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翀+馬昭+王婷玉
摘 要: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覆蓋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同時也關乎高校人才培養的最終成果。當前大學生思想狀況存在不能辯證看待理想與現實的關系,不能清楚認識實現理想的長期性,不能正確堅持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統一,不能將中國夢和個人青春夢緊密結合等問題。緊緊圍繞加強大學生的“四個自信”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最終實現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四個自信;大學生;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類的高層次精神追求,對人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內在的、強大的、持久的,理想引領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而立德樹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核心點。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覆蓋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同時也關乎高校人才培養的最終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個自信”的提出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拓了新思路,緊緊圍繞加強大學生的“四個自信”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最終實現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目標。
一、 提高大學生四個自信的基本目標
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就是要學生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取得的巨大成就,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征與本質,進一步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解,特別是讓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如何領導中國人民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提高學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性與自覺性。
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就是要充分肯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價值,讓學生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的進程,科學理論是社會發展的先導,是社會變革的指南,同樣也是指導每個人實踐的強大精神武器,讓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價值的生命力充滿堅定的信念。
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就是要準確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涵和實質,讓學生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鮮明特色和優勢,通過現實生活的各種發展與變化,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特色和優勢,堅定學生創新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覺性。
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就是要堅定深厚的中國文化根脈和獨特的文化優勢,讓學生充分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現實意義,從身邊的點滴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進而自覺傳承和升華中華文化,堅定理想信念,堅守與追求正確的價值取向。
二、當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現狀
(一)不能夠辯證看待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青年大學生容易對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產生困惑。理想與現實是對立統一的,當代大學生往往只看到二者的對立,卻看不到其統一的一面。當現實并不符合理想或對現實大失所望時,極易存在著一種用理想來否定現實或是對社會現實全盤否定的認識偏向;也極易產生用現實來否定理想的認識偏向,不能夠正確面對實現理想過程中的各種困難便覺得理想遙不可及,甚至陷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
(二)不能夠清楚認識到實現理想的長期性
大學生對于理想的美好有著充分的想象,而對于理想實現的艱難則往往估計不足。當在順境中,極易滋生驕嬌二氣,自滿自足,意志衰退;當處于逆境時,不能正確勇敢的化壓力為動力,卻是處低谷而力不爭,受磨難而不奮進,從而灰心喪氣,最終影響到理想的實現。現實是理想的基礎,理想是未來的現實,脫離任何一方,理想也就會變成空想。
(三)不能夠正確堅持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統一
理想信念是思想認識問題,更是實踐問題,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社會觀念的變化,只是賦予“艱苦奮斗”以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要求,但艱苦奮斗的精神卻永遠不會過時。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艱苦奮斗始終是激勵我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而共同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
(四)不能夠將中國夢和個人青春夢緊密結合
中國夢,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復興之夢,也是大學生的成才之夢。不少大學生缺乏遠大的理想,安于現狀,對個人私利的多少與得失斤斤計較,一味仰望星空說空話,不能真正付諸實踐、腳踏實地。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重任,也正是中國夢讓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大學生與祖國一起共同享受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
三、以“四個自信”為核心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徑
引導學生樹立“道路自信”,讓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自信,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從歷史的維度出發,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從我們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發展和偉大實踐中,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性,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通過對中國近代史、中國共產黨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的深入理解,讓學生真正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來之不易。通過黨課、團課、政治學習活動、主題黨日、團日活動等學習平臺,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歷史和來之不易,充分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巨大成功;通過開展紀念青年節、建黨節、建軍節、國慶節、長征勝利日、抗戰勝利日、一二九運動等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銘記歷史,堅定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信心,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厘清歷史脈絡,追溯前輩足跡,才能讓大學生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經歷的艱辛探索,取得的巨大成就。
引導學生樹立“理論自信”,讓學生確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信仰,真正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真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從實踐的維度出發,引導學生將理論和實踐做到有機結合,學會用實踐去化理想為現實。建立馬克思主義理論社團,指導學生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并真正能用這些理論解決實踐中的問題。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研讀、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歷史的學習,讓學生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和方法,堅定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通過挑選國內外的熱點問題,邀請專家、學者和學生一起討論,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分析,挖掘社會熱點問題的本質,理解黨和國家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讓學生能夠更加自覺地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和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
引導學生樹立“制度自信”,讓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這方面我們從現實的維度出發,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實現遠大理想的現實可行性。大學生要“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珍惜韶華、腳踏實地,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通過開展“兩學一做”、“一學一做”學習教育,讓學生全面深入學習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特別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握經濟新常態,學習習總書記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的新思路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
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讓學生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這方面我們直接從文化的維度出發,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國學知識比賽、古文吟誦大賽、書法繪畫大賽等各種第二課堂文化活動;以及開設傳統文化選修課;定期開展專題政治學習活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通過開展“立德樹人”主題活動,引導學生發揚中華傳統美德精神,樹立正確道德觀念;開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活動,引導學生立志修身,堅持文化自信,發揚優良傳統,傳承民族精神。多樣化的學習形式有利于讓學生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建立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強弘揚中國精神的堅定性與自覺性,準確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從而堅定自信地放飛理想信念的翅膀。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7-1.
[2]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5-5.
[3]馮鵬志.從“三個自信”到“四個自信”——論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建構[N]. 學習時報,2016-7-7.
[4]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 人民日報,2016-12-9.
本文是山東交通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山東交通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