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
摘 要:古詩詞是中華民族語言文字中最華麗俊美的篇章,蘊含著我們民族博大的家國情懷、崇高的生命信念和深刻的人生哲學。學習古詩詞有益于提高青少年的文化品位和個人修養,也是青少年一代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責無旁貸的使命和擔當。
關鍵詞:古詩詞;浸育;青少年;文化情懷
中華民族的漢語言文字從甲骨文開始歷經數千年千錘百煉,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燦爛輝煌、精美絕倫的民族瑰寶。古詩詞是中華民族語言文字中優美華麗的經典,是傳統文化中瑰麗耀眼的明星,是對漢語言文字最精準的運用、最高度的凝練和最華美的呈現。人們通過古詩詞,抒發對大千世界、萬物生靈的感慨和感悟,表達對愛恨情仇、悲歡離合的感嘆和悲憫。古詩詞是漢語言文字中最絢麗的一道風景、最爛漫的一抹風情。
一、古詩詞是民族文字語言中最華麗俊美的篇章
(一)音律美
古詩詞的寫作講究平仄押韻,讀起來有一種音樂的旋律美,悅耳動聽,扣人心魂。或高亢豪邁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或低徊纖柔如“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每一句詩詞都如樂曲譜成的動感旋律,不僅平平仄仄,而且曲音繚繞、音語悠揚,無怪乎古人把讀詩叫作吟詩,就是要以抑陽頓挫的音韻來吟唱美入心魄的詩詞,千回百轉,音律悠遠,無論鏗鏘嘹亮、還是婉轉低幽,也無論縹緲仙境,還是樸素凡塵。
(二)畫面美
古人常把詩和畫并列,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李清照一句“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就把一幅江南水鄉靈動的、美輪美奐的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美得只能讓人遠瞻而不忍走近驚動。這樣的詩詞,會成就我們每一個人以各自不同的素養、不同的學識和不同的閱歷,在各自心中描繪出的一幅幅只屬于自己的畫卷以及遣眷在畫卷里的那一縷縷情思。古詩詞中無論塞外烽火、邊關冷月,還是春江水鴨、堂前飛燕都是畫于詩中、詩在畫里,互為點睛、相得益彰。古詩詞充分體現了我們民族的美學思想和美學理念。
(三)意境美
一首好的詩詞必定會有好的意境,而好的意境則是對詩詞的升華,所謂功夫在詩外。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短小的篇幅,盛裝了廣闊的場面。茫茫原野,漫天飛雪,千山萬徑,生命“絕”、“滅”,而這千山萬徑的寂靜冷峻,更襯托出了寒江中、扁舟上那個蓑衣斗笠的老漁翁一人垂釣的卓然獨立和孤寂廖寞,“孤”和“獨”更增添了沉寂清冷的氣氛。一種寂寥清寒甚至略帶悲涼的意境美躍然紙上,既不喧賓,也不突兀,卻把一首詞升華成了千古絕唱,驚艷后世的千秋萬代。這種意境美是其他文體無法比擬的,是古詩詞的獨有和獨到。
二、古詩詞是青少年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內容
(一)學習古詩詞是青少年文化傳承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寫古體詩詞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現代人寫詩都是自由體,不需要任何的格式和文體規范,信手落筆,由感而發,只要能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情感或思想即可。似乎古詩詞離我們越來越遙遠了,她在自然緩慢的農耕社會形成的、需要精雕細琢的節奏和節律、以及含蓄、優美、字斟句酌的表達和表現已經無法跟上現代社會快餐文化的步伐,現代人更需要直白、坦率、快捷的表達和表述。但是古詩詞歷經數千年文化的淬煉和一代代文人的升華與超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中絢麗華美的一章篇幅,落花流水皆文章,無論南國的雨打芭蕉、風吹椰林,還是塞北的長河落日、大漠孤煙,都是古詩詞里信手拈來的千古絕唱。古詩詞作為我們民族文化不可多得甚至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寶,青少年一代有義務和責任學習她、傳承她。感懷古人舍生忘我的家國情懷、推己及人的人文思想、卓爾不凡的文學表達;提高個人修養、陶冶美好情操、啟迪高尚人生。
(二)學習古詩詞是青少年文化傳承的責任和擔當
在傳統文化不斷受到外來文化、網絡文化和流行文化的侵擾和擠壓時,教育和引導青少年學習古詩詞、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更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青少年生活在科技日新月異和信息瞬息萬變的當下,他們受外來文化、網絡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影響、沖擊更大,對傳統文化缺乏深刻的認知和自覺的接受,因而也就表現得淡漠甚至輕視;另一方面青少年作為祖國的未來,承擔著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重任,要讓他們從小就烙印民族文化的印跡,讓他們知道中華民族之所以數千年幾經動蕩、衰而不亡、仍然生生不息,就是因為我們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有流淌在我們血液里、浸入在我們骨髓里、融合在我們靈魂里的民族文化基因。把我們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這是青少年一代責無旁貸的責任和擔當。
(三)學習古詩詞可以豐富青少年的文化內涵,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養
古詩詞中凝聚了我們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各個時期的文化印跡,濃縮了不同時期社會各階層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理念、人生態度和平凡生活,是我們了解當時歷史和社會的一個重要參照,也是我們民族基因不可或缺的文化呈現。時至今日,當我們在表達內心思想和情感的時候,引用一句古詩詞,即可會起到淋漓盡致、深徹明了、意境深遠、且內斂、文化的效果。仰慕佳人時,“窈窕素女,君子好逑”;抒發雄心時,“數風流人物,換看今朝”;心歸平和時,“飲酒與歸田,直寫胸中天”;感悟生命時,“斷送一生憔悴,只銷幾個黃昏”……古詩詞的文化表達和文化內涵無可替代。“飽讀詩書”是古人對一個文化人的最高褒獎。當下的青少年,應該學習古詩詞、理解古詩詞、運用古詩詞,充分挖掘古詩詞的豐富內涵,賦予古詩詞具有時代感的生命力。這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文化血緣,凝重而又富麗堂皇,莊嚴而又清新明麗。
三、以古詩詞浸育青少年的文化情懷
(一)做一個有文化修養的人
每一個人都有情感表達的愿望,當我們青春飛揚時,可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當我們黯然神傷時,可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當我們寄托情思時,可以“千里共嬋娟”;當我們山窮水盡時,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當我們離愁別緒時,可以“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每一個人不一定都會成為詩人,但每一個都會在人生的某個時點,或人生得意、或情場敗北,或登高望遠、或沉思靜想,倏然間詩情涌動,有一抒胸懷、滌蕩靈魂的沖動。這個時候古詩詞的卓越表達和高遠意境,就是青少年心靈深處那個最需要的精神雞湯。讓我們的青少年在他們的少年時代就學會正確、流暢的交流和表達,當他們在成人之后就能夠準確、生動且儒雅的抒發內心的情感、希望及所思所想。這是古詩詞給予青少年的最直接和最優雅的幫助。
(二)做一個有文化品位的人
青少年學習古詩詞是對他們文化修養的積累和積淀。多看多讀,對豐富他們的談吐、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和文化修養、加深他們對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內涵和文化思想的深刻認知大有裨益。古詩詞都是當時社會中有很高文學水準的大家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而成就的,無論從美學意義還是文學水平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能夠流傳至今的更是經歷了歲月磨礪和時光洗禮。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做一個有涵養、有風度、有思想、有品位的人,是人們和社會的共同愿望。學習古詩詞可以讓青少年懂得,一個人無論內心還是外在,都可以活出一種風范,活出“腹有詩書質自華”的翩翩風度、謙謙君子。
(三)做一個有文化情懷的人
古詩詞中蘊含了很多我們民族文化的很多優秀因子。傳統文化的很多價值理念都在那一首首華美絕倫的詩詞中婉轉優雅的再現,秦月漢關、唐山宋水、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山抹微云、漁舟唱晚,都是中華民族蕩氣回腸的胸懷和千回百轉的柔情,家國天下始終都是我們民族不變的文化和情懷。一個人可以偉大,也可以平凡,但是他的心襟永遠要博大和坦蕩,“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人世間幾十年漫長而短暫的生命里,在面對自己圓滿或者不圓滿的人生時,無論沉浮還是成敗,都能夠活出自己的格局和境界、活出自己的精神和品質、活出只屬于自己的人生況味。人的一生,寫在歷史上的功績只是一種記載,而寫在心里的詩意才是自己的永恒。做一個有情懷的人。這是古詩詞對青少年最柔美和最貼心的浸育。
(四)做一個有責任擔當的人
古詩詞是古人文學的經典,閃爍著古人思想的光芒。無論是黃鶴樓上的萬千思緒,煙波江上的一刃憂愁,還是玉門關外的壯懷激烈,西子湖畔的日出紅花、春來綠水,都是對古今、對江山、對故知、對自己既惶惶不寧,又心心念念的肺腑深情,因此才有“位卑未敢忘憂國”這樣輕卑羸弱卻震顫心弦的凜凜氣節。它不是文人墨客的搔首弄姿,而是泱泱中華的千古一憂、民族本色。青少年在學習古詩詞的優美句詞中,感受和領悟古人的責任擔當和使命載負,培養和歷練自己的每一段成長歷程。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擔負著國家繁榮、民族昌盛的歷史使命,只有胸懷責任、浩然擔當,才能不負歷史、不負時代、不負前人、不負自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