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青 任萌迪
摘 要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優質護理服務在老年性腦梗塞護理中應用效果。方法:選取了某醫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性腦梗塞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的住院順序,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8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比較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研究組患者對康復知識的掌握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結論: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可以有效提升腦梗塞患者臨床效果,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 腦梗塞患者 老年 優質護理服務 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腦梗塞是指患者因為腦部血管缺氧而引起的血流動力學發生改變的一種疾病,具有高致殘率、高致死率、預后效果差等特點,不及時采取科學的手段進行治療,很可能造成患者死亡或殘疾。如何有效改善患者預后的情況成為當前醫學界所要解決的重點和難點。本文主要分析優質護理服務在老年性腦梗塞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希望可以有為相關人士提供一定參考。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了某醫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性腦梗塞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的住院順序,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8例。兩組患者均是經CT診斷明確患有腦梗塞并入院治療的病人。研究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在62歲到87歲之間,平均年齡(65.8€?.89)歲。對照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在62歲到87歲之間,平均年齡(65.3€?.82)。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方面所存在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臨床常規護理,臨床醫護人員按照常規護理手段和流程來對患者實施治療和護理工作。研究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的同時,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具體的護理內容如下:第一,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況,并通過綜合評估,制定出適合患者具體情況的合理的護理計劃;第二,對于一些消極、易怒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該及時開導患者,并詳細解答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進而緩解患者的消極、易怒情緒;第三,護理人員還應該向患者及其家屬普及有關腦梗塞疾病的相關知識,并多鼓勵患者。對處于臥床期間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該提醒患者保持正確的體位,并每隔1h幫助患者更換一次體位;第四,護理期間,護理人員應該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發現異常應及時報告。待患者出院后,向患者發放書面資料,并定期進行電話回訪,鼓勵患者定期來醫院進行復診。
1.3評價標準
觀察對比兩組老年性腦梗塞患者對康復知識的掌握程度及進行康復鍛煉的效果;另外,利用自制的調查表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相關數據均錄入到SPSS18.0統計學軟件中,并進行統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用(%)表示,比較兩組數據之間的結果差異。
2結果
2.1兩組患者康復效果的比較
如上表所示,研究組患者對康復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進行康復功能鍛煉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
如上表所示,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創新,醫院對護理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護理人員需要不斷學習大量的文獻和資料,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理論知識。優質護理服務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這種護理模式通過合理、科學的護理方案和護理流程,糾正臨床經驗中的非正確的臨床措施,進而對患者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以實現改善患者康復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了優質護理服務在老年性腦梗塞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結果顯示,臨床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可以有效提高和改善患者對康復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進行康復功能鍛煉的情況,同時,還能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4結束語
隨著護理知識的不斷更新和實踐分析精確度的不斷提高,醫護人員需要在護理實踐過程中,不斷的總結臨床經驗,了解患者的需求,完善護理專業的知識,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優質護理服務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它可以提升患者的康復效果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