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炎+陳晨+韓亮+李明梅+王新
摘要:針對現階段微生物降解磺隆類除草劑的研究進行了系統整理與分析,并結合實際應用情況,分析了影響微生物降解磺隆類除草劑效率的各項因素的研究現狀,提出了未來可行的研究方向,為農藥合理使用、農田生態系統管理及土壤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磺隆類除草劑;微生物降解;降解機理
中圖分類號:X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23-4443-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3.003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Sulfonylurea Herbicide
ZHAO Yan,CHEN Chen,HAN Liang,LI Ming-mei,WANG Xin
(School of Science,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enyang 110870,China)
Abstract: The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sulfonylurea herbicide at this stage was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the research status of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sulfonylurea herbicide was analyzed.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future feasibl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pesticides,farmland 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use of soil resources.
Key words: sulfonylurea herbicide; micro-biological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degradation
由于磺隆類除草劑的大量施用,生態環境尤其是土壤環境遭到了較為嚴重的破壞,為了減輕這種破壞,降解殘留農藥成為了十分必要的環節。迄今為止,國內外大量學者都已經開始研究微生物對磺隆類除草劑的降解效果,并在這一領域有了較大的突破。日后,利用微生物降解磺隆類除草劑也將成為主流趨勢。
1 磺隆類除草劑的應用現狀及危害
1.1 磺隆類除草劑的應用現狀
磺隆類除草劑受到國內外市場的推崇,其主要因素為5個方面:一是活性極高,每公頃用藥量以克計,屬于超高效除草劑品種;二是除草譜廣,每個品種除草譜差別較大;三是選擇性強,每個品種均有相應的適用作物和除草譜,對作物安全度高,對雜草高效;四是使用方便,既可用于土壤處理,也可用于莖葉處理;五是該類除草劑使細胞周期的特殊除草劑,既不影響細胞生長,也不影響種子發芽和出苗[1]。
據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報道,僅1992-2011年期間該類藥劑的使用量即從129 t迅速增加到了2 135 t,尤其在歐洲和北美地區,其用量增加了100倍以上[2]。中國農藥網2014年公布的數據表明,2011年全世界磺隆類除草劑的銷售額已達23.74億美元,占整個除草劑市場的11.0%,其中銷售額最高的為甲磺胺磺隆(mesosulfuron-methyl)和煙嘧磺隆(nicosulfuron),兩者總計達2.80億美元。
1.2 磺隆類除草劑的危害
廣泛應用磺隆類除草劑,對農牧業的增產、保收和保存以及疾病的預防控制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但必須正視的是,大量施用農藥已經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土壤環境變化、農作物中農藥的殘留都將危害人畜健康。
磺隆類除草劑的污染途徑主要包括3個方面。一是直接污染,即噴灑的農藥附著在農作物表面,被作物吸收后運轉至各部分造成農藥殘留。二是間接污染,即由于農藥施用量過大,多余農藥進入空氣、水體及土壤,污染生態環境,農作物再從受到污染的環境中吸收農藥,造成二次污染。三是生物富集作用于食物鏈而造成污染,一些理化性質穩定的農藥具有很強的脂溶性,會與酶及蛋白質結合,通過生物富集作用在生物體內逐級濃縮,提高殘留量[4]。
磺隆類除草劑對環境的危害是毋容置疑的。大量施用農藥,會導致土壤環境質量降低,影響土壤生產力,危害生物安全。而土壤被污染后,植物會通過根系吸收并轉運到其他組織和產品中,影響其生長,甚至影響農產品質量。當農產品被人畜食用后,又會對人畜健康產生進一步的危害[5-7]。
2 磺隆類除草劑的結構及治理工程技術
2.1 磺隆類除草劑的結構
磺隆類除草劑含有羰基、氨基、甲氧基等重要化學基團,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利用作為物質和能量的來源。目前,國內外常用于農業生產的磺隆類除草劑多達20余種(圖1)[8,9]。
2.2 磺隆類除草劑的治理工程技術
針對磺隆類除草劑造成的土壤污染,目前國內外已經有了較為成功的經驗,其中常用的技術有焚燒技術、熱解析技術、土壤淋洗技術、生物修復技術、使用土壤改良劑等。然而目前所采用的這些技術均有較大的不足之處,如焚燒技術具有處理費用較高,且對土壤理化性質影響較大的缺點。
相對來說利用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微生物降解技術來處理磺隆類除草劑對土壤的污染問題,具有更加綠色安全、無二次污染、對土壤理化性質影響較小等優點。本研究旨在分析影響磺隆類除草劑降解速率的各項因素,以便于尋求更加有利于降解磺隆類除草劑降解的復合菌系及外界環境條件[10]。endprint
3 微生物降解磺隆類除草劑機理及種類
3.1 微生物降解磺隆類除草劑機理
微生物降解磺隆類除草劑可分為酶促反應和非酶促反應[11]。微生物的酶促反應主要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初級生物降解,即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機污染物的結構發生變化,分子完整性被破壞。第二階段是環境容許的生物降解,主要是去除農藥毒性。第三階段是最終生物降解,即農藥被微生物降解,由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非酶促反應主要是通過微生物的活動使環境的pH發生變化或產生某些輔助因子及化學物質,從而引起除草劑的降解作用[12]。
磺隆類除草劑可以通過脫甲基、脲橋斷裂、開雜環等一系列反應生成相應的小分子物質(圖2),這些小分子物質可以通過生物體內普遍存在的代謝途徑進一步被代謝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等物質,進而達到去除磺隆類除草劑并修復環境的目的[13-15]。
3.2 降解磺隆類除草劑的微生物種類
降解磺隆類除草劑的主要細菌及真菌種類見表1、表2。
4 降解速率的影響因素研究現狀
4.1 溫度和濕度
溫度和濕度在對農藥產生影響的同時,也會對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溫度越高、濕度越大,磺隆類除草劑的半衰期就越短。聞長虹[18]、Polubesova等[19]測定了30 ℃和10 ℃條件下醚苯磺隆降解的半衰期,發現溫度降低會使半衰期從13 d增加至79 d。當溫度與濕度都適宜時,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活躍,代謝速率得到提高,會加快對除草劑的降解速率。
4.2 pH
pH對微生物的群落種類及數量均有影響。因此,對微生物降解除草劑的能力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另外,pH也會改變磺隆類除草劑的存在形態,間接影響微生物的降解。在中性及酸性條件下,磺隆類除草劑為中性型式,易水解,微生物作用于水解產物,促進降解作用;而在堿性條件下,磺隆類除草劑以陰離子型式存在,水溶性強但不易水解,微生物作用于磺隆類除草劑[20]。
4.3 微生物種類和數量
一些細菌、真菌、放線菌具有降解磺隆類除草劑的作用。有研究證明,真菌黑曲霉、青霉、假單胞菌、兩種淺灰霉鏈菌都具有降解磺隆類除草劑的作用。磺隆類除草劑在滅菌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均比在未滅菌土壤中緩慢,而在未滅菌土壤中代謝產物更為復雜,如綠磺隆在20.0~30.0 ℃的酸性土壤中,在滅菌條件下的半衰期比未滅菌條件下分別延長2.0~4.0倍。因此,土壤中微生物的種類及數量在磺隆類除草劑的降解中起著重要作用[17]。
4.4 除草劑結構
中國廣泛使用的磺隆類除草劑主要由芳香基、磺酰脲橋和雜環三部分組成,取代基的變化會使生物活性和選擇性發生很大變化,也會影響微生物代謝的敏感性。有研究證明,苯磺隆和噻吩磺隆比綠磺隆和甲磺隆降解速率快十幾倍甚至幾十倍,這是因為苯磺隆單甲基化了磺酰脲橋,從而使苯磺隆在所有pH值條件下對脲橋水解都非常敏感[21]。
5 結論與展望
利用微生物降解磺隆類除草劑具有綠色安全、無二次污染、對土壤理化性質影響較小等優點,因此應用十分廣泛,然而這仍是一個較為新興的處理技術。目前,國內外對于土壤微生物降解農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高效農藥降解工程菌的開發,混和菌的培養,降解菌的固定化,農藥生物降解的模型定量化研究等[22]。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的深入研究,例如:如何在自然界中篩選多功能微生物資源;如何使實驗室條件下微生物降解與實際應用效果接近;如何克服影響微生物降解效果的各種限制因子,實現構建的工程菌農藥降解質粒的穩定性及菌種的安全管理等。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農藥污染與微生物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幾個領域展開。
1)設計合成高效、低毒、易降解的新農藥,從源頭防治農藥污染。
2)強化農藥降解菌及其酶活性與作用機制的研究,提高酶的降解譜和降解活性,改變其代謝流,降低產物的毒性。
3)有效應用現代生物技術,改造或構建新的菌種,提高農藥的降解速率,增強降解菌的環境適應性。
4)建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對構建的工程菌進行預測,提高其進入自然環境后的生態安全性。
相信這些問題的解決,將會推動農藥生物降解的研究進展,為農藥合理使用、農田生態系統管理及土壤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康占海.甲嘧磺隆的微生物降解作用研究[D].河北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2.
[2] DE L Y,BEAUVAIS C,CESSNA A J,et al. Sulfonylurea herbicides in an agricultural catchment basin and its adjacent wetland in the St.Lawrence River basin[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4,479-480:1-10.
[3] POWLEY C R,BERNARD P A. Screening method for Nine sSulfonylurea herbicides in soil and water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ultraviolet detection[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Food Chemistry,1998,46(2):514.
[4] 韓亞超,尚巖巖.磺酰脲類除草劑的應用及受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進展[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47-52.
[5] SCHLAEPPI J M A,MEYER W,RAMSTEINER K A. Determination of triasulfuron in soil by monoclonal antibody-based enzyme immunoassay[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Food Chemistry,1992,40(6):1093-1098.endprint
[6] VALLE A,BOSCHIN G,NEGRI M,et al. The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azimsulfuron and its effect on th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J].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2006,101(2):443.
[7] 王敏強,李遠想.玉米對磺酞脈類除草劑敏感性及土壤殘留的研究[J].玉米科學,2006,14(2):78-80.
[8] DEGELMANN P,WENGER J,NIESSNER R,et al. Development of a class-specific ELISA for sulfonylurea herbicides (sulfuron screen)[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4,38(24):6795-6802.
[9] 鄧金保.磺酞脈類除草劑綜述[J].世界農藥,2003,25(3):24-32.
[10] 岳霞麗,張新萍,胡先文,等.磺酰脲類除草劑在土壤中的環境行為[J].湖北農業科學,2005(2):63-65.
[11] 盧向明,陳萍萍.有機氯農藥微生物降解技術研究進展[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2,35(6):89-93.
[12] 尹樂斌,劉 勇,張德詠,等.磺酰脲類除草劑殘留的微生物降解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通報,2010,37(4):594-600.
[13] 吳 翔,甘炳成.微生物降解有機磷農藥的研究新進展[J].湖南農業科學,2010(19):84-87.
[14] 劉惠君,劉維屏.農藥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J].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1,2(2):74-80.
[15] 侯憲文.農藥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研究[J].熱帶農業科學,2009,29(2):46-51.
[16] 鄒月利,陶 波.磺酰脲類除草劑的降解機制及代謝產物的研究進展[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1,32(10):24-31.
[17] 趙衛松.煙嘧磺隆和噻吩磺隆微生物降解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15.
[18] 聞長虹.磺酰脲類除草劑的微生物降解與轉化[J].池州師專學報,2004,18(5):43-45.
[19] POLUBESOVA T,UNDABEYTIA T,NIR S,et al. Adsorption of sulfometuron and other anions on pillared cla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2000,29(3):948-954.
[20] 吳紅萍,鄭服叢.微生物降解有機磷農藥研究進展[J].廣西農業科學,2007,38(6):637-642.
[21] 弓曉峰,樊 華,孔新紅.紫外光氧化法深度處理垃圾滲濾液的研究[J].環境保護,2003(3):15-17.
[22] 趙衛松,邱立紅,郭慶港,等.煙嘧磺隆的微生物降解研究進展[J].農藥學學報,2016,18(6):676-6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