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琍
摘 要 隨著4G時代的到來,手機已成為學生學習、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由于高職學生自身的特點,它在給學生帶來快速、便捷的信息、資訊、娛樂同時,也容易使人陷入對手機依賴的泥潭無法自拔,嚴重影響學生的學業和身心健康。本文著重論述手機信息時代的到來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負面影響,然后針對其影響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手機信息時代 思想政治教育 沖擊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指出,高校應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宣傳工作。隨著我國“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全面推進,互聯網絡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智能手機由于其攜帶方便,上網即時、功能強大,迅速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據國家工信部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智能手機使用人數最多的國家,手機亦已成為我國第一大上網終端設備。
大學生由于其年齡和智力特征,對手機的依賴尤為明顯,特別是現在的高職院校學生,課堂內外 “低頭族”、“拇指族”的現象更加嚴重,手機已經嚴重影響到高職院校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課余生活。對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了嚴重的挑戰。
1高職學生手機使用現狀
1.1智能手機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負面影響
1.1.1影響學生的課堂參與和聽課效率
由于手機攜帶的方便性,校園網絡的全覆蓋性,高職學生普遍經不起網絡游戲、影視作品、聊天工具、網上購物等手機APP的誘惑,課堂上認真聽課的較少,“機不離手”的現象較多,“抬頭率”較低,嚴重影響了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再加上高職學生普遍底子薄、學習自覺性較差,且在校期間往往更注重職業技能的鍛煉而忽視甚至輕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就更加重了學生在思政課堂上不聽課現象的出現,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1.1.2影響學生的人生信仰和價值觀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8.19講話中明確提出互聯網意識形態工作極端重要,2014年又進一步提出中國要打造互聯網強國。但是,目前為止,我們國家的互聯網仍處于一種疏于管理的狀態,成為一個無序的輿論場,手機網絡中存在大量的虛假、負面信息,西方國家的網絡文化入侵時有發生,資產階級腐朽落后的價值觀念亦充斥其中,大學生由于缺乏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極易在紛雜的網絡世界中消磨意志、迷失自我。現階段我國的高職教育普遍采取“2+1”的辦學模式,學生進入企業和社會實習的時間較長,在此期間,缺乏學校、教師對其言行的監督,再加上高職學生自身信息辨別能力較弱,更容易受到網上的不良信息的影響,從而導致人生信仰和價值觀念的偏差。
1.1.3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在現代科技的支持和推動下,智能手機更新換代的頻率日益縮短,大學生作為個性張揚、思想激進的年輕群體,容易受到各方面影響,產生攀比的心理,有些同學不顧家庭的實際情況,為了滿足虛榮心,不斷追求最新款手機,卻讓父母因此背上了較為沉重的經濟負擔。更有甚者,有極少部分同學為了籌集購買手機的資金而走上了求包養、偷竊、搶劫的道路,不僅荒廢了學業,也為一些人走向犯罪的道路埋下了伏筆。
1.2對策探討
針對手機信息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諸多負面影響,我認為可以從國家、學校、教師和學生個人四方面入手,探討解決的途徑和方法。
1.2.1國家層面
國家應通過多種舉措凈化網絡環境,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通過法律約束運營商,加強網絡監管力度,對不良信息進行屏蔽,杜絕負面文化的傳播,打擊不法分子的網絡破壞活動,以防止我國的互聯網絡成為被敵對分子控制和利用的意識形態戰場。
1.2.2學校層面
學校應充分利用手機網絡平臺,通過建立微信公眾號、校園微博、校園網站等形式,經常向學生發布一些正面的新聞和事件,積極傳遞正能量,以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堅定社會主義信仰。同時,學校應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和體育活動,引導大學生從虛擬的網絡世界中走出來,積極面對社會,應對挑戰。對于那些嚴重手機成癮的同學,學校除了要對其進行心理方面的疏導和教育之外,也可以在圖書館、教室、自習室、宿舍等學習和休息的場所設置屏蔽儀,在上課、自習、晚上休息和考試期間進行網絡屏蔽,以達到強制戒除網癮的效果。
1.2.3教師層面
一方面,教師應加強對課堂紀律的管理和約束,對上課玩手機的同學給予一定的警告和懲罰,將其的課堂表現納入平時成績的考核范圍。另一方面,教師也應與時俱進,提高自身信息素質,了解、研究手機新媒體時代特征和文化特點,掌握當代大學生的興趣點和關注點,借鑒網絡話語、社會流行語、積極拓展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資源,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加強師生交流與互動,增加教師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正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受其教,才能效其行。同時,傳統的思想教育模式已難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教師應將日常教學活動與手機媒體結合起來,采取手機微課堂等形式,通過手機分享教材、課件等資料,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的信息功能,加強教師與學生課下的交流與聯系,以便更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影響。
1.2.4學生層面
當代大學生在網絡生活中應培養自律的精神,嚴格控制手機上網時間,主動做到不瀏覽不良信息和網站,不輕易約見網友,不散布虛假、危害言論,提高對網絡內容和信息的鑒別能力,堅守我國互聯網管理法律、法規底線。此外,邁入高校大門后,學生就應端正思想,盡早樹立成才目標,對自己的學業和人生進行中、長期規劃,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和行為習慣。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同學,更應該在業余時間積極參加學生會、社團活動、演講比賽、體育鍛煉、勤工儉學等活動,提高自身的動手和實踐能力,在與同學、老師、朋友的交流與溝通中,感受現實世界的美好與溫情,用充實的學習和生活填滿內心的空虛。對于部分患有嚴重手機依賴癥的同學,應主動與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聯系,通過一定的心理干預加以治療,也可以從網上下載擺脫手機依賴癥的APP,進行自我監管和控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