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捷 王春軍 林永春 趙俊 殷正才
摘 要:鄉村道路綠化是鄉村景觀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其科學合理的建設對于農村可持續發展及鄉村振興非常重要。該文以江蘇省儀征市為例,通過對儀征市鄉村道路綠化提升的建設理念及成效的分析,探討了儀征市在鄉村道路綠化景觀提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了對策建議,以期為鄉村道路綠化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道路;綠化景觀;行道樹;植物配置;儀征市
中圖分類號 U418.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0-0112-3
Discussion on Improvement of Rural Road Greening Landscape
——Taking Yizhe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ang Jie1 et al.
(1Yizheng Forestry Production Technology Guidance Station,Yizheng 211400,China)
Abstract:Rural road greening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rural landscap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and it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ural rejuvenation.Taking Yizhe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and effect of rural road greening improvement in Yizheng City,and discusses the rural road greening in Yizheng City.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greening landscape upgrading were put forward,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ural road greening upgrading.
Key words:Rural roads;Greening landscape;Roadside trees;Plant disposition;Yizheng City
儀征市地處長江三角洲頂端中部,東臨揚州、西靠南京,南與鎮江隔江相望,是寧鎮揚之間的節點城市,總面積857km2,境內半山半圩,北部丘陵縱橫,南部一馬平川。自2015年起,儀征市為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突破林業用地瓶頸,切實提升鄉村道路綠化景觀效果,啟動了鄉村道路綠化提升3年行動計劃,計劃利用3年的時間對全市439條共計1226km的鄉村道路綠化景觀進行提升改造。截至2017年底,建設工作已基本完成,有效地提升了儀征的鄉村風貌,為儀征市推進全域旅游打下了良好的生態基礎。本文以此為基礎,對儀征市鄉村道路綠化景觀提升工作進行了總結及分析評價,探討了儀征在鄉村道路綠化景觀提升改造過程中的可取和不足之處,并提出了適于蘇中地區鄉村道路綠化景觀提升的建議和具體措施。
1 儀征市鄉村道路綠化提升概況
1.1 綠化現狀 截至2014年底,儀征市縣道有11條共207km,鄉、村級道路共計428條1019km。總體而言,儀征市縣級道路縣道均有一定體量的綠化,但樹種相對單一,主要集中為楊樹、香樟、女貞和部分銀杏,且均存在綠化景觀不連續現象,多處路段需要補植,同時需對傾斜倒伏樹木進行扶正,并更換弱死樹以及影響整體景觀效果的樹木。鄉、村道路絕大部分綠化率都低于縣道,樹種單一,以女貞、楊樹占大多數,兩側路肩綠化缺株斷帶、樹木東倒西歪、林下雜草叢生,靠近村莊段綠化帶多被村民破壞并占用栽種農作物,總體景觀效果不佳。
1.2 建設理念 以人為本,注重功能和景觀的結合,遵循銜接原有景觀,充分造林綠化,適度拓展提升的基本原則[1],從景觀學和生態學出發,營造自然和諧的鄉村道路景觀體系,為全市推進全域旅游打造堅實的生態基礎。
1.2.1 分類實施 縣、鄉兩級道路的綠化提升原則上宜林則林,盡量不占用農田[1]。鄉村道路中因路基過窄或無路肩等原因造成無綠化空間的部分路段,可以不開展綠化提升工作,但總量必須控制在總長度的20%以內;對旅游景區周邊以及其他區位比較重要的道路要進行重點打造,選擇適宜的珍貴彩葉樹種,營造優美的鄉村道路景觀;對于近年來新提檔升級拓寬的的鄉村道路、未綠化及需要綠化更新的道路,抓好規劃新栽,選擇適宜樹種,突出地方特色;對于部分缺株斷帶的道路,可選擇與現有苗木胸徑、高度相當的同品種苗木進行補植,保證道路景觀的完整性;對于原有綠化基礎較好的道路,可通過修枝抹芽、割灌除草、補植間伐等措施進行撫育提升,提升景觀效果。
1.2.2 科學選擇樹種 鄉村道路綠化樹種選擇遵循適地適樹原則,綜合考慮儀征丘陵地區的的地理特點,樹種的選擇要豐富,優先選擇鄉土樹種,合理挑選適應本地氣候、抗性強、栽植成活率高、管理容易的樹種[1]。行道樹要具有樹干通直、分枝點高、不易風倒等特征。道路兩側單排栽植可選擇欒樹(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et)、櫸樹[Zelkova serrata(Thunb.)Makino]、香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Jack)Nees]、廣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樸樹(Celtis sinensis Per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W.C.Cheng)等;重點打造道路苗木品種選擇要多樣化,如可選用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北美紅櫟(Quercus rubra L.)、櫸樹[Serrata (Thunb.) Makino]、懸鈴木(Platanus)、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無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銀杏(Ginkgo biloba Linn.)、烏桕[Sapium sebiferum(Linn.) Roxb]、榆樹(Ulmus pumila Linn.)等,豐富行道樹種類,營造一路一景。
1.2.3 合理植物配置 道路綠化提升改造要根據不同道路的路域特點,考慮不同樹種的色彩和季節變化,營造常綠落葉(彩色)樹種混交、喬灌木混交,構建多層次、多色調和適合區域環境的多變道路景觀[2]。
1.3 技術措施 在鄉村道路綠化提升建設中,一是做好基礎建設,按標準配套建設路肩,原則上兩側均不低于70cm,為道路綠化提供栽植空間。二是抓好苗木質量。縣級道路喬木胸徑要在6cm以上,鄉、村級道路喬木胸徑在5cm以上,樹高3m以上,分支點2m以上,不殺頭,保留2級分枝,干形通直。三是提高栽植、管護水平,確保道路綠化的效果。苗木栽植做到成行成線,有條件的打好支撐,栽后要落實管護主體,明確管護責任,及時開展修枝、抹芽、澆水、排澇、扶正。
1.4 建設進展 2017年12月儀征市鄉村道路綠化提升3年行動計劃順利完成,全市共完成道路綠化提升改造467條共計1246km,其中新栽道路261條685km,補植、撫育道路206條561公里,栽植行道樹35萬余株,喬木樹種主要為櫸樹[Zelkova serrata(Thunb.)Makino]、欒樹(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et)、香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Jack)Nees]、銀杏[Ginkgo biloba Linn.]、廣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無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等20余種,灌木樹種主要為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櫻花(Cerasus spp.)、海棠(Malus spectabilis)、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inn.)、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inn.)等10余種,地被植物主要為三葉草(Trifolium repens L.)、灑金珊瑚(Aucuba japonica Thunb.var.variegata Dombr.)、金邊(Buxus megistophylla)等10余種。鄉村道路綠化提升改造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延長公路壽命,同時降低噪音、凈化空氣、保護水源,美化壞境,創造美好的生態鄉村,獲得各方的好評[2]。
2 儀征市鄉村道路綠化提升中存在的問題
儀征市鄉村道路綠化提升工作有效改善了儀征鄉村道路兩側的綠化景觀效果,為儀征市舉辦2018年第十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及2021年世界園藝博覽會營造了良好的生態基礎,但在項目實施的3年中,也出現了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行道樹樹種選擇不夠豐富 根據對全市3年來所有261條新栽道路行道樹樹種的統計分析,此次鄉村道路綠化提升行道樹樹種共計20余種,其中使用頻率超過10次的共有6種,分別為櫸樹[Zelkova serrata(Thunb.)Makino]、欒樹(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et)、香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Jack)Nees]、銀杏[Ginkgo biloba Linn.]、廣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無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這6種行道樹出現在全市近90%的新栽鄉村道路上,這一統計結果說明,在此次鄉村道路綠化提升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行道樹樹種品種單一,相似度較高的問題,這樣的做法不利于植物群落的形成,植物群的生態特性無法實現,一旦遭遇某個品種特有的病蟲害侵襲,極易造成植物的大面積死亡[3]。
2.2 植物配置過度城市化 在建設過程中,部分道路的植物配置照搬城市道路綠化模式,在行道樹下配置了如大葉黃楊(Buxus megistophylla Lévl.)、紅葉石楠(Photinia×fraseri Dress)、紅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等在城市綠化中常用的綠籬植物、打造模紋色塊或鋪設草坪,這種過度城市化的做法一方面使得鄉土植物面臨著外來植物的巨大沖擊,鄉土植物景觀有逐步弱化的趨勢,另一方面模紋色塊及草坪與鄉村的自然生態的環境不相協調,增加了建設及養護成本的同時又破壞了鄉村的自然生態景觀。
2.3 道路綠化景觀缺株斷帶情況仍然存在 儀征地區鄉村道路多沿著莊臺或穿過莊臺建設,部分莊臺門前或已被硬質化或被開墾種植蔬菜或其他農作物,在建設過程中,多次協調均未能進行綠化,個別已建設好的道路綠化景觀帶也被沿線農戶人為破壞并種上農作物,導致了部分道路缺株斷帶,綠化景觀缺乏連續性。
2.4 道路綠化后期管護不力 近年來,儀征市道路綠化提升多采取工程建設的方式進行,但往往工程養護期結束交付建設方后管護工作無人過問,導致部分道路行道樹東倒西歪、林下地被雜草叢生,嚴重影響了鄉村道路綠化景觀效果。
3 儀征市鄉村道路綠化提升的發展思考
儀征市鄉村道路綠化提升工作目前已初步完成,通過這一項目的總結與分析,并參考相關文獻資料,對于蘇中地區如何提升鄉村道路綠化景觀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為儀征今后一段時間鄉村道路綠化提升以及同地域鄉村道路景觀營造提供參考。
3.1 配套路肩建設,預留綠化空間 在儀征市鄉村道路綠化前期建設過程中,超過1/3的村級道路路肩寬度不足50cm,這給綠化提升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苗木即便勉強栽植下去也后期缺乏生長空間。在鄉村道路綠化提升建設中,要重視配套路肩建設,對照農村公路建設要求,縣道、鄉道路肩寬度不應低于1.5m,村道路肩寬度不應低于0.75m,適宜的路肩寬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護路面和路基,另一方面為景觀營造及植物生長提供了空間。
3.2 豐富行道樹樹種,避免景觀城市化 鄉村道路綠化提升要豐富行道樹的種類,一是可以增加鄉土樹種的運用,鄉土樹種是指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物種演替后對該地區有著高度生態適應性的自然植物區系成分的總稱[4],具有種源多、來源廣、適應性強、容易成活等提點,如麻櫟(Quercus acutissima Carr.)、烏桕[Sapium sebiferum (Linn.) Roxb]、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等,都是良好的鄉村道路行道樹樹種;二是對旅游景區及區位相對重要的道路,可適當引進適應本地其后的珍貴、彩色樹種,如在儀征地區可選用雜交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tulipifera)、金葉復葉槭(Acer negundo‘Aurea)、金錢松[Pseudolarix amabilis (J.Nelson). Rehder]等,一方面增加樹種的多樣性,另一方面可營造獨特的道路綠化景觀,為鄉村旅游打造新的觀光點。三是可將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適當增加觀賞果樹的運用,如薄殼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 (Wangenh.) K.Koch]、香櫞(Citrus medica Linn.)、棗樹(Ziziphus jujuba Mill.)、柿子(Diospyros kaki Thunb.)、杜梨(Pyrus betulifolia Bge.)等,不僅可以彰顯鄉村的特色,還可以在生長一定年限后,能夠提供優良木材、果實、油料、藥材等,一舉多得[5]。鄉村道路綠化景觀打造要盡可能的避免城市化,要保留鄉村自有的景觀特征和鄉村特色景觀風貌,在植物配置上減少草坪、紅葉石楠(Photinia×fraseri Dress)、大葉黃楊(Buxus megistophylla Lévl.)等城市綠化中常用的非鄉土植物,增加三葉草(Trifolium repens L.)、梔子花(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inn.)、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inn.)等人們普遍喜歡的觀賞性鄉村植物,一方面構建地方特色的道路景觀,恢復鄉村自然環境,另一方面這些鄉土植物適應性強,無需精細管護,節約建設及管護成本,為鄉村資源節約型道路綠化建設提供范例
3.3 優化植物群落配置,合理控制密度 鄉村道路綠化寬度有限,綠地結構一般比較簡單,生物多樣性較低,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要合理搭配常綠、落葉比例,采取喬、灌、草優化配置技術進行綠化,因地制宜配置不同的植物組合方式,增加道路綠地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2],在植物配置過程中要合理控制栽植密度,既要注重建設后即時的景觀效果,又要符合植物生長規律,給植物生長預留一定空間;原則上行道樹株距不應低于5m。
3.4 加強建設后管護措施,落實管護責任 俗話說,綠化造林“三分栽、七分管”,鄉村道路綠化尤其如此,各級政府要積極探索鄉村道路綠化管護模式,要落實管護責任,建立巡護機制,完善管護措施,對歪斜的樹木及時扶正,保證景觀效果的同時可減少安全隱患;對分枝點以下的萌芽及時抹除;對病蟲害加強監測,多種手段確保苗木能成活、能成林、能成景。
4 展望
鄉村道路綠化提升是深化生態文明建設、破解綠化造林用地荒、增強人民幸福感的有效措施,目前,儀征市雖然已經完成大部分鄉村道路的綠化提升建設,但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在未來幾年還需與全域旅游及鄉村振興想結合,進一步提升儀征地區的鄉村道路風貌。另外,從鄉村道路綠化后期管護需求來看,鄉村道路綠化管護應納入鎮、村兩級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中,建立長效的管護機制,保護綠化建設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劉久東,欒夢,張輝,等.關于儀征市林業綠化建設的思考[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19):87-89.
[2]徐曄,王廣林,張明,等.鄉村道路綠化建設及生態效益分析——以安徽歙縣為例[J].安徽科技,2016(04):28-30.
[3]張亞楠,劉勤,胡安永,等.蘇南農村廊道綠化景觀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04):183-185.
[4]孫衛邦.鄉土植物與現代城市園林景觀建設[J].中國園林,2003(07):63-65.
[5]曹滌環,劉靜.新農村建設中行道樹的選擇及應用[J].新農村,2016(03):19-20.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