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麗+呂玲霞+辛立紅+管仁偉+路俊仙+王萌+林建強+林慧彬
摘要:通過實地調查、與當地藥農交流,結合查閱文獻,標本的采集、鑒定以及數據統計分析等方法,調查臨朐縣藥用植物的資源分布情況。臨朐縣共有藥用植物86科305屬467種;其中,蕨類植物4科4種,裸子植物3科4種,被子植物79科459種。依據功效,可將臨朐藥用植物分為10種類型,清熱類藥居多;依據入藥部位,可分為6個類型,以全草類藥物居多。臨朐縣藥用植物品種繁多,蘊藏量大,但實際應用種類不多。建議在合理保護前提下,加強其開發和利用。
關鍵詞:臨朐;藥用植物;資源調查;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S567.02(252)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7)12-0041-03
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in Linqu County of Shandong Province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exchange with local medicinal herb grower, consulting literature, specimen collection, identific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86 families, 305 genera and 467 species of medicinal plants in Linqu County. Among them, 4 families and 4 species belonged to ferns; 3 families and 4 species belonged to gymnosperm; a total of 79 families and 459 species belonged to angiosperms. Based on the efficacy, they could be divided into 10 types, and most were clearing heat.According to medicinal parts, they could be divided into six types, and most were whole herb.In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medicinal plants in Linqu County, which are rich in reserves and resources; but there were not many kinds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in Linqu Coun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under the premise of reasonable protection.
Keywords Linqu; Medicinal plants;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臨朐縣隸屬山東省濰坊市,境內地形復雜,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造就了繁多的植被類型和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有著深度的開發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前景。為了對臨朐的藥用植物資源進行合理的保護及充分的開發利用,通過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結合查閱文獻,標本的采集、鑒定及數據統計分析等方法,對該區進行了系統完整的研究。
1 自然環境概況
1.1 地理位置與優勢
臨朐地理坐標東經118°14′~118°49′,北緯36°04′~36°37′,位于山東省東部,沂山北麓,彌河上游,濰坊市西南隅。地處魯中山區邊緣,為低山、丘陵、平原交錯地帶。境內大小山頭2 000余座,500 m以上山峰約84座,以南端沂山為高點,其余山脈呈扇形向西北和東北展開,彌河、汶河兩大水系及其支流多順山谷而行,縣城北部周圍形成沖積平原。境內地形復雜,形成了山地居南,平川亙北,南高北低,東西隆起,呈簸箕狀的地勢特征,為藥用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地理環境[1]。
1.2 氣候
為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干濕季明顯。年平均降水量700 mm左右,平均氣溫12.8℃,年平均日照約2 514.1 h,無霜期為203 d[1]。
1.3 土壤與植被類型
褐土占耕地面積的52%;棕壤占46%;潮土占1.2%,分布彌河、汶河、孟津河沿岸;砂姜黑土占0.5%。其中褐土、棕壤為主的土質適合各種植被生長。主要有草地、河灘、灌叢、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等5種植被類型,蘊藏了不同屬性的藥用植物[2]。
2 調查方法
資源普查采取樣地與樣線相結合的方式,對藥用植物進行標本的采集、記載和拍照,并參考相關文獻,結合標本的制作、鑒定及數據統計分析等方法,對該地藥用植物的種類、資源分布狀況進行系統地總結與分析。同時積極與當地的藥農、居民交流溝通,記錄所收集藥物的主要分布現狀及地方名,并了解當地人對藥材的使用與開發利用情況[3]。
3 調查結果與分析
3.1 臨朐藥用植物種類組成
本次調查共采集植物標本2 000余份,在查閱相關書籍資料的基礎上,確定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共86科、305屬、467種。其中蕨類植物有4科4 種,為妙峰巖厥、中華卷柏、日本蹄蓋蕨(華東蹄蓋蕨)、中華鱗毛蕨;裸子植物有3科4種,為油松、赤松、側柏、銀杏;被子植物最多,共79科459種,代表的藥用植物為野菊、益母草、薄荷、柴胡、遠志等。該區藥用植物生態系統特征明顯:菊科為優勢科,其藥用植物多達101種,而番杏科、木耳科、鳳仙花科等僅有1種。除了菊科外,藥用植物數量在10種及10種以上的優勢科還有茄科(10種)、蓼科(11種)、葫蘆科(12種)、十字花科(12種)、百合科(13種)、唇形科(18種)、莎草科(20種)、薔薇科(27種)、禾本科(35種)、豆科(44種)[4],這10個優勢科的藥用植物共占臨朐藥用植物總數的43.25%。endprint
3.2 臨朐藥用植物功效分析
藥用植物的藥用功效與入藥部位、炮制方法等因素密切相關,同一種藥用植物,入藥部位不同,功效可能不同[5,6]。臨朐縣藥用植物根據功效可分為10個類型:清熱藥的代表植物有金銀花、黃芩、蒲公英、紫花地丁、千里光、連翹等;解表藥的代表植物有防風、薄荷、柴胡、紫蘇等;祛風濕類藥物有徐長卿、防己等;化濕類藥物代表植物有佩蘭、虎杖、垂盆草等;溫里類藥用植物品種較少,主要有干姜、花椒等;消食類的代表植物有山楂、麥芽等;活血化瘀類藥物的代表有延胡索、牛膝、益母草、丹參等;化痰止咳平喘類藥物的代表有半夏、桔梗、馬兜鈴、旋覆花等;安神類藥物的代表有遠志、合歡、酸棗仁等;補虛類藥物的代表有孩兒參(太子參)、石沙參、枸杞子、菟絲子等。
3.3 臨朐藥用植物入藥部位分析
藥用植物不同,入藥部位也有所不同,而同一種藥用植物,可能存在多個入藥部位[5]。根據入藥部位的不同將臨朐縣藥用植物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全草類,即植株全體或地上部分入藥,這類植物種數最多,常見的有薄荷、蒲公英、益母草、紫花地丁、茵陳等;果實與種子類,種類也比較多,代表的藥用植物有獨行菜(葶藶子)、無花果、決明、菟絲子等;葉類,這類藥用植物有大青葉、側柏等;根及根莖類,代表的藥用植物有何首烏、丹參、石沙參、防己、牛膝等;花類,代表的藥用植物有金銀花、洋金花、野菊花、旋覆花、玫瑰等;皮類,常見的藥用植物有合歡(合歡皮)、桑(桑白皮)等。
3.4 臨朐藥用植物蘊藏量分析
臨朐縣藥用植物總計467種,以草本植物居多,不同藥用植物的蘊藏量有所差異(表1)。蘊藏量大的(+++)藥用植物共91種,如野艾、益母草、鬼針草等;蘊藏量較多的(++)藥用植物共195種,如旋覆花、野菊、蒼耳、牛膝等;蘊藏量較少的(+)藥用植物共175種:如苦參、石竹、虎掌等;蘊藏量少或珍稀瀕危(±)的藥用植物有:旋蒴苣苔、湖南黃花稔、糙葉黃耆、達烏里黃耆、球序卷耳等。
由表1可知,蘊藏量大的91種中草藥包括較多的藥食兩用植物,因而被利用的總比值最大,約為總數的一半;蘊藏量較多的中草藥數量最多,有195種,被利用的僅占19.49%;而蘊藏量較少的中草藥利用率為10.86%;蘊藏量極少的中草藥未被利用。
4 臨朐藥用植物的綜合評價與開發利用建議
山東臨朐縣的藥用植物資源種類繁多、蘊藏量大,有著深度開發價值和廣泛應用前景。但臨朐縣已經形成商品的植物藥共103種,僅占植物藥總數的22.06%。有些蘊藏量較多的中藥資源,如野菊、旋覆花、漏蘆、委陵菜、龍芽草、野艾等,目前應用種類或數量不多,造成了中藥資源的閑置。另一方面,本區內一些需求量較大的道地及大宗藥材,如黃芩、丹參、山楂等主要以原藥材的形式出售,綜合利用度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藥資源的浪費。此外,一些藥用植物遭到過度開發利用,如半夏、太子參、玉竹等,有些瀕臨滅絕。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4.1 充分合理開發藥用植物資源
針對野菊、龍芽草等可采收量大、但是目前尚未開發應用的中藥資源,建議相關部門給予政策上的重視及資金上的支持,合理開發利用這部分中藥資源,充分發揮其藥用價值;對已經開發利用的常見植物藥如黃芩、丹參等,應探索其新的藥用部位、藥用途徑,拓寬大宗藥材的外銷方式,從以原藥材銷售為主到有效成分提取物及中藥飲片等多種形式,提高藥用植物的綜合利用率;對于山楂等藥食兩用植物,加強產業化研究,開發各種保健營養食品、飲料等系列產品,充分發揮其藥效價值,提高經濟附加值[7]。
4.2 建設大宗道地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
大宗藥材是醫療保健中廣泛應用、市場需求量較大的藥材,它是中藥行業產供銷的物質基礎[8]。目前由于缺乏專業的培育技術及農戶的分散經營,造成了部分藥材質量不穩定,經濟收益不高,嚴重挫敗了藥農種植的積極性。因此應依托企業開展大宗藥材種質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根據市場銷售需求,以企業生產量大的品種為重點,建設大宗藥材的規范化種植基地,同時綜合考慮土地利用空間、藥材產量及生長周期、技術管理成本等因素,合理規劃種植區,采用規范化的生產技術培育品質優良的藥材,依托企業實現大宗藥材種植、外銷的集約化,充分發揮本區大宗藥材的資源優勢,使其成為經濟優勢[9]。
4.3 正確處理保護和開發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藥材資源是中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中藥資源開發的適度性與合理性,將有助于推動生態系統和經濟環境的同步發展,實現可持續性發展[10]。應切實貫徹“采、護、育”相結合的方針,根據資源分布情況以及市場需求,合理規劃種植、開采中藥資源,實現中藥材資源的良性循環、永續發展。此外,針對瀕危品種如半夏、太子參等,可結合地理環境特點,建立保護區,保證其適宜的生態環境,同時加強人工育種及品種引進,促進資源的穩步增長。
參 考 文 獻:
[1] 臨朐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臨朐縣志[M].濟南:齊魯書社,2004.
[2]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
[3] 山東植物志編撰委員會.山東植物志(第1-3卷,山東)[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3.
[4] 郭瑞齊,胡春苗,傅巧真.山東省臨朐縣野生藥用植物資源初探[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6,30(3):21-23.
[5] 葉勝明.皇甫山藥用植物資源調查與可持續利用的研究[J].中醫學報,2012,27(7):858-860.
[6] 金耀才.本是同根生 功效各不同(12)[J].開卷有益—求醫問藥,2015(12):47-48.
[7] 郭亞力.蒙山地區山楂資源的開發利用[J].蒙山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11(4):34-37.
[8] 李典友.大別山區中藥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策[J]. 生物學雜志, 2000(2):22-24.
[9] 韋永誠.關于中藥材種質資源建設與可持續開發利用的幾點思考[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2015(6):5-8.
[10]宋平順,趙建邦,丁永輝.甘肅省中藥資源開發利用狀況與發展對策[J].甘肅科技, 2010(7):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