到西部去創新,也正是這個時候,才有了美國的西進運動,以大規模人口遷移為基礎,交通運輸與農牧業為指導方向,在自由市場經濟和領土擴張的目的下,有效地促進了美國部分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完成了美國初步部分地區的政治經濟一體化目標,同時促進了美國農業、工業等的發展進程,這個政法的確定,為美國的經濟成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比如,1903年,美國脅迫哥倫比亞簽訂馬運河條約,一租期99年限獲得6英里寬的運河地帶,雖然美國答應付給哥倫比亞一定的年租金,但哥倫比亞仍然拒絕簽訂合約,美國便引導隸屬哥倫比亞的巴拿馬發動了一次革命戰爭,獲得了獨立,隨后美國便以與巴拿馬合作的利益關系簽訂了控制巴拿馬運河區域的條約,河運的通行為以后經濟貿易的往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尤其是在二戰結束后,美國的經濟步入了黃金階段,利用科技革命的的成果,發展新興工業,大力拓展世界的市場,同時,政府也在進行宏觀管理。利用政府運用財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產和消費,政府出資金補貼出口的產品,維持高出口的水平,并在政治決策的影響下大力投資科研和教育。美國的經濟發展最令人矚目的時期就是克林頓在任的八年,提倡“介于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和福利國家之間的第三條道路”。把自由經營和國家干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增加公共投資、減少財政赤字、精簡政府機構、改革稅收制度、改革醫療制度五個方面來實行,對美國經濟開始最基本的變革。利用政府的決策扶持高新技術生產,從而促進經濟的持續性增長,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從此,美國的經濟一直處于不敗地位。
美國的政治體系與其經濟發展之間是存在著必然的聯系的。首先,自美國成立以來,它的政治制度不是沒有變化的,而是不斷在完善的,但其資產階級的階級屬性并沒有發生改變,這是一個大前提。人類社會中,有兩種專制制度,一種是權貴專制,另一種是民主專制,兩種制度存在著本質上的差別,在權貴專制的專制制度里,經常出現的是因為權貴的權力不受限制,導致國家人民受苦受難;而民主專制的專制制度則相反,會因為國家人民不斷地要求福利而讓國家的經濟崩潰。美國則是從中吸取一定的經驗,采取孟德斯鳩思想建立的對抗制度國家。也就是第二社會制度,對抗制度。對抗制度就是讓權貴和人民在權力上形成一種制約平衡的制度。美國在吸取了法國的教訓之后,充分理解了孟德斯鳩的思想,在為人們給予權利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們,讓權貴和人民維持一直相互制約和限制的狀態,真正建立了一個對抗制度的國家。使用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系來限制權貴獨裁專權,并且在讓人民能夠選舉和監督權貴的同時,給予當權者極大的掌控權力來施展自己的才學,所以對抗制度相比專制制度最大的根本差異在于平衡權貴和人民的權力。比如,美國的人民都擁有持槍權和推翻暴政的權力;美國的所有企業中大多數都是大眾化股份制公司,從而不僅在權力上,甚至是在經濟上也再一次重新平衡國家的權貴和人民;美國的五十個州都擁有相對的獨立性,產生了區域之間和國家之間的制衡關系;美國沒有使用限制人口流動的戶口登記和身份證等等社會體制,所以使得人口流動性上更多的賦予了人民對抗權貴固定職業的制衡關系。
這種制衡的社會體制帶來的好處令美國變得強大,所以美國明白了這個道理后在國家的長期治理下出現了多種政治政策。比如財政預算的公開化令國家人民可以監督財務產生利益上的制衡,更不要說美國大大小小各種民事機關和美國政府之間的制衡關系了。不過這種制衡手段之所以能夠成立,在根本上還是因為權勢和人民相互對抗,如果沒有這種根本的制衡關系引導,其他的各種制衡手段都會因為權貴相互之間的勾結專制而荒廢,最終導致成為專制制度,這也是其他專制的專制制度國家學習美國這些制衡的政治體制后,卻沒有達成美國政治成就的根本所在。所以要完成對抗制度的建設,就必須要建立全社會性的各種各樣制約機制,才有可能真正做到。那么為什么說美國的政治體系對經濟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呢?任何國家的政治制度本質上就是上層建筑,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句話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都是承認的。但是有人把經濟基礎簡單地理解為生產力大小,事實上它還包含一個國家具體的生產環境,即當時該國的生產方式、地理、人口、文化和國際環境。美國的領導者正是選擇了一條十分符合美國國內和國際客觀實際的道路。也可以說,是三權分立的學說成就了美國,而不是美國人民自己的選擇成立了美國。所以歸根結底,是美國自己依據自己的實際經濟狀況成就了自己,即使當時沒有三權分立,也會有國家依據經濟基礎摸索出來,當然這個國家就不一定是美國了。這就是說,美國的政治制度是適應社會發展,且在不斷適應美國的經濟基礎之上的,使得經濟基礎可以非常地的發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的歷史事件只不過加速或者減緩了這一過程而已。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好比美國的可口和百事公司。不可否認,這兩大公司已經把可樂做到極致,但是如果你依舊想做出更好的可樂品牌,同樣是可以的,可口和百事的經驗當然你也可以去學,但是你的可樂公司此時此地的實際情況與當時美國的狀況是不同的,會加大一定的阻力,導致你不但學不到正確的經驗,反而會影響到本身的體質。這就說明了一個現實的問題,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學了美式制度的國家依舊不太成功的主要原因。所以,美國政治制度在本質上是實事求是的典范,而不是所有國家的模式教條的典范,也正是這種言語時刻付諸在行動上的政治體制,一切從國家經濟角度考慮的思想理念,才成就了如今美國強大的經濟體質。同時,也就說明了為什么美國的經濟發展可以一直走在其他國家的前列。
總而言之,從經濟上來說。美國能發展到今天的強國都是取決于美國的政治制度,好比一家世界頂尖的公司,其公司管理制度必定是促成其取得今日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國之所以強大,首先就是領導階層做出的重要政治決策,并付出了一定的努力,把政治體系真正實行在社會經濟上,同時倡導人們共同努力得到的結果。
山東省濰坊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