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摘 要:隨著各大新興產業的發展,促進了新型公司的成立,而公司的創新與開拓必然會需要一部分甚至是大量的資金周轉;為了解決中小型公司資金困難的問題,商業銀行可以向有需求的公司進行投資,同時,還可以通過投放信用貸款等方式給予公司資金上面的支持。
關鍵詞:商業銀行;投貸聯動業務風控;風控機制研究
一、引言
在金融領域,大型的公司很難打破傳統的企業發展模式,而中小型企業創新戰略具有靈活性。商業銀行和財政部門、稅務部門、科技部門等增強了聯系,明確分工,不斷地開拓、開發與研制了更多適用于一些新型公司的金融科技產品[1];推動了商業銀行投貸聯動業務的開展,為今后的金融科技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投貸聯動的概念
投貸聯動是指主要是對中小型科技技術企業,在風險投資機構評估、股權投資的基礎上,商業銀行與風險投資機構以“股權+債權”的融資模式對企業進行投資,形成股權投資和銀行信貸之間的聯動融資模式[2]。商業銀行在防控、隔離風險的前提下,向新型的企業進行資金投資,這樣一來為新型企業的融資開辟了道路,也有利于商業銀行優化收入結構,創新服務方式,拓寬綜合化經營的范圍,提高服務專業性[3]。
三、我國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一)結構單一化。在我國,絕大對數的中小型企業在一些項目工程面前,因為自身內部的資金不足而導致不能進行大規模的生產。由此可以看出,中小型企業內部資金的不穩定性和缺乏性。同時,企業的人力、場地布置、活動開支等預算都需要企業內部來解決,企業作為資金的供給方,也屬于需求方,所以,資金上的不足是現階段中小型企業面臨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問題。
(二)企業申請困難。商業銀行的信貸主要是給予國有企業和一些大型企業融資支持,而一般中小型企業因為發展不穩定,從中小型企業內部的發展條件來看,營銷、開發、服務與制造等方面相比于大規模的企業來說,自身存在些局限性;或者是一部分的中小型企業制度不完善,抵押的財產不滿足可以向銀行貸款的條件,因此,很難通過商業銀行的貸款批準。
(三)融資成本過高。在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的兩大融資渠道中,相比于國有企業和大型的企業來說,中小型企業融資成本過高,這就從正面反映出了,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
四、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
(一)申請資金高。商業銀行的貸款申請流程十分的繁瑣,如若中小型企業想要獲得商業銀行的貸款批準,就需要準備一系列的申請材料,比如企業內部的財務報表和經營執照等,然后商業銀行就開始按照流程進行審核,在此過程中,為了獲取銀行相關部門的信任,有時候還需要繳納一部分的公關費用。一些剛剛成立或者是成立不久的公司,發展起步晚,發展的過程緩慢,因此內部還需要優化、完善自身的內部結構,主要體現在加大財務部門、審計部門以及會計部門等方面的勞動人力,充盈部門的發展,將公司的規模逐步擴大化。當中小型企業規模擴大化,需要交納稅費。這些都能夠體現出我國中小型企業申請資金所需要花費的成本高。
(二)商業銀行放貸的謹慎性。銀行為了防控、隔離放貸的風險程度,在與企業融資的過程中,需要企業在時間規定里向商業銀行提供財務報表、制度管理等信息[4]。由于我國中小型企業成本低、收益效果達不到銀行的放貸要求,銀行考量風險程度加強了對中小型企業放貸的謹慎性,讓中小型企業融資進入到了“瓶頸”期。
(三)商業銀行股權投資的局限性。從我國相關法律的明確規定內容來看,商業銀行不能夠直接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商業銀行股權投資具有局限性。當銀行提供貸款給中小型企業,如果企業面臨破產等風險,銀行的資金就會出現緊缺、流轉不過來的情況,從而遭到損失。
五、投貸聯動運作模式
(一)“銀行與第三方機構”的模式。即表現為股權投資的機構直接受到商業銀行的貸款,這些貸款主要是針對于股權投資機構的目標客戶,從而中小型科技金融領域的企業受到銀行的貸款資金支持[5]。
(二)“銀行與PE投資機構協作”模式。在股權投資機構對目標企業盡調評估和投資基礎上,商業銀行與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約定股權分享機制,為借款企業提供融資,實現股權與債權的聯動具體又可細分為投貸聯盟和期權貸款模式[6]。投貸聯盟是銀行跟隨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對企業給予一定比例的信貸支持甚至融資解決方案;期權貸款則是銀行在與企業簽訂貸款協議時,約定可以把貸款作價轉換為對應比例的股權期權,在客戶通過IPO或股權轉讓等實現股權溢價后,由股權投資機構拋售所持部分股份,按照初始約定比例與銀行共享分成[7]。
(三)“銀行合資”模式。在2011年末,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和美國硅谷銀行獲得了中國銀監會的合資批準,誕生了一種新型的投貸聯動模式,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有限公司以及美國硅谷銀行有限公司各持有浦發硅谷銀行一半的股份。于2012年中下旬,浦發硅谷銀行正式開業,這是一家國內外協同合作發展商業銀行投貸聯動的合資銀行,也是一家專注于為中小型科技企業服務的合資銀行,它的成立實現了投貸聯動模式的多樣化,為中小型科技企業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也搭建了全球化發展平臺[8]。
(四)“商業銀行直接融資”模式。這種模式的建立主要開始于國家農業銀行與國家開發銀行。國家開發銀行能夠通過基金直接的把專項債券資金融入到實體經濟中,這就表明了國家開發銀行下屬于全資子公司,即國家開發銀行可以成為其股東,直接融資到中小型科技企業中。但是目前這一種模式只對國家農業銀行與國家開發銀行開放,其他的商業銀行暫時還不能夠使用。
六、我國商業銀行投貸聯動出現的問題
(一)商業銀行開發產品能力有限。商業銀行的投貸聯動業務少不了產品體系的建立,這一種體系的建立主要是依據中小型科技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給其量身定制投貸聯動的產品體系,帶動中小型企業在經濟市場上的發展。商業銀行在展開投貸聯動業務的過程中,中小型科技企業會受到商業銀行對目標客戶(中小型科技企業)詳細的調查與詢問,了解后再依據調查的結果,篩選出可行的投資產品進行有效的投資。投資方案內容較豐富,其中“投貸聯動”就是一個具有個性化的投資產品。正因如此,在設計產品的時候,需要考慮各方面的風險問題,在實現收益風險最小的情況下,還要確保自身的發展。endprint
(二)商業銀行投貸聯動合作業務機制不完備。商業銀行與PE或者是第三方投資機構合作,股權投資機構是其中斡旋周轉的機構。投貸聯動的過程中涉及的機構不同,因此需要彼此相互的磨合。在磨合階段,需要增大協調、溝通的成本,為此來實現彼此在合作目標上的一致。
(三)商業銀行投貸聯動業務風控機制不完善。中小型科技企業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時,通常需要進行資產上的抵押,但是,中小型科技企業滿足不了抵押的條件。投貸聯動的業務本身就存在著信貸業務中普遍性操作上的風險、信用以及市場上的風險,還增添了由于股權投資所形成的股權質押風險、變更風險等其他特殊性質的風險,這就考驗了商業銀行對于投貸聯動業務風險的防控力。
七、我國商業銀行投貸聯動的發展策略
(一)優化與完善商業銀行投貸聯動業務風控機制。商業銀行在發展投貸聯動業務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傳統信貸業務體系的局限性,揚長避短,不斷的創新與開拓,致力于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質押、聯合擔保等資產抵押業務;抓住核心風險,盡量規避其他的風險,如若出現了風險信號,及時整頓出合理妥當的處理方案進行有效的防控。
(二)打造出專業的業務團隊。新型的投貸聯動相比以往傳統型的投貸業務體系來講,專業性高、技術含金量高、風險高。因此,就需要打造出相對專業的團隊,可以從傳統型投貸業務管理層面的人員進行系統化、專業化地培養與訓練,請金融領域的專家以及企業管理領域的專家進行講解與指導;還可以重點培養相關專業的人才,致力于打造出專業的業務團隊,增強團隊的專業性。
(三)選好目標企業。同一種類型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數量眾多,如何海選出最具有優勢的企業是業務發展的關鍵點。商業銀行在選擇的過程中,首先得要分析出目標企業(中小型科技企業)的發展歷史與發展的前景。采用“擇優”的方式,選取具有優勢的中小型科技企業。
八、結語
本文主要從投貸聯動的概念出發,深入的分析出了我國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現狀主要表現在結構單一化、企業申請困難、融資成本過高;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為申請資金高、商業銀行放貸的謹慎性、商業銀行股權投資的局限性。總體來看,投貸聯動是一種新興的服務產業,主要有“銀行與第三方機構”的模式,“銀行與PE投資機構協作”模式,“銀行合資”模式,“商業銀行直接融資”四種運營模式;針對我國商業銀行投貸聯動出現的商業銀行開發產品能力有限,商業銀行投貸聯動合作業務機制不完備,商業銀行投貸聯動業務風控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制定了優化與完善商業銀行投貸聯動業務風控機制、打造出專業的業務團隊、選好目標企業的發展策略。
參考文獻:
[1]鄭超. 我國商業銀行投貸聯動的運作模式及發展策略[J]. 南方金融, 2016(6):20-25.
[2]廖岷, 王鑫澤. 商業銀行投貸聯動機制創新與監管研究[J]. 國際金融研究, 2016, 355(11):45-55.
[3]朱柯達. 商業銀行投貸聯動的實踐研究[J]. 浙江金融, 2016(7):36-42.
[4]中國工商銀行天津河北支行課題組. 我國商業銀行投貸聯動業務模式探索與實踐——基于美英成功做法的經驗借鑒[J]. 浙江金融, 2017(5):37-46.
[5]陳雋侃. 集團化視角下商業銀行投貸聯動業務研究[J]. 福建金融, 2016(6):64-66.
[6]張小東, 康立. 商業銀行投貸聯動的金融支持研究[J]. 國際金融研究, 2017, 362(6):45-53.
[7]蔡洋萍, 肖勇光. 我國商業銀行投貸聯動模式選擇構想——以國家開發銀行為例[J]. 北方經貿, 2014(7):174-175.
[8]隨文杰. 商業銀行投貸聯動的運作模式分析以及優化路徑探討[J]. 經濟師, 2017(1):156-1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