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珍
【摘 要】隨著社會對醫學人才要求不斷提高,傳統的人體結構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醫療機構對人才的需要,本文從教學理念、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教學、考核方式、教學資源等方面加以闡述,以促進本課程的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護理;人體結構;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R4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6-022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6.103
Discussion 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Human Body Structure in Nurs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Shi-zhen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Nursing,Huai'an,223300,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medical talents,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of human body structure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eaching idea,course content,teaching method,practice teaching,examination method and teaching resource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Nursing;Body structure;Curriculum reform
人體結構是一門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由人體解剖學、組織學和胚胎學三門課程整合而成。本課程是我校護理專業大一新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只有學習和掌握了人體結構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認識生命活動的過程、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才能有效的采取防病、治病和護理措施。因此,可以說“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人體結構課程學習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后續醫學課程的學習效果。目前,人體結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如下一些問題:教學理念陳舊;課程內容和臨床聯系不夠密切;課堂教學以傳統“填鴨式”教學為主,教學方法單一;重理論輕實踐;教學資源不夠豐富;考核形式單一,對過程性考核重視不夠。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本教研室將采取了一些措施,在人體結構改革方面做了如下初步嘗試和探索。
1 順應時代需求、更新教學理念
人體結構教學必須緊緊圍繞培養高層次應用性護理人才為目標。貫徹執行“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著眼于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注重職業素養的教學理念”。深入落實“先行課為后續課服務、基礎課為專業核心課服務、職業教育為專業實踐和技術操作服務的課改精神”。本課程要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相吻合,與我國護士職業資格考試有機結合,體現其職業性、實用性等特點,實踐教學要貼近專業,凸顯護理實用解剖要點,構建幫助學生學習的情景,授之于漁,教會他們如何學習。
2 優化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選取要針對崗位工作實際需要確定,并注重與其他課程的聯系,為后續課程的學習起鋪墊作用。在教學中,課程內容還要滿足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要求和護士“三基”考試要求。醫學基礎課歷來學科意識很強,內容偏多偏難,不能適應“必需、夠用、實用”的課程改革原則。為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本課程需對教學內容作適當精簡、整合和優化。刪除與護理專業關系不密切的人體結構知識,例如,刪除各組織器官的超微結構,略講各組織器官的光鏡結構;與后繼課程重復的內容少講,甚至完全不講,例如,人體胚胎早期發育會在后續課程婦產科護理中詳細講述;精講與臨床護理密切相關的人體結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如注射技術、穿刺技術、插管技術等,為護生學習專業課程以及終生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3 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
按照“教、學、做合一”原則,以工作過程導向為依據,實現以案例為載體,任務驅動,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本課程是一門形態學科,內容枯燥,我們將根據不同內容靈活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1 直觀教學法
直觀教學即利用教具作為感官傳遞物,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學生展示,達到提高學習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對于人體重要器官形態的學習,我們借助于模型、標本采用直觀教學法,充分發揮了形態學課程的特點。
3.2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案例本質上是提出一種教育情境,而教師于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案例教學法通過展示臨床案例,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最后由師生共同進行總結。該方法注重人體結構知識與臨床之間的結合,培養學生利用課程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
3.3 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法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教學中,教師把某個知識點分解成多個任務,學生借助教學資源逐個完成任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能力。
3.4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法借助于課件、視頻、動畫等現代教學資源,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課件比傳統掛圖相比,更加清晰、高效。本教研室將進一步優化人體結構課件,并根據需要對課件及時更新與補充;在全國職業學校信息化大賽的推進下,本教室教師將運用信息化技術制作出更多輔助于教學的動畫和視頻資源。用動畫、音視頻等形式呈現教學中抽象難懂的問題,例如血液循環、膽汁的分泌、尿液的產生和排出等,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攻破了難點。
4 加強實踐教學改革
人體結構是所有醫類專業必修的醫學基礎課,而護理專業有其獨特性,有別于其他醫類專業。針對護理專業的特點,本教研室將與臨床護理專家一起,主編護理專業的人體結構實訓指導;在實訓過程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如在進行正常人體結構實訓時,讓學生兩人一組,在對方身體上觸摸臨床護理常用的骨性標志、肌性標志、胸部標志線、腹部分區、重要器官體表投影等,同時認真觀察標本及模型,增加了護理專業學生對人體重要結構的感性認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每完成一個模塊的學習,都進行實訓考核,實訓考核要求每個學生達標;積極組織正常人體結構實訓競賽,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訓,從而達到提高實訓能力。
5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試命題嚴格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并建立考試資源庫,考試內容反映學生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而不是課堂教學內容的簡單重復;建立科學的考評體系,考核內容由理論考核、實踐考核和平時考核三部分組成。體現了理論、實踐、素質相結合的、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并重,形成性考核包括課堂紀律、學習態度、課后作業、平時小測、實驗報告、實驗能力運用等,并不斷加大形成性考核的比例。
6 豐富教學資源,搭建自學平臺
豐富的教學資源,是實現學生自我學習、主動學習的必備條件。充分利用生命科學館的資源。生命科學館是我校一張亮眼的名片,館藏1000件標本,是開展人體結構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生命科學官的每個標本都配有二維碼,學生可以掃描二維碼下載圖片,有助于學生課下學習;完善人體結構精品課程。本教研室創建了人體結構精品課程網站,該網站可供學生課外查閱學習相關資源進行預習、復習及網上相互交流學習等,本教研室將進一步開發人體結構微課、慕課、視頻等教學資源,完善精品課程,為學生自學創造條件;本教研室建立了解剖數字實驗室,每臺電腦上安裝有解剖學自主學習系統,該系統編入豐富的人體標本圖片,所有圖片的重要結構都已注好文字,大大豐富了教學資源,可供學生自主在線學習,與實物標本實習有機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