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科銓
摘要 十八屆六中全會以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斷深化,國企黨建面l臨的困難和問題也日益凸顯。作為國企黨建重要內容的國企黨組織政治生活,其地位和重要性愈發受到各方關注。本文通過分析國企黨組織政治生活的重要意義和面臨的現實困局,結合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工作,從完善機制、健全體制、加強教育等方面對國企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途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政治生活 國企改革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興衰成敗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協調推進。國有企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國企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更離不開國有企業各級黨組織強有力的領導。因而,嚴肅國有企業各級黨組織的黨內政治生活,增強國企黨員的“四個意識”,是國企改革發展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的重要保證。
一、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新時期工作的必然要求
從歷史經驗看,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改革實踐中,我們黨逐漸形成了以實事求是、密切聯系群眾等為主要內容的黨內政治生活基本規范,為加強黨的建設、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提供了堅強保證。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起,我黨就通過保證黨員民主權力、定期召開黨代會等舉措,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黨內政治生活制度。毛澤東1929年在古田會議上提出黨內生活要政治化、科學化,黨內批評要防止主觀武斷和把批評庸俗化的觀點,讓黨內政治生活步入正軌。延安整風后黨內形成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等黨內三大優良作風,以及“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和“批判從嚴、處理從寬”原則等的提出,使黨內政治生活有了更加合理的價值取向。解放戰爭時期提出的《黨委會的工作方法》等一系列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決定,在嚴明黨的紀律、強調集中統一的同時,強調了民主決策。1957年2月27日召開的最高國務會議上,毛澤東將處理黨內矛盾所采取的方法概括為“團結-批評-團結”。同年7月,毛澤東又提出了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總目標是構建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制度層面,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下簡稱《準則》),首次以黨規的形式明確規定了黨內政治生活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讓黨內政治生活更加嚴肅化、規范化,成為我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探索實踐的里程碑。黨的十四大以后,領導干部過雙重組織生活的規定被寫進黨章,以及《中國共產黨黨和國家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2011)的頒布實施,更加有力地推動了黨內政治生活的健康發展,讓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邁出了新步伐。
從現實意義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有助于鞏固黨的執政根基,在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發展中進一步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黨的十八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時代要求,強調要不斷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和原則性,把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嚴肅查處了周永康、薄熙來等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案件,并將其作為反面教材,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三嚴三實”、
“兩學一做”等學習教育的開展,較好地抑制了一段時期以來黨內政治生活中出現的自由主義、散漫主義等不良風氣,凈化和純潔了黨內政治生活,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確保中央權威、鞏固和發展良好政治生態發揮了重要作用。針對國企實際,2015年8月24日黨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在國有企業深化改革中必須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要求國有企業黨組織全面承擔和落實好從嚴管黨治黨責任,讓國企黨組織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更加鞏固,政治核心作用充分發揮。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作為國有企業從嚴管黨治黨的重要抓手,是國有企業改革中必須堅持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則,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黨組織建設、明確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國企姓國”的問題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二、充分認識國有企業黨組織政治生活的現實困局和根本原因
嚴肅國企黨組織政治生活意義重大,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也面臨不少現實困局,主要表現在黨建工作地位削弱,黨建工作責任制缺失,專職黨務工作力量配備不足且晉升受限等方面。造成這些困局的原因既與國企不同于政府部門的特殊性質有關,又和國有企業黨組織建設中制度機制的弱化等密不可分。
從組織構架上看,國有企業不同于政府部門的法人治理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黨建工作在國有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政府部門中,黨委的領導貫穿始終,是“三重一大”最高且唯一的決策機構。而在國企中,由于現代法人治理結構的因素,存在董事會、監事會、經營層、國企黨委等多個同級的決策機構。這些決策機構表面看各司其職,實則卻造成國企黨委的領導力、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比如,黨政機關的大額資金使用必須經黨委會討論通過,而在國企可能會被當做日常經營管理事項而由總經理辦公會進行決策;再比如,黨政機關中黨委書記是毫無爭議的一把手,而在國企中一把手往往是董事長,那么對于董事長和黨委書記分設的國企而言,重大人事任免到底是由董事會還是黨委會進行決策,最終往往取決于董事長和黨委書記之間的權力博弈。實際上,國企經常開展的經營決策、高管任免等會議較少有黨建工作負責人參與,即便參與也通常流于形式,參與度較低。國企中黨委領導力的弱化為國企黨組織政治生活的削弱埋下了伏筆。
從根本目標上看,國企的“盈利導向”思維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黨內政治生活對國企改革發展的重要性。隨著國家對國企發展方向和職能定位的調整,國企逐步從政府庇護下的溫室走向血雨腥風的市場競爭。離開了長期以來政府無底線的政策保護和資金扶持,讓國企深感生存壓力和發展困境。盈利與生存成為諸多國企眼中的第一要務,這也導致部分國企領導和員工在思想上產生了偏差,更多地關注眼前利益,形成了一種重經營輕黨建的思想,沒有認識到黨建工作對提高企業的凝聚力、調動職工積極性等方面的重大意義和突出作用。思想認識的偏差使得部分國企黨員對黨內政治生活不重視、不在意,甚至認為黨內政治生活是在搞形式、費時間,間接導致國企黨組織政治生活缺乏應有的嚴肅認真和規范有序。endprint
從組織建設上看,黨建工作力度在國有二、三級企業層層遞減、黨務干部被邊緣化等問題較為突出。一些國有二、三級企業尚未建立黨支部,有的即使建立了黨支部,由于缺乏必要的黨建素養,以及上級黨組織監督檢查缺失等原因,要么長期不進行換屆改選,要么即使換屆改選也只是走走過場,“三會一課”等基本黨內政治生活制度更是無從落實。總體而言,在國有二、三級及以下企業,黨建工作無論是機構設置、力量配備還是經費保障等方面,都存在力度層層遞減的情況。從巡視組對國企巡視工作的反饋結果看,相當比例的國企基層黨支部書記不清楚“四個全面”、“三會一課”等基本常識,以此可窺部分國企基層黨組織的管理現狀。組織建設在國有二、三級企業中出現真空,使得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在部分國企子公司中成為一句空話。黨務干部隊伍建設上,專職黨建力量配備不足且存在被邊緣化的現象。多數國企黨務工作者身兼數職,黨建、紀檢、行政一肩挑的現象并非個例,嚴重分散了其工作精力,也造成了國有企業黨務隊伍不穩定的問題;另一方面,部分國企存在“強者搞經濟建設,老弱人員管黨建工作”的現象,國企黨建工作者無論從工資待遇還是晉升空間都明顯低于同一層次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導致大部分有才能的管理人員不愿意從事國企黨建工作,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國企黨組織政治生活的群眾基礎。
從制度機制上看,黨建工作責任制缺失、工作流于形式。責任落實上,缺乏一套完善有效的黨建工作責任制。隨著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力度不斷加強,多數國企建立了黨建工作責任清單,但清單內容大多較為模糊含混,責任不清、分工不明、考核不力,使得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在一些國企黨組織難以真正落地生根。工作方法上,形式化、陳舊化現象嚴重。多數國企的黨內政治生活停留在讀上級文件、談心得體會等傳統層面,對如何結合企業經營管理實際,創造性地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意識不強、思考不深、辦法不多;同時,國企黨內政治生活中有時存在“一言堂”現象,聽取普通黨員、群眾的訴求和心聲不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普通黨員參與黨內政治生活的熱情和積極性。機制不暢加之考核不力,使得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在部分國有基層企業中難以真正落地生根。
三、嚴肅國有企業黨組織政治生活的幾點建議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站在歷史和未來的高度,旗幟鮮明地提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若干要求,為黨內政治生活健康有序開展指明了方向。針對國有企業實際,嚴肅國有企業黨組織政治生活可從完善機制、健全體制、強化教育等方面入手。
(一)堅持和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機制,讓國企黨建與經管管理互促互進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必須以牢固確立黨組織在國企中的法定地位為前提。要堅持黨的組織及工作機構同步設置、黨組織負責人及黨務工作人員同步配備、黨建工作同步開展,實現體制對接、機制對接和工作對接。把黨組織的法定地位納入公司章程,在完善國企法人治理結構中充分體現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具體而言,要堅持和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機制,董事會和管理層中的核心骨干必須兼任黨內職務。要落實重大決策中,黨組織研究討論是董事會、經理層決策前置程序的工作機制,將黨內制度與經營管理流程有機融合,切實解決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兩張皮”的問題。在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中,讓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得到體現和加強,進而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群眾工作優勢,轉化為推動國企改革發展的制度優勢、創新優勢、競爭優勢,讓國企黨員深刻認識到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意義。
(二)完善國企黨建工作體制,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提供根本保證
一是落實黨建工作清單化管理。習總書記指出,不明確責任、不落實責任、不追究責任,從嚴治黨是做不到的。通過層層制定責任明晰、措施具體、考核有力的黨建工作責任清單,詳細列明各級黨組織承擔的主體責任、書記承擔的第一責任、班子其他成員承擔的“一崗雙責”、各職能部門承擔的具體任務,讓各級黨組織、各職能部門以及具體責任人明白該干什么、該怎么干、干不好會承擔什么后果,推動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齊抓共管的黨建工作局面,保證黨建工作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解決黨建工作力度在國有二、三級企業層層遞減的問題,讓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在國企各級黨組織中不留死角。
二是落實黨建工作述職評議制度。樹立大黨建的觀念,把黨建、反腐倡廉、述職述廉等大黨建范疇的相關工作統籌起來,建立黨建工作述職評議制度。可由國資委牽頭,每年召開國資系統黨建述職大會,抓住國企一把手這個“領頭羊”,讓其向大會報告黨建工作履職情況,并現場接受大會質詢。組織部、紀委等相關部門派員參加,做好監督和指導。同時,國企各級黨組織書記向支部大會述職,并接受支部黨員評議,推動形成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有責必問的新常態。
三是暢通黨務干部晉升渠道。針對黨務干部被邊緣化,遭冷眼、晉升難的問題,需要人事部門從人事制度上加以關懷。在考察干部時,對表現優秀的黨務干部可優先考慮提拔重用,擬提拔的中層以上領導干部也須有一定的黨建工作經歷,使得黨務工作者能當領導,領導都有黨務工作經歷。這樣既能讓黨務工作在業務部門開花結果,又能增強黨務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使其主動當好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領頭羊”,形成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人人自覺的新風尚。
四是建立完善的黨建工作考評體系并強化結果運用。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細則,加強對黨建工作的考核評價,著重對“三會一課”、領導干部過雙重組織生活等黨內政治生活開展情況進行考核。同時,重視考核評價結果的應用,比如,與企業領導班子綜合考評、經營業績考核相銜接,與獎金福利和職業晉升相掛鉤,以此形成重視黨建的鮮明導向,督促引導各級黨員干部始終牢記黨員身份,樹立抓黨建是最大業績的思想,不斷強化抓黨建是本職、不抓黨建是失職、抓不好黨建是不稱職的觀念,時刻做到在黨言黨、治黨興黨,讓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真正在國企落地生根,切實助力國企改革發展。
(三)提高國企黨員“四個意識”,筑牢國企黨員思想藩籬
要通過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國企黨員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尤其是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而加強國企黨員思想政治建設的關鍵在于“以點帶面”。通過抓好黨員領導干部和黨務工作者這個關鍵“點”,帶動普通黨員這個基本“面”。依托“三會一課”、“固定黨日”等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全體黨員的理論水平和黨性修養,使其在思想上先進,在政治上堅定,時刻保持高度的黨性,能夠用科學理論去正確認識黨建工作與企業經營管理的關系,在思想上認同黨建、從情感上關心黨建、在行動上支持黨建,積極主動參加黨內政治生活,隨時隨地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提供堅強有力的思想保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