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杰
摘要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步伐不斷加快,大量石油企業進入海外市場,通過分析石油海外企業目前經營的現狀、國際目標市場的文化特征以及國際目標市場文化與我國文化的差異,得出跨文化沖突對海外企業國際化經營活動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做好石油海外企業的跨文化管理。該文是對不同文化間如何溝通和互融、如何消除文化障礙、如何促進跨文化管理等方面問題的研究探索。
關鍵詞 企業 項目 文化 管理
一、研究石油企業海外項目跨文化管理的意義
眾所周知,文化沒有好與壞之分,只有彼此問的不同。培養對不同文化加以接受和尊重的意識,是跨文化溝通和管理的良好開始,研究文化的差異有利于在不同文化區域進行合作和管理,促進溝通和互融,做到科學管理。
二、石油企業海外項目跨文化管理之所以存在——中外文化的差異
不同的民族和國家具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歷史傳統以及不同的社會發展進程產生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導致較大的文化差異。概括而言,中外文化的差異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時間和合作觀念的差異
由于民族之間的文化不同,人們對時間的認識也有所不同。很多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的人們非常講究時間,無論工作、約會、上課還是開會都很講究準時,對所問及之事一般都盡快答復。
(二)宗教和法律觀念的差異
絕大部分中國人是不受宗教約束的,所以很多中國人對其影響力估計過低。但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宗教約束卻真真切切地存在著。在宗教作用較小的社會里,人們對外國人所犯的宗教錯誤往往比較寬容,但在以宗教為基礎的社會里,人們往往不會容忍外國人在宗教上所犯的錯誤。
(三)思維方式的差異
中外的文化差異是十分明顯的,除了民族、地域文化差異之外,還有投資合作伙伴的“公司文化”的風格差異。可以說,公司文化間差距越大,產生文化沖突與困惑的可能性及強度就會越大。
三、實現石油企業海外項目跨文化管理的對策
不同文化背景需要不同的管理對策或方式。以下簡要介紹幾項實現跨文化管理的對策。
(一)有效的溝通
不論在什么文化背景之下,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進行有效的溝通是文化融合的基本前提。同時,文化也是動態可變的,這為不同文化問的合作、融合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1.確認文化差異原則。在不同的文化地域實施項目之前,應該對文化差異加以確認。首先確認哪些是剛性的東西,必須無條件遵守;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哪些是可以通過努力達到一致的。只有首先確認了文化差異,做到求同存異,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實現有效溝通。
2.相互理解原則。在確認文化差異之后,重要的態度和意識就是相互理解。在文化融合的過程中沒有所謂對與錯、先進與落后的概念,只有符合原則和不符合原則的問題,只有在實際工作中去驗證。
3相互尊重原則。入鄉隨俗是文化融合中的一個重要原則。本土文化不論先進還是落后,在一定的地域內都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外來人員無論多么優秀,也不能咄咄逼人,不能處處以自己的原則和規范行事,把自己的觀念、意識、風俗、習慣強加于人。
(二)精心選擇跨文化地區的管理人員
在選擇跨文化地區高層管理人員的時候,應盡可能選擇那些素質較高、交往能力較強、對文化差異有較高敏感性的人。對低層管理人員要盡可能本土化,因為本土人員對本土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容易為員工所接受。
(三)以靈活的方式對待時間觀念的差異
時間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現代化進程逐漸加快了生活的節奏,改變著人們的時間觀念,因而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的時間觀念差異就顯現出來了。
(四)學習東道國的語言,熟悉當地的法律制度及風俗習慣
要想使跨文化管理獲得成功,就要爭取到東道國的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支持,而學習東道國的語言、了解東道國的文化和建立良好的溝通條件,是建立彼此信任、進行跨文化管理的一個良好基礎。同時,熟悉東道國的法律制度及風俗習慣也是所必須的。
四、目前石油企業海外項目跨文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當前,在海外石油企業中,存在著重純技術培訓、輕跨文化管理培訓的現象。具體建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語言培訓的制度化和常態化。語言是人類交流的主要工具,了解掌握對方語言可極大地提高溝通效率。
二是民族文化知識的培訓和交流。通過聘任文化顧問或老員工,講解民族文化,使員工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民族習慣、風俗,提高對不同文化的認知程度,縮小員工之間的文化距離,使之迅速適應環境。
三是文化敏感性和適應性訓練。通過互派員工到對方國家學習,親身體驗不同的文化,促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有效的溝通。
四是跨文化溝通及沖突處理能力的培訓。通過培訓,可提高管理人員特別是高層管理人員處理文化沖突的能力,確保企業穩定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