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曉芳 向維娜 韓朝 陳金丹
【摘 要】資助工作中如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將資助與育人相結合是現有資助工作的一個難點。本文通過對西安文理學院化學工程學院在校大學生的問卷調查,分析找出在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使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到實處。
【關鍵詞】高校資助;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示碼】:A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更要注重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資助不僅僅停留在物質上,更要上升到精神層面,加強對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國家資助政策實現“扶貧”和“扶志”的資助育人的雙重功效。本文通過科學嚴謹的問卷,對我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思想教育的現狀進行了解,分析其優勢和不足,并提出解決對策。以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將來更好地回報社會;同時本文的研究結果對高校從事資助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和參考價值。
1 調查樣本選擇
以西安文理學院化學工程學院為主要研究對象,對不同年級(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在校大學生進行無記名問卷調查。本次調查于 2016年 12月進行,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88 份,有效回收率為 96%。
性別:男150人,女138人。
生源地:農村216人,城市72人;
政治面貌:共青團員255人,預備黨員18人,黨員6人,群眾3人;
專業:理科177人,工科111人;
貧困與否:貧困192人,非貧困96人;
所在年級:大一54人,大二79人,大三85人,大四70人。
2 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及主要成效
通過對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調查可以發現,高校家庭經濟困難資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狀況總體來說符合現階段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的現狀,但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和精神現狀來看,資助工作中的思想教育工作仍需改進,在一些方面仍有不足。
2.1 在對國家政策關注度及對政策的意義方面
調查反映貧困生了解資助政策的途徑主要有學習學生手冊、班會、QQ群及微信平臺、宣傳展板,比例占到了96%,各方式的所占比例分別是33%、27%、23%、13%。今后,我們要繼續做好資助政策的宣傳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時代,加強QQ群及微信平臺的宣傳力度。不論是貧困生還是非貧困生都認為國家資助政策應該堅持資助與育人相結合,比例分別占到了97%和91%。說明學生也有這種訴求,想通過國家資助幫助自己克服經濟困難,同時能通過在校受教育使自己得到成長和鍛煉,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2.2 在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方面
調查顯示不論貧困生還是非貧困生基本都了解學院的貧困生認定工作形式,所占比例分別是92%、94%。同時有98%的貧困生、84%的非貧困生認為學院現在的認定工作是公平的。并且92%的貧困生認為按照班級分配助學金名額的方式是合理的。而對于班級是否存在假的貧困生47%的貧困生不清楚,42%的貧困生認為沒有,11%的貧困生認為有。以上調查顯示我院學生對于目前貧困生認定的政策和工作模式是知曉且非常認可的,認為認定是合理公平的,這是對我院貧困生工作的肯定。
2.3 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性格特點及精神、心理狀況方面
調查可以看出46%的貧困生是自信開朗的,46%的貧困生有一點自卑,不太與人交際。有68%的貧困生認為不會為人際交往關系問題感到困惑。有57%貧困生認為大多數人會參加公益活動。62%的受資助的大學生會積極主動參加集體活動或學術報告。84%的貧困生認為應該認真刻苦學習。以上調查顯示在今后的貧困生資助后教育的力度,應著重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教育引導:思想教育與引導;公益、義務、志愿活動的方式方法創新;心理咨詢與輔導;心理活動策劃。
2.4 在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引導方面
調查顯示貧困生認為自信、感恩、勵志、誠信教育所占的比例分別為33%、33%、27%、7%。問題十五和問題三呼應,不論貧困生還是非貧困生都認為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需要加強物質幫助和思想教育。66%的貧困生認為拿到資助后不應該請客,82%的貧困生、88%的非貧困生認為不會因為未享受助學金而抱怨。以上調查顯示了資助工作的重要意義在于資助與育人相結合。但高校現有的將資助與教育相結合的僅有學校提供的勤工助學崗、科研助理崗位以及公益勞動等。這些崗位的數量有限,教育形式單一,重要的是這些崗位不能面向所有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所以起到的效果也并不是很明顯。這也是我們今后開展資助工作指明了方向。
3 對策建議
3.1 加強貧困生的思想教育和精神引領,發揮資助育人功能
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根據資助項目的特點適時開展教育活動,發放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時開展榜樣引領、勵志宣傳教育。發放國家助學金時開展感恩教育,培養社會責任心和民族責任感。開展國家生源地貸款工作時開展誠信教育。開展勤工助學、科研助理、志愿活動、黨員“一幫一”等工作時教育學生自強自立、感恩奉獻。加強主題活動的次數和形式多樣性,創新性地開展工作。
3.2 加強貧困生的心理輔導與教育
貧困生的心理問題主要來自生活壓力、家庭貧困、自身素質等方面,對高校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進一步完善高校幫困育人體系。大學生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但一部分貧困生由于各種壓力產生的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疏導,就會影響到其綜合能力的提高。他們終究要走上社會,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前提條件。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關系到高校的穩定,在關心貧困生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困難時,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可以采取開設心理講座、開展團體輔導、個別心理咨詢等形式。通過幫助一名貧困學生,有可能幫助一個家庭。
3.3 堅持公平公正做好貧困生的精準幫扶
我院的貧困生認定工作采用辯證、動態的、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提出對貧困生認定工作體系進行優化,尋求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認定體系,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同時在認定中注意深化資助與育人相結合,注意潤物無聲、無痕監控的育人工作,再通過育人推動資助工作的正常開展。
4 結束語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實施資助工作的有效保障,是實現資助與育人有效結合的重要途徑。我院資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雖有一定的成效,但仍有地方需要進一步改進。在日后的資助工作中要繼續保持成功的地方,盡力改進不足的地方,努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資助工作的每一個環節,真正達到資助與育人的雙重功效。
【參考文獻】
[1]劉維華,張漢巍,張文俊,等.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商業經濟,2016(10):157-159.
[2]阮曉芳,田琛峰.精準扶貧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貧困生如何做到精準幫扶[J].科技信息,2017(2):2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