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婷
摘 要:公共圖書館是人們進行閱讀、學習的場所 ,在我國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互聯時代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的發展也面臨了全新的機遇,利用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可以提高讀者服務質量,對圖書館傳統的管理模式進行創新。本文對公共圖書館的讀者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結合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體系建設措施進行探討,旨在提高圖書館的發展水平。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服務體系建設 讀者服務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1-00-02
引言
圖書館是信息和知識傳播、共享的主要場所,圖書館的讀者服務質量直接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也會影響圖書館的發展。當前我國越來越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在全國范圍內倡導全民閱讀。近年來,圖書館舉辦的閱讀推廣活動越來越多,形式也越來越多種多樣,例如通過圖書展覽、講座、培訓教育等形式,讓更多讀者參與到閱讀推廣活動中,達到全民閱讀推廣的目的。但就當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發展來看,圖書館的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還存在很多問題,傳統的服務模式、服務理念對圖書館的發展造成極大影響,圖書館的服務體系建設必須要結合當前的時代背景,對互聯網、微媒體等進行應用,為人們提供更加便捷、高質量的服務,真正實現全民閱讀目標。
一、公共圖書館的特點
1.公共性
公共性是公共圖書館的一個基本特征,公共圖書館的核心就是“公共”兩個字,公共圖書館是為廣大群眾服務的,其服務的主體是人民群眾,而且公共圖書館是面向公眾開展服務的,其資源也是不斷累積和傳承下去的,具有公共所有、公共提供、公共享有的特征。在公共圖書館的服務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大眾。
2.公益性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公共圖書館都是公益性的,也就是免費為大眾提供服務。公共圖書館是為社會上的各個階層服務的,主要通過對公共文化資源進行配置,確保大眾可以享受公平、公正的文化服務。
3.均等性
均等性指的是的平等性,每一個人都可以享受公共圖書館的服務,任何人都可以從公共圖書館中獲取資源,公共圖書館在開展用戶服務的時候,不能因為用戶的性別、種族、宗教等因素而提供差別化服務。
4.開放性
公共圖書館的開放性指的是公眾不需要辦理任何手續,就可以直接到圖書館中學習。公共圖書館就是要為大眾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場所,圖書館中的文獻資源也應該要向所有讀者開放,確保讀者可以正確地了解文獻信息。
5.創新性
創新是一個圖書館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如果公共圖書館一直不創新、不改變,則必然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在開展服務的時候存在很多滯后情況,影響讀者的體驗,不利于圖書館發展。在新時期,圖書館發展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觀念,對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進行創新,結合信息化時代的特征,制定長遠的發展戰略。
二、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1.布局不均衡
就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城市的圖書館建設水平明顯要高于鄉村,而且很多資源也都向城市集中,這就讓城市經濟得到了全面發展,城市的公共圖書館也發展迅速,城市群眾獲得圖書館服務的幾率提高,服務水平也有所提升,但是鄉鎮地區的圖書館建設不多,圖書館事業發展滯后,缺乏購書經費,也沒有配備計算機設備,沒有建設圖書館信息化網絡,在布局上呈現出明顯的不均衡現象,對圖書館的服務體系的建設以及讀者服務質量造成極大影響。
2.結構不合理
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體系結構主要分為三層,分別是頂層、中層、底層,從體系結構來看,處于底層的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基礎是最薄弱的,比如很多城鎮地區的圖書館,根本不能維持下去,當地群眾無法到圖書館接受服務。從服務對象的層次上看,公共圖書館也沒有按照整體的文化體系原則對圖書館的服務結構體系進行設計,沒有體現出圖書館的超前性。
3.讀者服務模式陳舊
傳統的圖書館服務主要是集中在文獻資源的查找、借閱等方面,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所面臨的任務發生了改變,但是由于圖書館的性質比較特殊,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老舊觀念一直沿用至今,對現代圖書館的發展造成了極大影響。由于讀者服務模式陳舊,必然會引發很多其他的問題,比如讀者的閱讀興趣下降,很多人本身也不愿意到圖書館中來,加上互聯網時代來臨,計算機設備以及各種移動終端成為人們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的主要工具,人們可以通過網絡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資源,所以當前讀者在圖書館的頻率逐漸降低,而公共圖書館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滯后,沒有結合時代特征加強對信息化技術和信息化網絡的應用,只會讓讀者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少,這些都對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帶來挑戰。
4.圖書館缺乏交流互動服務
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必須要適應當前的時代特征,微媒體時代,微媒體就是圖書館與讀者進行互動和交流的平臺,雖然有的圖書館意識到互聯網時代的變革,也意識到各種微媒體平臺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圖書館的這些公共交流平臺的功能還是不夠完善,難以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和信息需求,對圖書館的發展造成了制約。
三、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對策
1.優化公共圖書館結構
公共圖書館的服務體系建設基礎是對圖書館的服務結構進行明確,圖書館的服務結構主要分為上下結構、形態結構、類型結構,為了解決圖書館中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應該要對公共圖書館的結構進行優化,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建設更多的圖書館,為了讓更多的群眾能夠享受到圖書館的服務,必須要在更多地區建設圖書館,政府部門要積極加強對圖書館建設工作的支持,撥付更多資金,用于建設圖書館。第二,要完善圖書館的基礎設施,可以建立不同類型的圖書館,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還可以引進準公共文化產品服務模式,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水平。
2.規劃公共圖書館布局
針對圖書館的服務布局不合理、不均衡的情況,公共圖書館建設必須要合理地規劃布局,保證圖書館資源的均衡性。因為在我國文化事業發展過程中,東部沿海地區的文化資源比西部地區更豐富,城市地區的文化資源比農村更豐富,所以公共圖書館的布局也必須要調整,在保證人口數量以及圖書館數量相互匹配的時候,還必須要考慮到圖書館的位置,以此滿足更多人群學習知識的要求。尤其是要著重加強農村圖書館建設,以農家書屋為載體,公共圖書館可以大力推廣總分館制,總館與分館之間保持緊密聯系,分館可以深入到基層,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產生不同的圖書館形式,比如農村圖書閱讀中心、農家書屋等,惠及更多人,提高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在農村圖書館建設過程中,還要多加強文化資源共享活動的建設,“送書下鄉”、“文化共享”等活動都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工程中的重要內容,在有的地區實施效果并不理想,隨著農村圖書館建設進度不斷推進,對應的文化共享活動也必須要積極開展起來。
3.加強信息化服務網絡的建設
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為了使得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水平,確保圖書館服務體系實現高效運營,還必須要加強網絡建設力度,進一步提高公共圖書館的科技含量,讓公共圖書館實現信息化管理、網絡化管理,充分發揮文化資源、設施、服務的作用,讓公共圖書館的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例如在公共圖書館中配備更多計算機設備,對圖書館館員進行信息化教育,提高其業務技能和職業道德水平,為圖書館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4.加強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的創新
閱讀推廣是圖書館的基礎任務之一,圖書館必須要將閱讀推廣當做基礎任務,對閱讀推廣模式進行創新。傳統的讀者服務是一種單向服務模式,一般都是讀者自行到圖書館,向館員咨詢相關問題,獲取自己所需的資源,圖書館館員不夠積極、主動,這就對讀者閱讀、利用文獻資源造成了一定限制。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的工作生活模式都發生了很大改變,新媒體、微媒體的優勢越來越顯著,微媒體是基于信息化技術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型媒體,可以提高服務的主動性,在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中,必須要積極加強對新媒體的應用。以微信為例,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使用微信,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微信都是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圖書館就可以借助微信公眾平臺開展讀者服務,深入挖掘微信的內容,開展多元化推廣。在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讀者服務的時候,一方面要強化信息推送,實現精準的推廣,由于公共圖書館的信息量巨大,可以根據不同層次的人的閱讀需求以及閱讀喜好,來設置相應的閱讀主題,確保推送的消息和用戶的閱讀喜好正好吻合,同時還能對當前社會上比較熱門的一些時事熱點進行推送,以此提高讀者的滿意度。另一方面,必須要利用微信的交互性特點,讓圖書館的館員和讀者之間增加交流與互動的頻率,比如在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上可以設置讀者意見反饋模塊,讀者有任何意見,都可以通過反饋模塊提出來,由專門的運營專員對這些反饋意見、信息等進行收集,整理,解決讀者遇到的問題,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的重要陣地,公共圖書館必須要堅持自己的定位,了解自身的特性,建立更加健全的公共服務體系,對圖書館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進行創新,擴大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網絡,為更多人提供均衡的信息服務、知識服務,發揮公共圖書館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學熙.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08(02):82-87
[2]賈永東.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辦公室業務,2013(13):140-140
[3]宋珊.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辦公室業務,2014(23):132-132
[4]王凡.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才智,2015(14):305-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