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險峰
(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0)
鐘靈的漫畫創作
甘險峰
(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0)
作為一位著名的新聞漫畫家,鐘靈的漫畫創作總是緊盯時局,服務時代。這一特點不僅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等特殊歷史時期得到充分體現,在和平時期也一以貫之。盡管這種“緊跟”式的漫畫創作對其作品的藝術性有所削弱,甚至有時還會因“緊跟”而犯錯誤,但責任不應該由作為漫畫家的鐘靈本人來負。對其漫畫創作,從總體上講還是應該充分肯定的。
鐘靈;漫畫;新聞漫畫;政治漫畫
2017年濟南籍藝術家鐘靈已經逝世10年了。作為一位了不起的藝術家,他的價值理應被更多的人了解和銘記。鐘靈雖以漫畫知名,卻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對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方成為鐘靈所寫的打油詩中略知一二:“曾和主席下過棋,城墻書法挨過批。白石門下做弟子,黃土地里充司儀。”[1]在圍棋、國畫、電影、設計、詩詞等領域,鐘靈均稱得上是行家里手。
鐘靈(1921~2007),別名金雨,山東濟南人。擅長漫畫、中國畫,1939年畢業于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此后在陜甘寧邊區從事文教工作,建國后開始與方成合作,以“方靈”的筆名共同創作國際漫畫,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北京電影制片廠藝術委員會秘書長等職,出版有《鐘靈漫畫選》等。
鐘靈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被派往延安入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學習。畢業后,在陜甘寧邊區做文化教育工作,亦開始創作漫畫。1949年任陜甘寧邊區政府林伯渠主席秘書。1949年初,隨解放軍進入北平,在中南海政協籌委會負責美術設計工作,兼任中南海俱樂部主任。鐘靈是全國政協會徽和國徽設計者之一,并擔任開國大典會場的設計、布置工作,書寫了天安門上的兩幅標語。
鐘靈不僅創作漫畫,還從事書法、國畫創作(他是齊白石老人的關門弟子),還搞過郵票設計(1945年陜甘寧邊區發行的寶塔山郵票就出自他手)。鐘靈既寫文章、詩詞(電影《甜蜜的事業》的插曲作詞),也涉獵影視創作(在電影《黃土地》、電視劇《風箏情》中出任藝術顧問并擔綱角色)。
漫畫家鐘靈同志于2007年5月25日去世,享年86歲。
鐘靈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漫畫代表作包括《逃不出掌握》、《堅持團結,反對分裂》《把妥協投降派逐出革命陣營去!》、《頑固分子制造反共摩擦,實際幫助敵寇漢奸汪派》、《頑固分子擋不住前進的歷史車輪》及《“橡皮人“氣從何來》等。
1.《逃不出掌握》
《逃不出掌握》(圖1)是鐘靈的早期作品,也是鐘靈的第一幅公開發表的漫畫作品,于1938年發表在胡風主編的《七月》上。這幅作品形象地告訴讀者:日本鬼子占領了我們的領土并不可怕,一切都在游擊隊的掌握之中。這樣的作品,對于抗戰初期鼓舞民眾士氣、增強必勝信心具有一定的幫助。

圖1 逃不出掌握 鐘靈
2.《頑固分子制造反共摩擦,實際幫助敵寇漢奸汪派》
《頑固分子制造反共摩擦,實際幫助敵寇漢奸汪派》(圖2)通過“膏藥旗”、汪精衛形象和“以華制華”的字樣,形象地揭示了日本人扶持汪精衛傀儡政權來實現征服中國的目的,也是“頑固分子制造反共摩擦,實際幫助敵寇漢奸汪派”的形象化闡釋。這幅漫畫的標題與鐘靈的其他作品一樣,體現出作者密切配合抗日戰爭、力圖通俗易懂的追求。這幅漫畫作品對汪媚日求榮、認賊作父的無恥行徑進行了抨擊,顯示了全民鋤奸的決心與信念,對國民黨內部其他有賣國投敵企圖的右翼分子具有一定的震懾作用。

圖2 頑固分子制造反共摩擦,
3.《頑固分子擋不住前進的歷史車輪》
《頑固分子擋不住前進的歷史車輪》(圖3)描繪了一個頑固分子正在奮力頂住一輛冒著滾滾濃煙、疾馳而來的書有“歷史車頭”的火車,以此顯示不過頑固分子不自量力,螳臂當車必將失敗。不過,這幅作品體現了鐘靈那個時期有些脫離普通百姓的缺憾。首先是使用文字太多,其次是用以作比喻的事物并不為以文盲或半文盲的普通民眾所熟知。就像這幅畫中的火車,因為當時根據地的普通群眾大多未見過火車,也不知道火車、火車頭是什么,因此其寓意很難讓工農兵理解,因此制約了作品的傳播效果。

圖3 頑固分子擋不住前進的歷史車輪 鐘靈
4.《“橡皮人”氣從何來》
《“橡皮人”氣從何來》(圖4)把蔣介石比作充氣的“橡皮人”,這個形象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別看他氣勢洶洶地揮舞著“內戰”的屠刀,其實外強中干,一旦泄了“氣”就將癱倒在地,再也站不起來了,實在沒有什么可怕的;第二層含義:“橡皮人”背后站著的是美帝國主義,正是因為美帝國主義手持打氣筒,不停地為蔣介石打氣,蔣介石才如此猖狂。美國的“軍事援蔣”是“橡皮人”蔣介石身上的“氣”的真正來源。至此,美帝國主義與蔣介石之間支持與被支持、指使與被指使的罪惡關系已經大白于天下。

圖4 “橡皮人”氣從何來 鐘靈
朝鮮戰爭在1950年6月25日凌晨全面爆發的。兩天后,也就是6月27日,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要求聯合國成員國采取軍事措施援助南朝鮮。7月7日,美國再次操縱聯合國安理會,給入侵朝鮮的外國軍隊披上了“聯合國軍”的“合法”外衣。面對這種侵略行徑,中國在10月份組織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山東漫畫家也行動起來,創作了一大批反映抗美援朝和反對帝國主義的漫畫。
在國內漫畫家中,鐘靈發表的抗美援朝為主題的漫畫數量是最多的,質量也是上乘的。
1.《誰是多數》
鐘靈在建國初期,經常與方成合作進行漫畫創作。他們是從1950年8月起開始合作創作的。他們密切注視國內外大事和朝鮮戰場的形勢,以“方靈”的共同筆名合作了大量漫畫作品,被譽為中國的“庫克雷尼克塞”*庫克雷尼克塞是三位蘇聯畫家集體創作時所使用的筆名,他們是庫普里亞諾夫·克雷洛夫和索科洛夫。他們主要合作創作政治諷刺畫,繪畫語言簡練、辛辣,內容深刻,形象幽默。衛國戰爭年代,他們的作品像犀利的匕首直指法西斯強盜,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們的作品還曾兩次結集出版。一本叫《方靈漫畫選》,1952年7月由北京天下出版社印行,收入作者的36幅政治諷刺畫,書前還有方成、鐘靈的文章《我們怎樣共同創作漫畫》;另一本叫《方成鐘靈政治諷剌畫選集》,1954年9月由朝花美術出版社出版。
《誰是多數》(圖5)是方成和鐘靈首次以“方靈”之名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漫畫。這是抗美援朝時期一幅非常有名的作品。作品首發的時間是1950年8月12日。當時的聯合國正處于美國的操縱之下,只有社會主義蘇聯代表著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因此“誰是多數”的問題是很讓人們困惑的。《誰是多數》消除人們這種困惑。在上圖中,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奧斯汀說:“我們是多數。”在下圖中,蘇聯代表馬立克拉開身后的窗簾說:“看誰是多數?”窗外,反對侵略戰爭、熱愛世界和平的人潮涌動,而帝國主義這邊只有一個象征死亡的骷髏……作品生動地揭示出真正的“多數”是反對侵略戰爭的全世界人民,而不是聯合國中那幾位戰爭狂人。當時這幅作品引起了讀者很好的反響,是抗美援朝時期影響最大的漫畫作品之一。


圖5 誰是多數 方靈
2.方靈的《兩個大耳光》
1952年5月,被我方戰俘所扣留的美方巨濟島戰俘營長官杜德準將供認了美方血腥鎮壓我軍被俘人員的罪行,還透露了美軍在朝鮮戰場上投細菌彈的事實。在杜德的繼任者柯爾生做出了不再對戰俘進行血腥“甄別”的保證后,杜德才獲得釋放。他們的供認等于給美國總統杜魯門和國務卿艾奇遜打了兩個大耳光。關于《兩個大耳光》(圖6)的創作過程,方成回憶說:“兩個耳光可怎么畫?我一時沒了主意。鐘靈卻說,好畫,在他們臉上各來一個巴掌印,用真手印。我說那臉得多大,鐘靈說,大有大的好處。畫畫好后,他的巴掌印按在杜魯門臉上,我的按在艾奇遜臉上。然后,鐘靈用白顏料在杜魯門臉的手印上寫上文字。”[2]畫面上,杜魯門手里拿著“我們對待戰俘是以人道原則為基礎……”的發言稿,臉上的手印寫著“杜德和柯爾生的保證”;艾奇遜手里的發言稿赫然寫著“我們從來沒有進行過細菌戰……”,他話音未落,臉上卻被“美國細菌戰俘的供詞”打了一巴掌,留下了深深的手印。這幅作品發表后,也獲得了很好的反響。

圖6 兩個大耳光 方靈
此外,鐘靈也創作過反映“三反五反”運動的漫畫,比如《集中力量圍捉“大老虎”》(圖7)表現的是工人、農民、解放軍、知識分子同心協力打“虎”的場景。鐘靈把貪污犯畫成了老虎。這只被打倒在地的老虎身體肥碩,與貪污犯的身份倒是十分契合。

圖7 集中力量圍捉“大老虎” 鐘靈
此外,鐘靈也和方成一起,在批判胡風的浪潮中創作過《大掃除》、《時間結束了》(圖8)、《陰謀家的私房話》系列漫畫。為此,鐘靈十分后悔。鐘靈也在一些文章中表達了自己的懺悔之情。他說:“說胡風是‘反革命分子’出乎我的意料,但是又不能不信胡風是隱藏在革命隊伍內部的‘反革命分子’,因為毛主席和黨中央還能說錯嗎?作為一名黨員,黨指到哪里就應該打到哪里,因此方成和我便義無反顧地利用漫畫這一武器,參加了批判胡風的運動,在全國報刊雜志上,發表了不少諷刺、批判‘胡風反革命集團’的漫畫,胡風在我的筆下被刻畫成為一個‘反革命小丑’……他現在已經去世,我再也沒有機會當面向他老人家賠禮道歉,但每當回首當年畫漫畫批判胡風的情景,我的心里總是愧疚不已。”[3]

圖8 時間結束了 鐘靈
回顧鐘靈的一生,其漫畫創作基本可以概括為“緊跟”式創作。這種“緊跟”式創作與時代同步,與現實息息相關,服務社會,服務于當時的中心任務,體現出一位藝術家參與現實生活的熱情與擔當。他的“緊跟”是自覺自愿的,是無怨無悔的。正如方成與鐘靈在一篇創作談中所言:“時事與政策的學習,就成為我們必修的功課。”[]4盡管這對其作品的藝術性有所削弱,甚至有時還會因“緊跟”而犯錯誤,但責任不應該由作為漫畫家的鐘靈本人來負,對這種錯誤應該歷史地、辯證地區分并加以審視。對其漫畫創作,我們還是應該持充分肯定的態度的。
[1]方成. 我的詩[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5-8.
[2]杜娟. 方成:馮玉祥給我畫了[N].遼寧日報,2002-1-16.
[3]山東畫報出版社編輯部. 歷史上的漫畫[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2.
[4]方成,鐘靈. 我們怎樣共同創作漫畫[J].美術,1950,(6).
J211.24
A
1002-2236(2017)06-0075-04
10.3969/j.issn.1002-2236.2017.06.015
2017-07-06
甘險峰,男,博士,山東省首批簽約文藝評論家,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德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