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小香(鄧州市人民醫院 手術室 河南 鄧州 474150)
手術室護理對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切口愈合及感染的影響
候小香
(鄧州市人民醫院 手術室 河南 鄧州 474150)
目的觀察手術室護理對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切口愈合及感染的影響。方法選擇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鄧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30例胃腸道手術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5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措施,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手術室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切口的愈合以及感染事件的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切口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切口愈合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胃腸道手術過程中給予患者手術室護理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促進切口的正常愈合。
胃腸道手術;手術室護理;切口愈合;切口感染
胃腸道手術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普外科手術類型,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較高,約占醫院整體感染率的20%,切口感染后不僅會延長傷口的愈合時間和恢復時間,如若處理不及時還會加重患者的感染情況,還有可能會引起其他細菌、病毒感染,誘發其他組織器官功能衰竭,影響預后康復[1-2]。如何降低手術切口感染事件的發生率一直是臨床研究工作的重點問題,除了手術的規范操作和術后護理,手術過程中的護理措施對減少切口感染事件的發生也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旨在觀察手術室護理對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切口愈合及感染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鄧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30例胃腸道手術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5例。對照組中男41例,女24例;年齡22~59歲,平均年齡(39.53±10.81)歲;疾病類型:闌尾炎22例,結直腸癌20例,胃癌13例,腸梗阻10例。觀察組中男40例,女25例;年齡22~60歲,平均年齡(39.92±11.59)歲;疾病類型:闌尾炎23例,結直腸癌19例,胃癌14例,腸梗阻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本研究,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研究批準。
1.2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①術前: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普及,詳細講解手術注意事項,并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術前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要求患者術前禁食12 h、禁飲4 h,幫助患者進行皮膚毛發清潔、抗感染藥物皮試、導尿管設置等準備工作。②術后:保持病房、病床、衣物、皮膚的清潔衛生,密切關注切口狀態,定時更換敷料,并進行抗感染治療;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干預,給予患者流質飲食,防止發生便秘,根據患者傷口愈合情況和排便情況逐漸恢復正常飲食,鼓勵患者多進食蔬菜、瓜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對切口造成刺激;床上翻身、床下行走動作不宜過大,防止傷口開裂。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手術室護理。①環境護理:術前對手術器材、手術室整體環境以及手術人員進行全面消毒,保證手術室的無菌環境;在手術過程中,所有人員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若手術衣或手套在術中出現破損,需立即到手術區域外進行更換,再次消毒后方可進入,所有物品為一次性使用。做好相關器械的檢查準備工作,調整患者心態,使患者能夠快速進入手術狀態,幫助主刀醫生盡量縮短手術時間。②手術區域及過程護理:手術皮膚消毒區域擴大15~20 cm,腹部切開后采取全層保護器保護切口,胃腸道切開后需要采用消毒液對腸胃道進行消毒,消毒后更換手套;切口縫合需要對每一層縫合口進行敷料覆蓋,在最外一層切口縫合之前選擇合適的消毒液對切口附近的皮膚進行沖洗。
1.3評價指標記錄手術切口感染情況,切口出現紅腫、化膿,需要再次縫合、處理可以判定為切口感染。手術1周后評價切口愈合情況,切口愈合良好為甲級;切口出現疼痛、紅腫,未化膿,愈合情況一般為乙級;出現疼痛、紅腫、化膿情況,需要進行再次切開引流為丙級。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定性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切口感染對照組患者發生切口感染8例,感染發生率為12.31%;觀察組患者發生切口感染1例,感染發生率為1.54%;觀察組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98,P<0.05)。
2.2切口愈合觀察組患者切口愈合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切口愈合情況比較[n(%)]
術后切口感染是胃腸道手術常見的術后并發癥,影響其發生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手術的無菌操作、術室環境、手術時長、術后抗感染治療、術后護理等。相關數據顯示,胃腸道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高達25%,在醫院感染事件中占比約為1/5[3-4]。除了術后的抗菌抗感染治療以及飲食生活護理,還需要嚴格要求手術過程的無菌操作,避免手術過程中的感染源,切斷術中感染途徑。
手術室護理是指對手術的各個流程、術室環境、醫護人員的消毒工作進行全面掌控,對每一個操作進行規范化處理,在手術過程中為患者提供全面無菌化操作[5]。本研究在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手術室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切口愈合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提示手術室護理可以顯著降低胃腸道患者切口感染和愈合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分析其原因為手術室的全面消毒,以及手術過程的嚴格無菌操作,最大程度切斷術中感染源及感染路徑;術前對患者進行心態調整,提高患者對手術的接受和配合程度,可以進一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手術時間的縮短可以減少切口暴露時間,同樣可也以降低切口感染風險[6]。
綜上所述,給予胃腸道手術患者手術室護理可以有效減少切口感染時間的發生,保證切口的正常愈合。
[1] 董丹,李佳佳,尚宜星,等.胃腸腫瘤術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監測與預防性抗菌藥物的選擇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4):3248-3251.
[2] 喬美珍,劉月秀,吳旭琴,等.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目標性監測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15):2808-2810.
[3] 徐華,王翠平,徐鵬.手術室綜合護理對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的效果觀察[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7,22(2):288-290.
[4] 林素羽,符瓊燕,陳葉丹,等.手術室護理干預在預防胃腸道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5):1179-1180,1188.
[5] 吳海英,全日紅,蔡亞娜.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預防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效果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3):563-564,647.
[6] 姜英,謝春花.胃腸道手術切口感染患者手術室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J].中國急救醫學,2016,36(z1):270-271.
R 473.6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3.113
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