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
摘 要: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工學結合,這種模式雖然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實用人才,但是也給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挑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工學計劃模式如何進行良好的結合是現階段提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重點,因此本文根據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從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與職業需求相結合、拓展思想教育范圍、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等方面提出了改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措施。
關鍵詞:工學結合模式;高職;思想政治教育
一、前言
高職院校自身的教學特點導致其人才培養的核心就是工學結合,但是在“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目標與工學結合的要求錯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教學方式的落后給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留下了空缺,社會環境對高職學生產生負面的影響加劇,這些原因都表明了現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方式已經與時代脫軌,新時期高職院校政治思想教學方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工學結合困境
工學結合模式進行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是培養職業人才,主要是通過學校、社會兩個方面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相結合,理論知識學習和社會實習相結合,促進學生理論知識、綜合素養、實踐能力同步發展。[1]在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更加受重視,這給主要以理論知識為主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造成了阻礙。
(一)教學目標和要求錯位
現今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偏向于理論教學,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個人道德修養同步提升,而工學結合模式對于高職教學的要求則是偏重于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兩者目標差異過大,影響了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社會環境的變化
工學結合的模式要求學生適當的脫離校園,增加學生與社會外界的接觸,但是由于當今社會環境的多樣復雜性,社會思想、社會道德、社會行為等各方面因素對學生思想行為產生的影響并不總是有利的,復雜的社會環境對學生思想產生的影響對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再加上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中各方面矛盾也越來越突出,學生由于社會經驗的缺乏,在接受社會負面因素的影響下很可能對社會的認識過于片面,從而給學校政治思想教育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職業觀帶來了阻礙。
(三)教學方式落后
工學結合模式要求給學生提高最大限度的學習發展空間,但是現實的種種原因導致工學因專業、崗位的差異而不能實現完全對接。再加上高職學生除了在學校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大多數時間都是去社會企業、事業單位進行實訓、實習,而學生的實習地點、時間都是不固定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一般采取的教學方式都是在課堂中由教師統一授課,由于高職學生實習時間的差異,導致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無法保證一致的授課進度,從而給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程帶來了很大的不便。此外學生實習的單位一般都是在校外不同的地點,也無法持續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給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留下了空缺。
三、改善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措施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對于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2]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改善:
(一)優化思想政治教育導師機制
思想政治導師機制可以促使學生更加順利的從學校生活過渡到企業工作生活中,保證“工學結合”模式與思想政治教育更順利的開展。導師可由學校指定或由學生進行選舉決定,思想政治導師不止要為學生解決思想認識難題,還要正確指導學生全面個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思想政治導師要確切引導學生理解工學結合模式的意義,為學生以后可能遇到的工作挫折、困難打好預防針,讓學生在困難發生時不至于毫無準備;同時思想政治導師還應該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從而能夠了解不同學生的思想狀況,在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為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其次思想政治導師應該促使學生不斷的進行專業技能優化,為學生傳達現代企業對于學生專業能力的指標,增強學生的實際專業技能,從而促使學生能夠滿足企業需求,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最后思想政治導師也應該全面開展實習崗前培訓,向學生傳播現階段相關企業的工作制度、文化理念等各方面內容,促使學生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能夠良好的發展。
(二)促進高職思想政治教學的模式改革
在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的教育目標下,教師口述的政治已經不能滿足高職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在開展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過程中,高職院校也應該加大與企業的合作力度,通過學生在企業中的學習實訓,將實際職業需求融入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來,從而學生的思想可以被企業的內部文化、管理機制等熏陶,從而完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當然通過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學,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也可以融入日常的高職學生實訓、實習的過程中。高職學院的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增加學生的社會交流能力,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社會中的多種因素也會反過來影響學生的思想,因此高職學生的思想與現實連接的會更加緊密,這也對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更容易與學生的思想接軌,高職院校也應該拓寬自身的政治教學范圍,使高職政治思想教育更加多樣、開放,增加實際應用效能。在這個目標下,高職院校應該加強與相關企業的合作,通過切身體會多樣的生活實例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及職業素養,企業工作制度也可以督促學生良好職業習慣的培養,如員工行為規范、崗位職責、獎懲制度等,將思想政治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連接起來,樹立學生正確的職業觀,促進學生思想素質與專業能力共同發展進步。同時可以充分利用企業員工的思想對學生進行有利引導,從而促使學生思想政治理念不斷拓展,進一步促使學生自覺持續地進行思想觀念完善。endprint
(三)建立與職業需求相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
高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的教育目標就是培養實踐與專業能力相結合的高素質人才,所以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時也要與教學目標融匯貫通,改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內容以及授課模式,在傳統以教材為主的授課基礎上,增加高職學生職業行為、職業理想及職業道德的教育[3]。
在預設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內容時,可以根據不同的年級段設施不同的教學目標,如在大三時可以著重與培養學生的求職能力,如面試課程、職業規劃等;在與之相反的是在大一時要增加學生的職業意識,同時為學生確定合理的職業目標提供幫助,從而可以讓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清晰的努力方向;而在大二時可以主抓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從而為大三求職打下基礎。據此在設置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的內容可以以不同階段的學生需求為基礎,在課程內容上增加學生感興趣或與學生職業需求相關的內容,比如一些職業生涯中與同事的管理維護、職業道德、職業安全等,同時也可以與現階段社會時事相結合,如十九大對高職學生的新要求等,從而避免在進行課程教授過程中出現學生難以理解的現象,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引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此外,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在整體教學體系中加入學生心理健康的部分內容,從而可以培養在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進高職學生在職業生涯中更加健康的發展。也可以增加對學生正確就業觀的引導,從而避免學生在擇業就業過程中過于盲目,促進學生更加積極的就業,增加高職學生的就業率。
(四)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思想政治教育機制
在工學結合的模式下,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是學校和企業兩個方面的責任,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在學校教學、學生實訓、學生實習的各個環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靈活多變的教育方式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動態化,從而可以使學生在校的各個方面都貫穿著思想教育內容,增強全校師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使全校教師在各個環節通過各個途徑、不同的方式對思想政治教學進行實踐,如教學課堂、業余生活等。
同時為了保證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順利開展,校企合作過程中明文規定雙方的責任義務。為了讓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適宜工學結合模式,高職院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對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架構進行不斷調整,如在培養實踐能力優異的專業技能人才的前提下,高職院校應該在政治思想教育內容中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步發展,從而將政治思想課程分割為兩個部分,即理論課和實踐課。理論課主要是通過教師課堂教學,而實踐課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到社會企業中進行實地訓練,將社會生產生活結合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教學,同步提升學生的社會創新水平、社會責任意識、敬業精神等。隨著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能力的進步,學生的自主創業和實習就業能力同步上升,為學生以后的實習就業提供良好的條件。
四、總結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必須明確工學結合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從而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加強校企合作對思想政治教學的影響,將職業需求融入思想政治教學中,從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拓寬思想政治教育范圍,持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步伐,促進高職學生素質教育與實踐技能同步發展,進一步增加高職院校的社會影響力,從而促使高等職業教育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旺東.工學結合下的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分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7):16-17.
[2]王朝暉.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17(2):89-92.
[3]馬靜.基于工學結合模式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6):47-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