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軍明+曹志剛+陳杰+彭少兵+黃見良+程建平+方錫文+錢太平+張群
摘要:以16個不同類型的水稻(Oryza sativa L.)品種為材料進行再生稻比較試驗,主要從品種生育期、產量、品質、抗性4個方面進行了綜合比較分析。結果表明,新兩優223、瀘優9803、兩優6326、深優9521、準兩優608、德香4103、兩優8901、豐兩優香1號共8個品種適合作為再生稻種植。
關鍵詞:水稻(Oryza sativa L.);品種;再生稻;比較試驗
中圖分類號:S511;S3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23-4475-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3.013
Abstract: Taking 16 rice(Oryza sativa L.) varieties as materials,the rice cultivars comparative test was carried out,and the four aspects of growth period,yield,quality and resistance of those varietie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eight cultivars,including Xinliyou 223,Luyou 9803,Liangyou 6326,Shenyou 9521,Zhunliangyou 608,Dexiang 4103,Xinliyou 8901 and Fengliangyouxiang No.1,are suitable for ratoon rice.
Key words: rice(Oryza sativa L.); variety; ratoon rice; comparative test
再生稻是指利用頭季稻收獲后的稻樁,經科學肥水管理,使低節位休眠芽萌發,長成稻株直至抽穗成熟,再收獲一季的水稻(Oryza sativa L.)。再生稻能充分利用秋季光熱自然資源,與雙季稻相比,再生稻具有省種、省工、省肥、省水、省秧田、省季節、產出率高、勞動效率高、經濟價值高、稻米品質優等十大優點[1]。再生稻米被公認為米質好、食味佳的優質稻米,且基本不用農藥的安全食品,市場價比一般優質米要高10%~20%[2]。近些年來,隨著大量農村勞動力紛紛外出務工,農村土勞矛盾日益突現,迫切需要像再生稻這類成熟的“一種兩收”的高校栽培技術。再生稻就是一種增加水稻產量、促進農民增收、緩解農忙與減輕勞作強度的新型高效種植模式[3]。湖北省黃岡市溫光資源豐富,近幾年來各地再生稻面積發展迅猛,僅蘄春縣就有1.33萬hm2再生稻,當地已經形成了規模化生產和相關的大米加工企業。但一直以來,再生稻品種類型雜亂、缺乏好的優質品種、技術熟化程度不高等嚴重制約著產業發展,為此,湖北省政府在“十三五”啟動了湖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再生稻產業技術集成與創新”,為再生稻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本試驗正是在該項目的支持下完成的,以期篩選出更好的品種為當地產業發展服務。
1 材料與方法
1.1 參試品種
參試品種有新兩優223、瀘優9803、兩優6326、深優9521、準兩優608、德香4103、兩優8901、豐兩優香1號、天優華占、231S/R20、金優38、232S/R3076、天兩優616、晶兩優華占、嘉福占、黃華占共16個,豐兩優香1號為對照。
1.2 試驗地點及條件
試驗于2016年在黃岡市團風縣回龍山鎮梅家墩村黃岡市農業科學院試驗農場進行。試驗田為水稻空閑田,沙壤土,肥力較高,地力較均勻,排灌設施良好。
1.3 試驗設計
16個品種采用小區對比種植,每小區設135 m2,在同一田塊隨機排列,試驗實行統一專人管理,統一播種育秧,統一規格插植,統一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對照設在小區中間,四周設保護行。完熟考種、實收計產。
1.4 田間管理
3月25日播種,采取尼龍弓棚水育秧,4月24日移栽,秧齡30 d。大田施進口俄羅斯復合肥600 kg/hm2、尿素75 kg/hm2作基肥。株行距13.3 cm×30 cm,每行40穴,每穴4~5粒谷苗。5月1日追施尿素和鉀肥各112.5 kg/hm2,5月8日追尿素75 kg/hm2。促芽肥于頭季抽穗后15 d(7月28日左右)施用,施尿素112.5 kg/hm2、氯化鉀150 kg/hm2;提苗肥于頭季收割后3 d(8月12日左右)內結合灌水施用,施尿素112.5 kg/hm2。水分管理以濕潤為主,頭季苗數達到270萬/hm2時排水曬田,收獲前5 d開始斷水。九成熟時采用人工收割,留樁高度40~45 cm。再生季始穗時用赤霉素30 g/hm2葉面噴施。種植期間治蟲不治病,其余管理措施按照常規高產栽培方式種植[4-6]。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生育期是評價品種能否作為再生稻安全種植的關鍵指標之一。從表1可以看出,16個品種中,兩季全生育期比對照豐兩優香1號短3 d及以上的有德香4103、兩優8901、天優華占、金優38、黃華占、嘉福占共6個品種,與對照相當(3 d以內)的有新兩優223、瀘優9803、兩優6326、深優9521、準兩優608、231S/R20、天兩優616共7個品種,比對照豐兩優1號長3 d以上的有232S/R3076、晶兩優華占2個品種。特別是晶兩優華占,再生稻直到10月28日以后才成熟,生育期明顯偏長,在鄂東南地區不宜作為再生稻種植,作再生稻風險太大[7]。
生育期適中的品種中,頭季稻齊穗期在7月15日左右的品種有瀘優9803、深優9521、準兩優608、德香4103、天優華占、231S/R20、金優38、232S/R3076、黃華占等,抽穗揚花時易遭受7月中下旬常發性高溫危害而造成結實率偏低,特別是耐高溫性相對較差的品種,如黃華占、準兩優608等,作再生稻種植時要適當提早播種(3月18-22日),以規避生產風險[8]。在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由于2016年黃岡市連續遭受一個多月暴雨襲擊,積溫偏低、光照明顯不足,造成參試品種生育期較正常年份明顯推遲,品種的安全齊穗期在這里不作為絕對評價指標。
2.2 產量表現
產量是評價品種能否作為再生稻種植的最關鍵指標,16個品種的頭季稻、再生稻以及兩季合計產量結果見表2。
2.2.1 頭季稻產量比較 對照豐兩優香1號頭季稻產量為10 368.75 kg/hm2,居第七位。比對照增產的品種有6個,產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天優華占、金優38、兩優6326、深優9521、新兩優223、晶兩優華占。其中天優華占產量最高,為11 006.25 kg/hm2,比對照增產6.15%;黃華占產量最低,為8 268.75 kg/hm2,比對照減產20.3%。
2.2.2 再生稻產量比較 對照豐兩優香1號再生稻產量為4 725.95 kg/hm2,居第九位。比對照增產的品種有8個,產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新兩優223、準兩優608、瀘優9803、兩優8901、深優9521、兩優6326、德香4103、232S/R3076。準新兩優223產量最高,為5 874.10 kg/hm2;晶兩優華占產量最低,為3 111.13 kg/hm2。
2.2.3 兩季合計產量比較 對照豐兩優1號產量為15 094.70 kg/hm2,居第六位。比對照增產的品種有 5個,產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新兩優223、瀘優9803、兩優6326、深優9521、準兩優608。其中新兩優223產量最高,為16 317.85 kg/hm2,比對照增產8.10%;黃華占產量最低,為12 324.33 kg/hm2,比對照減產18.35%。
從產量結果可以看出,影響兩季水稻總產量的關鍵因素取決于頭季稻的產量;各品種之間再生稻產量差異要比頭季稻明顯,證明不同的品種之間再生能力存在較大差異。
2.3 品質和抗性
在實驗室對16個品種的頭季和再生季稻米樣品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除黃華占和嘉福占兩個常規品種以外,其他雜交品種頭季稻米品質均未達到國家標準水平,再生季稻米品質大部分達到國標三級及以上水平,與頭季稻相比有明顯提高,表明頭季高溫對稻米品質有顯著影響。
在水稻生長后期還重點觀察了16個品種的抗倒性和抗病性(稻瘟病、紋枯病和稻曲病)。在抗倒性方面,16個品種兩季均未出現倒伏情況。在抗病性方面,16個品種中兩優8901、231S/R20達中抗水平,其他品種中感及以下;所有品種再生季田間均未發生稻瘟病。由于抽穗期采取兩次藥劑防治,因此紋枯病和稻曲病均發生較輕。
3 小結與討論
3.1 品種應用綜合評價
通過16個品種一種兩收比較試驗,結合生育期、兩季產量、綜合抗性和品種特性等各方面來看,新兩優223、瀘優9803、兩優6326、深優9521、準兩優608、德香4103、兩優8901、豐兩優香1號共8個品種產量高、生育期適中、再生能力較強、綜合性狀較好,可以作為再生稻種植。在生產管理上,除兩優8901中抗稻瘟病外,其他品種在生育后期都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的危害;瀘優9803、德香4103、豐兩優香1號等3個品種在田間管理上要特別注意及時曬田,防止倒伏。天優華占、金優38、天兩優616這3個品種生育期適中、產量一般、再生能力較強、綜合性狀較好,可以作為再生稻適當種植,但一定要加強生產管理,要注意防治紋枯病和稻瘟病等危害,還要注意及時曬田,防止倒伏。黃華占、嘉福占2個品種產量較低,但稻米品質優,可作為高檔再生稻米進行品牌開發。231S/R20、232S/R3076、晶兩優華占3個品種生育期偏長、綜合性狀一般,不宜作為再生稻種植[9]。
3.2 討論
再生稻在湖北省作為“一種兩收噸糧田”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模式,正得到政府部門越來越多的重視和大力推廣。發展再生稻是調優水稻結構、實現糧食優質高產增效的有效途徑[10]。湖北省“一種兩收”產業技術體系項目正式啟動以來,著力于解決再生稻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比如再生稻品種篩選、再生稻專用收割機械的研制等。通過近幾年的運行,取得良好的實際效果,有力地推動了湖北省再生稻產業發展。2016年10月22日,在黃岡市蘄春縣再生稻示范基地,鄧秀新等7名院士以及來自農業部、中國農業科學院、湖南、江西、南京等13個省市的農業專家,在此舉行的機收再生稻高產高效集成技術大面積應用與示范研討會上宣布:由華中農業大學彭少兵教授主持的機收再生稻高產高效集成技術大面積應用與示范,在蘄春縣示范片的赤東鎮酒鋪村和八里湖辦事處余賽大隊隨機選取3塊地測產,再生稻平均單產6 031.5 kg/hm2,這一產量在國內屬于領先水平。機收再生稻高產高效集成技術模式符合國家“轉方式、調結構”的原則和“輕簡化栽培”的要求,是湖北省推進糧食生產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2016年7月黃岡市遭受持續1個多月暴雨襲擊和9月持續高溫天氣,對本試驗16個品種頭季稻和再生稻生育期、再生稻出苗情況等不可避免會產生一定影響,對總產量和最終試驗結果肯定有一定影響。本試驗結果只能作為參考,試驗品種在大面積推廣應用時需要進一步的田間試驗和示范。
參考文獻:
[1] 涂軍明,王 歡,曹志剛,等.高產水稻品種作再生稻種植比較試驗初報[J].湖北農業科學,2013,52(19):5683-5684.
[2] 萬碧珠.再生稻兩季高產品種篩選試驗[J].福建稻麥科技,2009, 27(4):45-47.
[3] 彭少兵.對轉型時期水稻生產的戰略思考[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4(8):845-850.
[4] 涂軍明,曹志剛,程建平,等.一種兩收適宜品種篩選試驗[J].湖北農業科學,2014,53(23):5666-5672.
[5] 錢太平,方錫文,張繼新,等.雜交中稻-再生稻品種篩選試驗[J].湖北農業科學,2012,51(19):4193-4199.
[6] 孫曉輝,田彥華,任天舉.促芽肥對雜交中稻培育再生稻效果研究[J].四川農業科技,1982(3):1-4.
[7] 唐祖蔭,張征蘭.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J].耕作與栽培,1993(3):54-57.
[8] 寇從賢.鐘祥市中稻最佳播期的確定[J].湖北農業科學,2006, 45(3):286-287.
[9] 蔣春林.再生稻品種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88-89.
[10] 彭少兵.轉型時期雜交水稻的困境與出路[J].作物學報,2016, 42(3):31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