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軍梁
摘要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社會的進步,社會保障問題越來越受到廣大勞動者的重視,工會組織作為勞動者的代表,在社會的不斷進步中應該始終堅持深化并介入到社會保障制度中去,應用自己維護、監督的職能,維護勞動者的切實利益。本文圍繞工會組織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展開討論。
關鍵詞 社會保障體系 工會組織 意義
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的形勢下,被《工會法》賦予“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的工會組織,受到政府、社會及廣大勞動者等各個層面的重視。當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還處于初級建設階段,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滿足不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所以,應進一步深化應用工會組織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職能。
一、社會保障工作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就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國民經濟穩步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而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深化改革,與勞動者切實相關的就業分配、收入分配、勞動者維權等問題也隨之改變,出現以下問題:
(一)就業形勢嚴峻
當前,我國就業人口以每年一兩千萬的速度增長,給待就業人群帶來了非常大的就業壓力,同時,近些年的金融危機也對我國的就業形勢造成了深刻影響,加上經濟全球化負面影響的爆發,致使全世界引發失業危機,在我國失業下崗工人數量日益增長,下崗再就業更困難。再者,農村剩余勞動力再次上演“農村包圍城市”的大戲,城鎮就業壓力劇增。綜上幾個原因造成了國內就業危機,就業崗位嚴重不足,國民經濟增長帶動不了目前的就業需求。
(二)分配不均,收入兩極分化嚴重
近些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到了迅猛發展,國民經濟也呈現出可觀的發展趨勢,但國民經濟的穩步增長,也在某些程度上拉大了職工問的收入分配差距,致使我國出現了越來越明顯的貧富差距。因為缺少完善的分配機制,導致分配問題日益加劇。具體而言,大多數企業的員工獲得的薪資報酬都比較低,并且增長的速度非常緩慢,有些甚至從未增長,但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著物價持續上漲,僅靠出事工資,員工已經不能解決基本的生活需求;再者,由于企業工資標準制度不健全,存在隨意發放工資的狀況,致使企業工資結構嚴重失調,出現高層低薪低層高新和同層不同薪的情況出現,降低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所以,分配問題也是工會組織接下來要面臨的一個大的挑戰。
(三)工會組織自身不足,社會保障參與程度低
工會組織因權限問題缺乏強制力,對其提供的各類社會保障缺乏制度規范,阻力大,執行力度不高,致使這些保障名存實亡,對工會組織的社會公信力造成消極影響。再者,工會組織執行其職能也需要足夠堅實的資金作為保證,其來源包括職工籌備、工會經費和政府撥款三個方面,其中工會經費的籌備由于國企改革員工數量較少,上繳經費也隨之減少,再有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經費的不足額繳納甚至不繳納,造成工會經費大大削弱,阻礙了工會的發展。政府撥款因其波動性大,一次性撥款,缺乏長久性,所以不能作為主要工會資金來源。最后一個員工籌備資金一般是收取員工月收入的0.5%作為經費,重在參與。以上三種資金來源的不足,造成工會資金的嚴重缺乏,直接影響工會的社會保障的參與程度和履職能力。其次,由于工會員工福利的不足,工會員工數量不足,缺乏后備力量,工會干事的職業能力和整體素養不足等原因大大阻礙了工會的發展和壯大。
二、工會組織的三大職能
分析了國內社會保障工作面臨的一些問題后,明確了工會組織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吨袊鲁獭芬幎?,中國工會組織有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代表了會員和員工的基本利益,對國家政權有重要的支柱作用。通過以上的認識,下面來充分了解一下工會組織的支柱、紐帶和代言替行作用。
(一)對國家政權有重要的支柱作用
工會組織工作是在黨的領導下展開,輔助政府工作的實施,切實發揮工會組織的維護勞動者切實利益,監督企業利益分配,為會員和職工服務的職能,發揮工會組織優勢,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提升工會員工和企業職工的整體素質,組織、引導職工在改革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為改革發展貢獻力量。工會組織應貫徹黨的“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的理念,深入職工內部進行調研,保持與職工的友好關系,切實了解職工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廣泛采納廣大職工的意見和建議,虛心接受職工對切身利益改革中的建議,準確把握職工的需求意向,積極向黨和政府進行匯報,為廣大職工獲取切身利益,增強工會組織的社會公信力。
(二)工會組織是黨聯系廣大職工的紐帶和橋梁作用
《工會法》明確定義了“工會是在黨領導下的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這就將工會組織置于黨和廣大職工中間作為傳播樞紐,一方面工會要堅持黨組織的領導,積極聆聽黨關于職工切身利益改革的大政方針和理念,將其傳播到廣大職工中去,宣傳和講解改革的目的和原因。其次,在聽取黨的改革意見時,要敢于代表廣大群眾為保證職工切實利益對改革建言獻策,發揮職工的代言作用。另一方面,工會組織要活躍于廣大職工中去,對職工的建議和需求歸納總結,做好橋梁紐帶作用,將其準確反映到黨組織,使黨和職工之間交流通暢,黨民關系融洽。
(三)工會組織的代言替行作用
工會作為廣大職工的代言人,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的工作態度,對就業嚴峻、分配失調等問題積極面對,如實向上級反映,結合實際需求解決方法,積極聽取職工的意見和建議,歸納整理后代表廣大職工群眾向有關部門進行反映、協調。對職工的社會養老保險、職工五險一金和勞動合同的簽訂等福利和職工保障加以嚴格監督,保證職工社會保障的完整性,對下崗職工就業、職工家庭困難和農村進城務工等問題積極溝通政府部門,整合社會資源,為上述職工提供一定的扶持。關注職工的健康和工作環境衛生問題,定期組織或是督促企業展開職工身體健康普查活動,對職工工作環境進行整改嚴查,對于那些易產生污染和噪聲的工作崗位,要加強對崗位環保設施的定期檢查和必要的防護工具的發放,減少“職業病”的發生幾率,使廣大職工具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況,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結語
社會保障制度是我國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之一,其基本目的是滿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生活水平,而工會組織在公民和社會保障之中起到了樞紐的作用,代表著我國廣大職工群眾的意愿,切實保證職工的根本利益,維持黨和職員群眾之間的融洽的關系,保證社會改革的順利進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