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錦+龔翰源+屈雄+梁鎧+游富龍
大學生在網絡交往中出現的倫理道德問題總的來說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即道德意識的模糊和道德行為失范。我們必須認識到,造成這種道德意識的混亂和道德行為的失范的原因有多種,這些因素既相互關聯又相互影響制約,再加上網絡交往環境的特殊性,使得影響其倫理道德問題產生的因素更加多樣和復雜。
下面我們從網絡交往中倫理道德問題產生的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兩個方面來詳細闡述。
1.1外部原因
不僅是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之間環境差異導致了網絡交往中的倫理道德問題,現實社會中倫理道德問題的成因也是造成網絡交往中的倫理道德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此為造成網絡交往中倫理道德問題的外部原因。
1、社會方面的原因
(1)網絡法律法規不完善
針對網絡的法律法規不完善,未能構成關于防止網絡不良行為產生的一體化、成系統的網絡法律法規體系。
(2)缺少網絡倫理道德準則
由于網絡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隱蔽性,而社會整體對網絡交往可能帶來的危害認識不足,只著眼于少數的突出矛盾,而忽略了大量的潛在問題發生的可能。
2、學校方面的原因
(1)大學生網絡倫理道德教育滯后
網絡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歷程己接近年,我國高校對大學生有關網絡方面的教育還集中在網絡基礎技術、知識的普及教育上,而對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行為規范教育才剛剛處于起步階段,甚至在一些高校中這一領域還是一片空白,更不用說與網絡技術知識的普及相結合。
(2)大學生倫理道德教育內容枯燥
(3)德育隊伍力量薄弱
3、家庭方面的原因
(1)家庭關愛缺失
父母與大學生之間缺少經常性的溝通和了解,對其網絡交往的具體狀況幾乎一無所知。家庭生活中存在的溝通少,溝通難,一定程度上使大學生選擇了在網絡中排解孤獨、郁悶,長此以往,成為形成網絡交往中倫理道德行為失范的心理因素。
(2)家長疏忽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的不足造成了家長們對子女網絡道德教育的疏忽,缺乏正確的引導,從而使他們在網絡里失去方向,在網絡世界中進行交往活動時自然容易出現問題。
1.2內部原因
1、大學生特殊心理特點
大學生正處一個身心狀態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渡期。心理成熟滯后于生理成熟是現代大學生的主要特點。缺乏堅定的意志品質,缺乏對情感、情緒的有效控制,容易沖動、感情用事,是當代大學生生理成熟但心理不成熟的典型變現。與現實生活充滿著壓力、競爭以及各種道德行為的規范和約束相比,網絡空間則相對自由、沒有約束。正因如此網絡成為大學生盡情渲泄負面情緒的場所,他們為了擺脫這種現實的束縛和壓力,在網絡交往中以態意妄為和暢所欲言表達他們內心的強烈訴求,從而做出一些網絡不道德行為。
2、大學生道德情感淡漠
心理學中,情感是通過一個中介產生一種主客體之間相互關系的反映,這個中介就是人的需要。道德情感是人類道德心理中最為深沉同時也最為活躍的因素,是人們通過體驗社會生活和接觸道德教育后所產生的結果。一旦道德情感形成了,就會控制道德主體也就是人類選擇符合其道德情感的正確行為。情感本身才是道德信念、原則和精神力量的主體和核心。失去了情感的道德,將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道德而只是一些無聊枯燥的空談。關于道德情感的表現形式也是極其多樣的,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面向他人的道德情感,如同清、尊重等另一類是對于自我的到達情感如羞恥、自尊等。而在網絡交往的過程中,匿名、虛擬等特性將交往主體之間所存在的尊重、羞恥等道德情感完全掩蓋,致使倫理道德問題大量產生。
3、大學生道德意志薄弱
道德意志對道德認知過程也會產生重要影響。主體對道德認知,總是有目的、有計劃的,離不開精細的觀察、持久的注意和專注的思考,沒有道德意志的參與,這些都是無法做到的。在實際交往中,一些道德意志薄弱、不能做到時時自律的人,也可能出現其道德行為的失范??傊耸巧鐣娜耍司哂凶匀粚傩酝?,最重要的是具有社會屬性。大學生作為一個社會人,在社會中生活成長,時刻處于來自外界環境的種種影響之中,他們的道德意識的形成也必然會受到外界的影響,最終通過內化才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意識。因此,對道德意識的培養要從外部環境的宣傳、教育和個人自身的道德素養提高兩個方面著手,才能最終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防止產生不良道德行為。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相互聯系、共同作用,最終驅動道德行為的產生。
2 應對大學生網絡交往中倫理道德問題的對策
面對現今大學生網絡交往中的倫理道德問題,只有結合了社會、學校、家庭和大學生個人四方面共同努力,將四方面融合為一體全方位進行針對有效的管理,才能既充分發揮網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正面作用,又能同時從各方面規避網絡交往中的不利因素,應對大學生網絡交往中所出現的倫理道德問題。
2.1 社會層面
1、建立科學的網絡管理制度
2、規范網絡行業運營行為
3、健全網絡法律
4、倡導網絡倫理道德
2.2 學校層面
1、 加強校園網建設,構建健康上網環境
2、加強法制教育、倫理道德教育、網絡心理健康教育
2.3 家庭層面
1、 加強家庭成員溝通
2、 提高網絡道德素養
3、引導參與社會實踐
2.4 個人層面
1、 培養道德情感
2、 提升道德素養
3、規范道德行為
2.5道德倫理缺失的應對方法簡述
道德倫理的缺失是現階段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不只是限于網絡交往中,也不只限于大學生中。這一問題,已經引起了上層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同時,也有許多專家教授探脈診治?,F根據自己的體會,綜合略述如下:endprint
1、道德倫理的外部建設
加強網絡法治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網絡法律法規,規范網絡交往行為。這在現階段道德倫理普遍缺失的情況下,尤其是在網絡道德行為規范教育的起步階段,通過加強外部力量的約束,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對網絡交往可能帶來的危害要時時提醒,加強認識,也同樣非常重要,不可忽視。
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合力解決目前道德教育嚴重滯后的問題。學校與家庭的合作要體現出溫情與關愛,突出道德倫理的情感關懷。要用正確的健康的價值觀來教育和引領學生和孩子。
2、道德倫理的內部建設
目前,正確價值觀的樹立是大學生的重中之重?,F階段大學生的價值觀比較混亂,有的甚至不健康,失去了善惡是非判斷能力。人的一生,首先考慮的應該是什么?那就是樹立什么樣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正確的價值觀,才會有正確的善惡是非判斷能力,可以說價值觀引領人生一輩子。
現在的大多數家長,同樣忽視了自我道德的修養,忽視了對孩子的“家教”,同時,也為找不到“家教”的內容而苦惱,只能將希望寄托于學?!,F代大學教育注重科技,注重就業,成為了技術培訓機構,同樣也忽視了人文教育和道德提升,忽視了先做人,后做事的傳統警示,使我國的教育普受垢病。習總書記對于傳統家訓家規的重視,同樣極具針對性,同樣可以解決大學生道德倫理缺失的問題。學校對于傳統文化的內容也在不斷加強,經典讀誦在全社會逐步推進。大學生網絡道德倫理建設的春天已經來臨。
[參考文獻]
[1](德)黑格爾著,楊東柱,尹建軍,王哲編譯.法哲學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10.
[2]葉奕乾,何存道,梁寧建.普通心理學(修訂二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0.
[3]沙蓮香.社會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8.
[4]郭玉錦,王歡.網絡社會學[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5]李衛東.網絡道德與社會倫理沖突瑣議[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1(1).
[6]魯興虎.網絡信任—虛擬與現實之間的挑戰[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2.
[7]徐云峰.網絡倫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7.
[8]胡平,劉俊,董冰.大學生人格與網絡行為:網絡道德人際SEM模型[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3,19(2).
[9]王麗麗.網絡交往的內涵與特征當議[fJ].活力,2010, (6).
[10]陳秋珠.賽博空間的人際交往——大學生網絡交往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6.
[11 ]張濤.大學生網絡交往的負面影響及對策研究[J].管理觀察,2009,(31).
(作者單位: 陸軍勤務學院,重慶 400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