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蜀蓉(洛陽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 河南 洛陽 471000)
臨床護理路徑在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陰道分娩中的應用
李蜀蓉
(洛陽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 河南 洛陽 471000)
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陰道分娩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洛陽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收治的98例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行陰道分娩產婦,根據入院順序分組,各49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模式。對比兩組陰道分娩成功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陰道分娩成功率為97.96%,對照組為87.7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1.84%)高于對照組(75.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有利于提高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陰道分娩成功率,且護理滿意度高。
剖宮產術;妊娠;陰道分娩;臨床護理路徑;滿意度
剖宮產是指手術切開母體腹部及子宮,用以分娩出嬰兒的一種分娩方式。剖宮產可避免因陰道分娩可能對母嬰生命及健康造成的傷害,但近年來隨著生育觀念的改變,越來越多產婦選擇剖宮產進行分娩,導致剖宮產率逐年上升。目前,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課題[1]。相關研究指出,剖宮產后妊娠行陰道分娩有利于避免再次剖宮產相關并發癥,但存在子宮破裂等風險,嚴重者甚至可危及產婦生命安全[2]。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治療護理模式,根據某種診斷、疾病或手術制定,按照標準化流程使患者從住院到出院均按照此模式接受治療護理。本研究選取洛陽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收治的98例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行陰道分娩產婦,分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行陰道分娩中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洛陽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收治的98例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行陰道分娩產婦,根據入院順序分組,各49例。觀察組年齡25~38歲,平均(32.58±4.68)歲;孕周37~42周,平均(40.14±1.25)周。對照組年齡24~39歲,平均(32.47±4.79)歲;孕周37~42周,平均(40.09±1.31)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
1.2護理方法對照組接受術前評估、健康知識宣教、手術注意事項講解、心理輔導、產后生命體征監測等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模式:①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小組,對組內成員進行培訓,深化護理專業內涵;②術前對產婦生理及心理狀態進行評估,結合其意愿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③詳細介紹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行陰道分娩的優勢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適當給予心理安慰與輔導,取得產婦及家屬配合;④根據臨床護理路徑圖進行健康知識講解、子宮瘢痕評估、產程護理及胎兒監測;⑤術后給予疼痛護理、心理安撫及新生兒生命體征監測與護理;⑥根據臨床護理路徑圖追蹤產婦護理實施情況,確保護理服務有效落實。
1.3觀察指標①統計兩組分娩成功率。陰道分娩中途轉剖宮產為陰道分娩失敗。②采用醫院自制問卷評估護理滿意度,滿分100分,根據得分擬定為十分滿意(≥90分)、滿意(60~89分)、不滿意(<60分)。總滿意度=十分滿意率+滿意率。
1.4統計學分析以SPSS 18.0軟件統計分析,定性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分娩成功率觀察組1例轉剖宮產,分娩成功率為97.96%(48/49);對照組6例轉剖宮產,分娩成功率為87.76%(43/49),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462,P=0.117)。
2.2護理滿意度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81,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率不斷上升,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選擇逐漸引起臨床廣泛關注與重視。多數學者認為,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行陰道分娩,有利于避免手術及麻醉對機體造成的損傷,且對產婦產后各項生理機能早期恢復具有重要意義[3-4]。
臨床工作經驗得知,剖宮產術后陰道分娩較易引起子宮破裂、感染等并發癥,不利于改善產婦產后生活質量,因此,降低剖宮產術后陰道分娩并發癥成為臨床婦產科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5]。近年受社會經濟發展等因素影響,越來越多患者對臨床護理工作提出更高層次要求,臨床護理路徑逐漸得到廣泛運用,該護理模式以系統理論為基礎,可進一步提高護理工作的計劃性與預見性,使患者接受最佳護理方案,進而有利于實現提升護理質量、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提高護理滿意度的目的[6]。本研究中,觀察組陰道分娩成功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研究選取樣本量少有關,提示臨床護理路徑有利于保證陰道分娩的順利進行、降低中轉剖宮產發生率。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對行陰道分娩缺乏正確認知,且瘢痕子宮陰道分娩時子宮破裂發生風險較大,臨床護理路徑不僅使護理規范化,亦可體現出預見性護理內涵,通過與產婦家屬充分溝通,幫助其正確認識陰道試分娩,嚴格按照臨床護理路徑圖實施干預方案,可提高護理質量,保證產婦分娩過程中各產程順利進行。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模式可保證患者接受最佳護理方案,進而降低醫患雙方成本,且觀察組產婦陰道分娩成功率相對較高,避免了中轉剖宮產對產婦身心造成的傷害,對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臨床護理路徑有利于提高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產婦陰道分娩成功率,且護理滿意度高。
[1]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陰道分娩管理的專家共識(2016)[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6,51(8):561-564.
[2] 魏素花,葉曉東,郭梅.129例剖宮產后再次妊娠經陰道分娩產婦的護理[J].護理學報,2016,23(7):64-66.
[3] 徐云.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經陰道分娩可行性及安全性臨床分析[J].中南醫學科學雜志,2016,44(1):91-92.
[4] 何鐳,陳錳,何國琳,等.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陰道分娩孕婦的妊娠結局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6,51(8):586-591.
[5] 宋佳軼.瘢痕子宮再次妊娠早產產婦經陰道分娩的臨床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8):144-146.
[6] 彭巧.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陰道分娩安全問題分析及臨床護理路徑探討[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4,35(4):141-143.
R 473.7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3.126
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