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花+劉小珍+薛蕓+趙阿勐
摘 要:采用“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調查問卷”(NSSE-China),對臨床本科定向醫學生的學習行為狀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與全國醫學院校常模相比,臨床本科定向醫學生學業挑戰度較高,主動合作學習水平較低。深度學習水平與主動合作學習水平在各個年級間沒有顯著差異,大二學生的學業挑戰度顯著低于大一學生。
關鍵詞:定向醫學生;學業挑戰度;主動合作學習;深度學習
基于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缺乏的現狀,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部委2010年發布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計劃,主要有五個招生專業,以臨床醫學專業居多[1]。學生個體及其學習質量已成為當前高等教育研究中一個關注點。正如高等教育領域學者潘懋元所說,“長期以來,我們忽視了對作為教育主體的大學生學習的研究,忽視了從教學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只有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到其在校園學習過程中究竟獲得什么收獲。
總之,臨床本科定向醫學生是專為基層醫院培養的全科醫學人才,他們的學習質量關乎其專業能力,也是改善農村醫療水平的關鍵。作為醫學生當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定向醫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能力、在校生活經歷以及今后在基層工作發展中的繼續學習能力等等,更加需要關注。本研究采用“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調查問卷” (NSSE-China)作為調查工具,選取問卷中的深度學習指標以及學習型投入五大可比指標中的學業挑戰度和主動合作學習水平作為學習行為的三個子成分,了解其學習行為狀況,為促進其更好的學習提供針對性的建議。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取分層抽樣的方式從大一、大二、大三臨床本科定向醫學生中隨機抽取60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團體施測,獲得有效問卷568份。大一、大二、大三人數分別為178人,192人, 198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調查問卷”[2]中的深度學習量表和學習投入五大可比指標中的學業挑戰度和主動合作學習水平進行問卷調查。
深度學習量表的11個題項分別為:Q1(反思并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評價);Q2(做作業或討論時,能融合不同課程所學的觀點或概念);Q3(分析某個觀點、經驗或理論的基本要素,了解其構成);Q4(綜合不同觀點、信息或經驗,形成新的或更復雜的解釋);Q5(判斷信息、論點或方法的價值);Q6(運用理論或概念解決實際問題,或將其運用于新的情境);Q7(課外和任課老師討論課堂或閱讀中的問題);Q8(課余和非本班同學、朋友討論學習中的觀點和問題);Q9(反思并評價自己的學習過程);Q10(通過學習,改變了對某個問題的理解);Q11(挑戰自己對問題的已有看法)。從“不強調”到“非常強調”,從“從未”到“很經常”均采用4點計分方式。
NSSE-China中的學習投入五大可比指標具有良好的測量學信效度,其中的學業挑戰度有11個題項,主動合作的學習水平有6個題項,研究表明其內部一致性信度以及項目反應理論邊際信度和區分度均符合測量學要求[2]。計分方式為[(反應值總數-反應值)/( 反應值總數-1)]*100其分值越高,表示學業挑戰度越高、主動合作學習水平越高。
(三)數據處理
采用SPSS20.0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和方差分析。
二、結果
(一)臨床本科定向醫學生學業挑戰度、主動合作學習水平整體情況
與全國醫學院校常模相比,臨床本科定向醫學生學業挑戰度較高,主動合作學習水平較低。具體結果見表1。
(二)臨床本科定向醫學生深度學習量表各題均分及標準差
對深度學習量表各題項結果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在Q1-Q11這11項深度學習調查中,深度學習均分從1.83到3.01不等,Q7(課外和任課老師討論課堂或閱讀中的問題)均分最低,變異較小;Q9(反思并評價自己的學習過程)均分最高,且變異相對較大。具體結果見表2。
(三)臨床本科定向醫學生學習行為狀況的年級差異分析
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只有學業挑戰度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p<0.05)。選擇LSD法對各年級組的學業挑戰度進行多重比較,事后分析的多重比較結果顯示:大一學生的學業挑戰度顯著高于大二年級(p=0.016),大一年級與大二年級、大二年級與大三年級之間差異不顯著。
三、討論
臨床本科定向醫學生的學業挑戰度高于國內醫學院校常模,但大一年級顯著高于大二年級,大二與大三年級之間的學業挑戰度差異不顯著。這與前人的一些研究存在不一致[3,4],前人研究的結果表明大四學生在學習性投入的各個指標中均高于其他年級。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研究對象的特殊性所致:本研究中的研究對象是臨床本科定向醫學生,在招生中主要以農村生源為主,且在完成學業后必須回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初入大一時可能懷著崇高的理想抱負,希望學好知識,服務農村,而在逐漸關注到更多更豐富的信息后,最初的信念可能也隨之動搖,進而在學業挑戰度上表現顯著下降,并且在主動合作學習水平上也表現出下降趨勢,但不具統計學上的顯著意義。因此,在臨床本科定向醫學生的培養中,堅持做好職業前景規劃,幫助他們形成正確且相對穩定的職業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臨床本科定向醫學生的主動學習水平低于常模,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參與課堂學習的程度不高,本研究只是初步做現狀調查,還沒有探索形成這種結果的具體原因,這給我們一個改善臨床本科定向醫學生學習行為的指導方向,今后需要多關注他們的學習主動性,通過改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活動、組織實踐鍛煉等方式提高其主動學習水平。
此外,深度學習水平調查結果中發現臨床本科定向醫學生在題項七:課外和任課老師討論課堂或閱讀中的問題上得分比較低,這啟示我們在實際教學培養中,一方面教師可以進一步改進教學手段,調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轉為積極主動互助式的學習;另一方面,學校可以推動整合各類學習資源,為學生建立“大學習”平臺,在課余時間能在平臺上進行互動,且資源共享,更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進行思考與總結,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碧艷,吳琪俊.我國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計劃的政策分析.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7,10(5):34-38.
[2]涂冬波,史靜寰,郭芳芳.中國大學生學習性投入調查問卷的測量學研究.負擔教育論壇,2013,11(1):55-62.
[3]文雯,史靜寰,周子矜.大四現象:一種學習方式的轉型.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35(3):46-53.
[4]徐遠超,徐鑫.大學生學習性投入與在校滿意度、向學/厭學的關系.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5(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