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麒麟
摘 要:十九大報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建設平安中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 實現全面脫貧,關鍵在農村,隨著脫貧攻堅深入,農村矛盾糾紛多發多樣,呈現新特點,防范和化解重大社會風險,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全面脫貧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農村;化解糾紛;脫貧攻堅
一、當前矛盾糾紛的主要特性
當前,隨著脫貧攻堅深入而引發的各種利益關系的不斷調整 ,觀念沖突、社會變革帶來的效應,導致了矛盾主體的增加,各類矛盾糾紛呈現廣泛性、多樣性和復雜性,這些矛盾糾紛已成為影響當前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
(一)矛盾糾紛呈現多樣性
過去農村矛盾糾紛多為民間糾紛,即公民個人之間因借貸、購銷、婚姻、繼承、贍養、財產分割、相鄰關系等引發的糾紛。而現在農村扶貧建房、農業扶貧項目實施、低保政策落實、村級組織(村干部)落實扶貧政策資金(物資)方面引發的矛盾糾紛增多,尤其是因土地調整、修建公路、拆遷補償以及土地流轉造成的糾紛呈上升趨勢。
(二)矛盾糾紛的涉法性
當前矛盾糾紛中如農村低保、征地補償、債權債務、土地承包流轉、宅基地使用、林權改革、道路通行、環境污染、水資源使用等方面基本上有相應法律法規規范調整,而這類糾紛在涉及切身利益時,多數群眾則盲目采取信訪不信法。
(三)矛盾糾紛的群體性
在農村目前矛盾糾紛中,一種情況是當群眾利益一致,要求相近,就容易形成群體性糾紛,如土地征用補償、承包經營、各類集資款項無法償還、道路交通運輸、集體欠群眾款項無法償還等關系到一定數量群眾的切身利益事情。另一種情況是干部作風粗暴、方法簡單、辦事不力、賬目不清和村委會換屆選舉導致的矛盾糾紛,這些矛盾糾紛若處理不當,解決不力,直接影響到社會穩定和基層政權建設,危害更大。這類糾紛一旦發生,極其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四)矛盾糾紛的復雜性
引發矛盾糾紛的原因很多,有體制、政策、觀念、作風等各方面因素,有時是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使糾紛更加復雜,解決難度加大。如征用土地糾紛,涉及到被征用村組、征地單位和土地承包人以及經流 轉后的實際土地使用人,牽扯多個群體和多個法律關系,再如地方村民委員會選舉,涉及家族、宗族勢力,涉及有良好愿望的村民意愿和個別抱有不正確想法的個人,若不深入調查,弄明情況,或措施不力,將嚴重影響村級組織建設,損害大部分群眾利益。
(五)矛盾糾紛的激烈性
受利益驅動影響,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阻撓承包、破壞選舉、征用土地、修建公用設施,更有沖突雙方發生械斗,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如林地承包,由于雙方利益相爭,經常發生爭斗。另有部分群眾過度“維權”,在所謂的維權上大做文章,牽強利用政策,不切實際,四處信訪、控告,此類人的共同特點是文化水平較高,對法律知識、國家政策較為了解,如若疏導解釋不到位,此類人員便要到重慶、北京狀告、信訪,或者產生一些過激行為,極易造成社會風險。
二、近年來矛盾糾紛化解情況及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化解情況
2016年,縣聯調委會聯合衛計委、交警隊、公安局等單位調解重大矛盾糾紛40件,其中醫患糾紛15件、安全事故15件、交通事故及其他糾紛10件,調解成功率100%。全縣278個調委會共受理各類民間糾紛14555件,涉及當事人29755人,涉及金額3844.88萬元,調解14555件,調解率達100%,調解成功14497件,調解成功率達99.6%,履行14448件,履行率達99.66%,排查糾紛1624次,預防糾紛1562件,防止民間糾紛引起自殺案件6件8人,防止“民轉刑”案件18件66人,防止群體性上訪53件993人,防止群體性械斗23件517人。
2017年1—7月,石柱縣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聯合衛計委、交警隊、公安局等單位調解重大矛盾糾紛共22件,其中醫患糾紛11件、交通事故6件、民事糾紛1件、安全事故4件調解成功率100%。共受理各類民間糾紛9100件,涉及當事人19869人,涉及金額2454.74萬元,調解9100件,調解率達100%,調解成功9075件,調解成功率達99.72%,履行9031件,履行率達99.51%,排查糾紛1566次,預防糾紛1405件,防止民間糾紛引起自殺2件 2人,防止“民轉刑”案件30件119人,防止群體性上訪26件322人,防止群體性械斗9件92人。
(二)矛盾糾紛化解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是少數基層領導對調解工作認識不足。少數領導對人民調解在新形勢下的地位、作用認識不充分,對人民調解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有的領導認為人民調解是“軟組織”可有可無,或認為人民調解是司法局的事情,從而導致支持人民調解工作的氛圍和重視程度不夠。二是人民調解員工作積極性不高。目前,石柱縣2045名調解員多為兼職,或多或少承擔了其他工作,特別是現在基層干部的工作涉及項目多,資金多,而人民調解工作補貼較少,且兌現又需要制作相對完整的調解文書,因此工作積極性普遍不高,有少數調解員覺得制作文書和工作程序麻煩,直接不申報工作補貼。三是調解隊伍總體素質偏低。石柱縣人民調解員在年齡結構、文化水平、法律知識等業務能力方面差異較大,整體素質不高。不少基層調解員還停留在傳統的“勸架員”水平,工作力不從心。制作的調解文書,特別是調解協議書或多或少會存在欠規范的地方。四是群眾法律水平有差距,法治觀念有待提升。個別群眾對國家及地方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理解、認識不夠,存在誤差,認為政府部門有意刁難,不給辦理因而生怨起糾紛。
三、抓好矛盾糾紛化解防范重大風險的途徑endprint
(一)抓好基層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一是縣普法辦進一步發揮職能,引導各部門、鄉鎮充分發揮“誰執法誰普法”的責任,尤其要強化各級各部門在扶貧工作中的職責和任務,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扶貧開發工作,特別是借助國家出臺精準扶貧有關政策,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宣傳,將惠民利民政策精準落實到需要幫助的貧困對象和貧困人群眾家中,讓農村貧困群眾真正通過精準扶貧政策實施而從中受益。二是進一步加大對全縣普法工作組織領導力度,大力開展各類普法宣傳活動。充分利用重大節點,組織開展大型的法治宣傳,拓展形式、創新方式,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學法、守法。針對部分群眾文化水平不高,識字較少,發放的宣傳資料基本無法達到宣傳目的等情況,要充分組織干部、法律明白人利用“法律八進”,積極開展送法下鄉、送法進社區、進機關、學校等,營造全民學法的良好格局,大力提升全社會的法律水平,增強法律意識,減少和預防違法犯罪,降低社會風險。
(二)做好矛盾糾紛排查
全面開展精準扶貧領域矛盾糾紛事項專項排查化解。一是以各村調委會為單位組建矛盾糾紛排查隊開展日常排查,將田間地頭、日常生產生活中排查收集的社情民意、糾紛隱患,建立信息臺賬并及時化解,無法化解的第一時間報上一級調委會。二是各鄉鎮(社區)各單位部門要定期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尤其是涉及精準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矛盾糾紛,對轄區的矛盾糾紛排查,要精準到一村一戶,要注意把握新情況新動向,并建立信息臺賬,排查出來的問題要聯動責任主體單位快速疏導化解,盡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三)抓好矛盾糾紛化解
一是構建 “大調解”工作網絡。在建立“縣、鄉、村、組”四級人民調解組織的基礎上,逐步完善醫患糾紛調解、交通事故糾紛調解、涉農糾紛調解等專業調解組織。二是逐步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工作機制。建立人民調解與法律援助銜接工作機制,與衛生、勞動保障、公安等部門聯合建立縣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使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工作銜接更加緊密,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優勢互補作用,做到對社會矛盾糾紛的有效預防、成功調處、防止激化。三是加大對基層人民調解員的培訓力度。各司法所每年對人民調解員舉行2次培訓,做到覆蓋率100%,將扶貧政策、法律法規、調解技巧納入培訓范圍,確保人民調解員在調解業務、調解規范、協議完善等方面的水平不斷提升。
(四)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提升服務水平
一是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黨的群眾工作范圍,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化、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為民辦實事項目和民生工程加以推進,幫助解決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二是貫徹執行擴大法律援助事項范圍、簡化經濟困難審查,進一步規范經濟困難證明制度,準確把握經濟困難標準。三是深入開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務活動,積極推進質量管理標準化,提高辦案質量和水平。四是完善法律援助便民聯絡站建設,使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法律援助服務,減少矛盾糾紛上交。
(五)充分發揮律師作用,引導參與重大矛盾糾紛化解
引導廣大律師定期到企業送法上門,采取座談走訪、舉辦法制講座、 現場解答咨詢、幫助審查經濟合同和勞動用工合同等形式,為石柱縣重點領域、重點工程、重點項目提供了“一站式”專項法律服務;積極引導律師擔任各黨政機關、企業的法律顧問,切實為各類人群提高上門服務,提升依法行政和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目前,石柱縣4家律師事務所40名律師已累計擔任法律服務300余家。引導律師參與處置社會矛盾糾紛,組織律師參與信訪接待,為政府處理重大突發事件和群體性事件提供法律服務。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稿人民日報2017.10.19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