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偉強+韋靈+倪志平
摘 要:MOOC作為互聯網時代教育發展的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已成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趨勢。本文從創建基于MOOC的教學平臺、改進教學方法和改革考核方式三個方面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將MOOC理念引入到實際課堂教學中去,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MOOC;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
一、引言
MOOC在全球迅速普及,平臺建設風起云涌。美國知名大學及其教授創辦的Udacity、Coursera、edX等MOOC平臺是領頭羊,歐洲、亞洲和澳洲國家的一些大學也積極投身其中[1]。在國內,MOOC發展也非常迅速,以清華大學的 “學堂在線”代表的諸多大學也開始制作自己的慕課。愛課程和網易云課堂聯合推出的“中國大學MOOC”,還有超星慕課、果殼網等中文MOOC平臺,都為廣大學習者提供了很好的教學資源。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都希望借助MOOC,探索出新的教育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為學習者服務。
二、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大學生進入大學后接觸的第一門計算機類課程,是大學生學習專業的公共基礎課程。該課程主要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正確思維,掌握Windows操作系統軟件和常用辦公軟件的使用方法,為后續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慕課時代的到來是信息化教學的新成果,它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影響是深遠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可以從慕課的課程體系形式中汲取靈感,從而探索教學方法改革的新途徑[2]。
目前,大部分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和其他公共基礎課程一樣,都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
如下:
(一)學校層面,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資源缺乏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下,在教學方面的配套設施也要跟上發展節奏,但目前大多數高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都停留在多媒體教室與機房的標配上,缺乏統一規范的教學平臺,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潮流。另外,隨著生源的不斷擴大,教師資源特別是在計算機基礎課程類的相當缺乏。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面向高校所有學生的一門基礎課程,開課班級多,教師資源少,導致教學課程教學任務繁重,教師的上課壓力非常大。
(二)教師層面,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創新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均采用統一教材,統一教學進度,統一安排考試。教師的授課方式傳統單一,都普遍采用課堂講授加課后上機操作的方式,理論與實踐沒有做到有效的融合。在教學上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和接受知識的地位。這種傳統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三)學生層面,學生對計算機操作能力差異
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一樣,對計算機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也會有所差異,這也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做到平衡。來自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生,計算機基礎能力相對較好,他們會認為教師的教學內容簡單,進度慢,從而導致抵觸和厭學的心理;而來此偏遠地區的學生,基礎稍差,他們則認為教師應該在課程教學內容上應該講得更加細致與深入。由于教師無法做到因材施教和教學平衡,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也沒有得到有效培養。
三、基于MOOC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具體措施
(一)搭建基于MOOC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平臺
通過基于慕課的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可以靈活的安排課程學習內容,布置課后作業,個別指導學生,及時檢查學生學習效果;學生可以通過電腦端或手機端登錄平臺,隨時隨地進行線上學習,與教師、同學參與討論問題,并及時完成對應章節作業。教學平臺的搭建應圍繞教師端和學生端兩部分進行,詳細功能如下:
1.教師端
①主頁模塊
教師利用有效的用戶名、密碼,身份驗證合格后登錄本平臺。主頁主要展示的是教師操作的各功能模塊,主要有管理、統計、討論、考試等模塊。
②管理模塊
該模塊主要實現課程管理、班級管理等功能。在課程管理上,教師可以設置開課課程名稱、編輯和發布課程學習任務,對學生端進行學習要求設置,如章節練習、課后討論等。教師可以按照課程教學大綱及教學進度合理的安排好課程學習內容,并隨時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情況進行調整,另外還要精心設計課后作業、在線討論,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在班級管理方面,教師可以設置課程開課班級人數、學生報名、課程各章節開放設置、班級開放時間等。
③統計模塊
該模塊可以詳細的統計出本門課程的所有章節數,包括在這門課程中間所包含的任務點數,作業數,視頻數等,方便教師對整個課程有一個宏觀的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統計出在最近的一段時間同學們的活躍程度,一方面可以對同學們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在客觀上督促了同學們的學習。另外,教師還可以查看班級中學生的自然信息,任務完成數,視頻觀看時長,討論數等各類信息,也可以查看該學生的進度統計,章節統計和訪問統計的具體信息,方便教師對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進行監控和管理。
④討論模塊
在討論模塊,教師可以發布討論問題、參與同學談論、管理同學發言。對學生在學習各小節知識點提出討論問題,可以進行回復。教師也可以在此模塊設置一定比例的成績,根據學生發表和參與在線討論完成度給出相應的分數,最后納入總成績。
2學生端
①主頁模塊
在此模塊,學生可利用有效的用戶名、密碼,身份驗證合格后登錄本平臺。主頁主要展示的是學生操作的各功能模塊,主要有課程學習、統計、討論、考試等模塊。學生用戶可通過點擊相應的各功能模塊名稱,進入該功能的操作界面,然后進行相應的業務處理操作。
②課程學習模塊
課程學習模塊主要由課程內容構成的各個任務點構成,學生用戶登錄該模塊后,可以看到整門課程的章節目錄及相關任務點。任務點一般由視頻和章節測試構成。在對應的章節目錄,進度點顯示為橙色并帶有數字提示,表示還有相應的任務點未完成,完成則顯示為綠色。在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可以隨時與老師或者其他同學進行討論。同學可以隨時添加自己的學習筆記,體會,心得,方便日后溫習時查閱。
③統計模塊
在該模塊,學生可查看自己的學習進度情況,具體包括學習進度統計、章節統計、訪問統計等界面。
④討論模塊
在討論模塊,學生針對在學習的過程發現問題,可以在任何章節新建討論話題,也可以在已有話題中點擊回復參與討論,老師可以對學生談論內容加精處理,加精后的討論顯示為精華,以便學生篩選查看。
(二)改進教學方法
1.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與傳統教學相比,慕課教學有一定的自身優勢,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比如:對學生自主在線學習缺乏有效的監控,學生可能存在掛網學習、替他人完成課程任務甚至考試等。如何有效地做到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相融合,這也是目前大多數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遇到的難題。為了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及更好的理解掌握計算機應用,在教學上應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形式。課前教師根據學生基礎、所學專業以及精心選取網上平臺的視頻,布置相應的課外作業作為任務點,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課學習。在線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相關知道點進行歸納與分析,學生在課堂上認真發言,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真正做到有目的的學習。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老師與學生的互動都得到充分體現,課程學習氛圍得到改善,學習效率也相應得到提升,學生對問題解決和創新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培養。
2.“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
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都是占著主導地位的,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一切以教師為中心進行的。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講授,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和接受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對學生計算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的培養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在慕課教學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做好引導的角色,把更多的課程學習主動權給予學生。教師要對學生做好引導、鼓勵和監督,讓學生有效與順利完成課程的學習。學生作為課程學習的主宰者,可以自由的給自己定好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在線上自主進行課程學習,線下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和老師、同學做好互動,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改革考核方式
基于MOOC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大部分是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的,對學生的考核方式也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做到靈活多變。課程的最終成績考核可以由平時成績加期末上機考試兩部分構成。平時成績主要通過慕課教學平臺自動完成,包含觀看視頻、在線答題、在線討論等,占總成績的50%。期末上機考試由學校統一組織學生使用在線考試系統進行考試, 占總成績的50%。
四、結束語
本文通過MOOC以及的介紹,探討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可為大學相關公共基礎類課程出現的問題提供解決思路。MOOC作為互聯網時代教育發展的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被得到廣泛認可的同時但也存在不足,如何優化MOOC教學平臺,加強對學生自主性的管理,將是下一步探索的重點。教學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反思與探索,才能更好的促進課程的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康葉欽.在線教育的“后MOOC時代”——SPOC解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1):85-93.
[2]衛志民.“慕裸”本土化開發面臨的問題眾對策[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