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劉小珍++曾令儀
摘 要:目的:了解大學生危機脆弱性與自尊的關系。方法:運用危機脆弱性問卷、自尊量表,采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式,從不同類型高校選取被試495名大學生施測。結果:第一,大學生自尊在生源地(t=1.892,P<0.05)、是否是獨生子女上(t=2.363,P<0.05)存在顯著差異;第二,大學生危機脆弱性與自尊存在顯著負相關(r=-0.453,P<0.01);結論:可通過提高大學生自尊進而提升處理危機事件的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危機脆弱性;自尊
大學教育的普及化使大學生數量有了顯著的上升,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也會面臨各種壓力,比如掛科、人際交往處理問題、失戀問題等都容易影響個人情緒,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任何一個高校都必須加以重視的一個方面。大學雖是一個象牙塔,大學內需要面臨的社會壓力相對不高,大學生目前承擔的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較輕,然而大學生活中仍然無法避免生活中危機事件的出現,而大學生面臨危機時的應對方法對后續行為的進展有較大影響。因此,必須在大學教育時增強對大學生危機脆弱性的重視度,通過分析大學生危機脆弱性狀況,了解影響大學生危機脆弱性的因素,有利于為高校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培養大學生面對壓力時的積極心態,引導大學生以正確的態度渡過危機事件。
一、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從江西、廣東、湖南、福建和浙江等不同類型高校選取被試,共發放550份問卷,回收530份,其中有效問卷為495份,回收率96.3%,有效率為93.4%。其中男生162人,女生333人;城鎮157人,農村338人;獨生子女114人,非獨生子女381人。
(二)測量工具
1.危機脆弱性問卷
由G·帕里編制,整個問卷由15個項目組成,每一項目有“是”“不確定”“否”三個選項,其中第2、5、8、11、12、14、15項答“是”記0分,答“不確定”記l分,答“否”記2分;其余項記分相反。得分越高,表明個體在面臨危機時更加脆弱。在本研究中,Coronbachα=0.638。
2.自尊量表(SES)
由Rosenberg編制,該量表由10個條目組成,設計中充分考慮了測定的方便。受試者直接報告這些描述是否符合他們自己。分四級評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總分范圍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Fleming等報告的Cronbach α為0.88。
3.統計分析
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數據,統計分析采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分析等方法處理。檢驗水準α=0.05.
二、研究結果
(一)大學生危機脆弱性和自尊的基本情況
由表1可知,大學生危機脆弱性平均分為10.31,大學生自尊平均分為29.35,與國內常模(28.75±4.86)比較得出,大學生自尊水平處于中等水平。
(二)大學生危機脆弱性和自尊的差異分析
由表2可知,危機脆弱性和自尊在性別維度差異不顯著。
由表3可知,大學生的自尊水平在是否獨生子女上存在顯著差異(t=2.363,P<0.05),獨生子女的大學生自尊水平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的自尊水平。
由表4可知,大學生的自尊在生源地情況上存在顯著差異(t=1.892,P<0.05),即城鎮大學生的自尊水平顯著高于農村大學生的自尊水平。
(三)大學生危機脆弱性與自尊的相關分析
由表5可知,大學生危機脆弱性與自尊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三、討論
本研究中,大學生的危機脆弱性平均分為10.31。本研究發現半數的大學生在面對危機時無法保持心理平衡,一方面,大學生在家中往往備受呵護,所承擔的家庭壓力較少,且大部分大學生在大學期間都能夠順利畢業,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挫折不多,是以沒有積累充足的關于如何有效處理危機事件的經歷。
本研究發現,危機脆弱性在生源地情況及是否獨生子女上未存在顯著差異,與前人研究結果不一致,張紅[1]等人(2010)研究發現非獨生子女的大學生危機脆弱性顯著高于獨生子女的大學生。可能的原因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的家庭都更加富足,生活穩定,而且無論是否是獨生子女,家庭都能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較少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挫折。本研究發現,城鎮大學生的自尊水平與農村大學生的自尊水平存在顯著差異,這與以往研究結果相似,王小新[2]等人(2012)研究發現,城市大學生的自尊水平顯著高于農村大學生的水平。
本研究顯示,大學生危機脆弱性與自尊存在顯著的負相關。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譚艷艷[3](2015)研究表明自尊對危機脆弱性存在負向的預測作用。個體具有較高的自尊水平時,表明其對自己自信心較高,能夠接納自己,人際關系良好,因此在面對危機事件時,個體能夠積極面對,且具有相信自己能夠找到方法戰勝危機事件的自信心,即高的自尊水平有助于個體順利渡過危機事件[4]。本研究結果證實較好的自尊水平能降低大學生面對危機時的脆弱程度,因此在高校中,應認識到提高大學生的自尊水平對降低大學生危機脆弱性水平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紅,宋洪波,張巧巧.大學生心理危機脆弱性及自我相關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2013(6):96-99.
[2]王小新,苗晶磊.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自尊與學習倦怠關系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2012(1):192-196.
[3]譚艷艷.流浪兒生活事件、社會支持、自尊與危機脆弱性的關系及影響干預[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15.
[4]吳素梅,吳沁嶷.中學生危機脆弱性及其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4):592-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