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諭
摘 要:我國詩詞文化博大精深,在歷史長河中,古詩詞文化源遠流長,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屈原的詩詞對我國詩詞文化的發(fā)展和歷史文明的進步,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屈原的詩詞,內容豐富,意義深刻,激發(fā)了我國歷史文明的進步與發(fā)展,那么對于我國的湖湘文明的傳承和發(fā)揚,具有重要的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講,屈原的詩詞文明,開創(chuàng)和促進了湖湘文化的進步,實現了長江與黃河兩種文明的交融,同時將悠久的歷史文明和精神文明進行拓展和延伸,下面我們一起來探析屈原詩詞的審美形態(tài)與湖湘地域文化之間的微妙關聯。
關鍵詞: 屈原詩詞;湖湘文化;地域文化;關系探究
一、前言
我國湖湘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主要的文化思想趨向于儒家文化,即“擔當”和“優(yōu)樂”,儒家思想在我國的文化領域具有深遠的影響,它的思想境界是眾多儒家學派推崇和崇尚的至高思想,屈原的詩詞文化是我國湖湘文化的起源和開端,《楚辭》作為屈原眾多詩歌作品里重要的一部,它的內容都是對湖湘文化的開拓和總結。湖湘文化的發(fā)展,離不開屈原詩詞文化對其深刻的影響,在屈原詩詞文化的影響下,湖湘文化的脈絡變得逐漸的清晰和具體,同時對湖湘文化的內容進行了優(yōu)化,使其變得更加多元化。
二、屈原詩詞對湖湘文化的產生具有決定性作用
屈原不僅是我國歷史文化的開拓者,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被贊為世界四大文化名宿之一[1]。屈原在湖湘領域,掀起了愛國主義的大潮,以詩歌形式,抒發(fā)內心愛國主義情懷,以極具文學藝術深度和內涵的詩詞創(chuàng)作,影響了眾多的湖湘兒女。屈原生在一個戰(zhàn)爭紛亂的年代,動蕩的政治背景,使得政局動蕩不安,各路諸侯群起紛爭,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世人對于國家的意識逐漸變得模糊,甚至對于家的概念也變得淡然,屈原在這樣的政治環(huán)境下,不忘自己的愛國初衷,始終報有滿腔的愛國情懷,同時懷有偉大的政治抱負和理想。
屈原出生在文化世家,從小就接受了政治和文化的熏陶,在政客和仕途的影響中,使屈原從小就形成了實踐政治的理想和抱負,同時優(yōu)于常人的少年經歷,為他政治思想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從政時期,他充分的利用了自己的政治身份,向楚懷王提議自己的政治主張,通過自己的學識感染楚懷王制定相關的法令,從多個方面建立相關的治國方針政策,鼓勵發(fā)展經濟,實現公平的外交政策。一系列的政治干預和政策的實行,對于楚國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的安定,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大刀闊斧的政治改革務必會引起一些權貴的切身利益受損,最后被奸臣陷害,楚懷王錯誤的將忠良屈原放逐于湖湘地域,屈原的滿腔愛國熱情無處釋放,最終不得不接受殘酷的現實[1]。面對這樣絕望的政治時態(tài),他無力改變,只能將滿腔的愛國情懷和對現實的憤懣傾注于詩歌之中,我們熟知的《離騷》和《天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通過大氣磅礴的表現手法,和精湛的文化底蘊,將他對祖國的熱愛和忠貞表達得淋漓盡致。出于對世事的無奈和絕望,最后投江自盡,以死明志。屈原在湘沅地區(qū)長大,最后殉國在湖南地區(qū),屈原一生的創(chuàng)作與湖湘地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和影響,屈原詩詞文化是湖湘文化的起源,湖湘文化是屈原詩詞的生命的延續(xù)和傳承,兩者之間是融會貫通的繼承關系。
三、湖湘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歷程
湖湘文化被視作中華文明中的一個極具特色的文化奇觀,自身蘊含著豐富的人文主義色彩和極高的藝術價值,有著悠久的發(fā)展歷程,是歷史發(fā)展進程中人們通過人文情懷的記載對自由和藝術的追求。湖南孕育了湘湖文化,同時也是對屈原詩詞的傳承和發(fā)揚,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屈原帶著滿腔的愛國熱情已經消逝在那片屬于他的疆土之中,留給后人的是屈原的詩詞歌賦和誠摯的滿腔熱血,供湖湘人民去憑吊歷史的悲壯與凄涼。湖湘文化的形成具有獨特的個性,它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合,湖南人民的性格特點在湖湘文化里都有明顯的體現,這是湖湘文明的積淀,同時也是湖湘精神文明建設的真實寫照。湖湘文化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發(fā)展歷程,通過相關人士對于湖湘文化的探究,使其文化影響和藝術價值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fā)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湖湘文化的深遠影響已經涉及到全國的范圍,帶給世人的是對于愛國主義價值觀的頌揚,以及一些慷慨的治國情愫。在湖湘文化的影響下,不同的朝代都出現了一些愛國救國的仁人志士,對我國的歷史進步有一定的促進作用[2]。
四、湖湘文化對于屈原詩詞審美形態(tài)的影響
屈原詩詞的美學形成基于長江文明和湖湘民俗文化,它是一種新的美學形式,通過詩的形態(tài)進行頌揚和批判,將自身的態(tài)度和堅持溶于詩的思想中,形成一種新的詩學互動關系,將傳統(tǒng)詩的柔和與屈原“楚辭”的激烈情懷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種新型的抒情詩學形態(tài)。《楚辭》由長江文明孕育而成,從《楚辭》的藝術表現手法上可以看出,內容形式磅礴大氣,表現意境渾然天成,具有長江茫茫的雄魂氣魄。在屈原詩詞中,我們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以及自由和浩然的精神特質。湖湘文化對于屈原詩詞的傳承和發(fā)展,表現在很多方面,例如心懷天下的愛國主義獻身精神,是促使中華民族長盛不衰的原動力,在湖湘文化的影響和熏陶下,涌現了一批批愛國的有志之士,投入到救國救民的歷史改革大潮中,湖湘文化起源于屈原詩詞,但是同時湖湘文化也是屈原詩詞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同時將屈原的藝術表現形態(tài)進行了更加明晰和具體的優(yōu)化,將屈原詩詞的影響力和藝術價值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乃至影響了整個中國的文化領域。所以說,湖湘文化對于屈原詩詞審美形態(tài)的影響具有一定藝術研究價值,同時也是我國重要的歷史物質文化遺產[3]。
五、屈原詩詞與湖湘文化是我中華文明的真實寫照
我們知道,屈原詩詞的精神思想側重儒家思想中的“憂”,儒家文化作為我國的重要的一家文化思想學派,在我國的文化領域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和作用,影響著我國的歷史文化發(fā)展動向,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學習價值。是我中華文明傳承和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憂”,顧名思義,在屈原詩詞中就是憂患國家的富強,憂患國家的政治走向,憂患治國強國的戰(zhàn)略,同時又憂患自身的愛國情懷無處釋放,也憂患面對動蕩自己的無力和無助。另一方面,屈原的詩詞表現形式打破了以往四言詩的格局,結合民間詩歌的表現手段,實現了詞體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是中華文明又一里程碑式的突破,打破了四言詩的格調,將詩歌推向了我國歷史文明中的另一個高峰[2]。由于湖湘文化對于屈原詩詞的影響,使屈原詩詞在南方的文化領域得到了完善和進步,所以有人這樣評價《楚辭》,將《楚辭》定義為湖湘文化高度發(fā)展的產物,同時《詩經》和《楚辭》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文化詩歌的代表,對中華文明的影響深遠而重大。由于屈原的離世,后人將他的忌日命名為端午節(jié),在我國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屬于一個特例,可見屈原詩詞的影響力之巨大,對中華文明的影響力之深遠。
六、結束語
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湖湘文化與屈原詩詞作為其中最為閃亮的文學藝術瑰寶,值得后人對其進行專門的研究和探討,領會其中的文學藝術高度,學習兩種文化的精髓和內涵。在實際中,由于學識高度的限制和史料記載的完整度不夠全面,我們很難完全把握住屈原詩詞與湖湘文化的內涵,我們懷著對屈原的敬畏之情,依然在研究的道路上前行,不斷的探尋屈原詩詞與湖湘文化的微妙關系,面對如今不斷發(fā)展和壯大的湖湘文明建設,我們猶如面對浩瀚的長江與黃河,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參考文獻:
[1]肖永明.屈原與湖湘文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9):1-2.
[2]鍾興永,魯濤.屈原文化:湖湘文化的圖騰[J].長沙大學學報,2012,26(6):5-7.
[3]侯文漢,陳煥寧.淺析屈原與湖湘文化[J].湘潮月刊,2009(9):56-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