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清 余曉紅 彭英云 張龍 劉漢文
摘 要:為適應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對食品人才的創新要求,鹽城工學院以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為培養目標,在食品專業教學領域開展系統改革,從培養方案、教學內容、教師素質、實驗室開放、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等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競爭力。
關鍵詞:食品專業;教學;創新能力;探索;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0-0166-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the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in Food ProfessionTeaching
Zheng Qing et al.
(School of Marine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ancheng 224051,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adapt to the people's life quality and the innovative quirements of food profession talents,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im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and caprofessionry out systematic reform in the field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includ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programs, teaching content, teachers quality, laboratory opening,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all the above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Food profession;Teaching;Innovative ability;Exploration;Practice
民以食為天,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世界食品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在當今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食品專業人才成為了推動我國食品工業健康發展的核心力量。高等教育是培養創新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的主要渠道,如何將本科學生培養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已成為高校食品學科領域教學改革的首要問題[1]。鹽城工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路徑,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教學體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1 對食品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認識
根據食品專業本科教學培養目標和我國當前對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求,食品專業本科生應具備以下6大能力[2]:一是具備較為扎實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知識;二是具備將專業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主要是整合和集成多學科知識資源,認識、分析和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方案的能力,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三是具備創新思維習慣,主要是邏輯思維能力,包括批判性、發散性思維習慣;四是具備協作精神和相應的組織與學習能力,個人創新能力的開發需要建立在團隊協作基礎之上,互動協作精神是創新人才的基本素養;五是具備較好的人際溝通與交流能力;六是具備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概括起來說,就是培養具有較強的食品專業知識、理論綜合素質、工廠實踐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創新素質和創業精神的食品專業創新型技術人才。
2 食品專業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途徑
鹽城工學院食品專業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通過合理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和制定教學大綱,改革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方法,積極組織和引導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多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1 合理設計人才培養方案 一是突出專業性。以前本科教學計劃將一、二年級的課程設置為基礎課程,其學習內容基本不涉及專業方向的課程內容,這種設置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前2年專業學習目的不明確,專業學習興趣低,影響學習效果,學生對所學專業接觸認識較遲,在本科教學階段掌握知識和創新的可能性則越小。同時也會導致部分學生放棄食品專業,出現轉專業的現象。現在改變原有教學計劃中從3年級才開始開設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體系,1年級就開設由食品專業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集體講授《食品專業導論》。二是增強復合性。考慮到越來越多食品類學生踏上工作崗位后有可能不只做純粹的工程技術人員,而是往管理方向發展或自主創業。因此,在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同時,掌握經濟分析決策和管理的本領很有必要,所以在培養計劃中增加《市場營銷》、《物流管理》、《市場調查》等選修課程。三是體現地域性。食品專業培養計劃要結合區域的經濟發展和食品資源。如在鹽城地處黃海之濱,有豐富的灘涂和水產資源,所以在專業特色教學過程中,以水產品加工相關課程為特色。四是凸顯人文性。堅持專業特色本科專業教學同時關還關注人的價值觀、道德觀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教育,強調知識體系的全面性和基礎性,突出溝通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課程設置增加人文社科類通識課程《閱讀與寫作》等。
2.2 修訂教學大綱,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 一是堅持法治方向。隨著《食品安全法》的實施,對學生加強法制教育,在《食品添加劑》和《食品工廠設計》等課程增加相關法律和法規的講授,強化學生的法制觀念;二是堅持市場導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食品工藝學》和《食品營養與衛生》增加休閑食品、外賣食品、養生食品的內容;三是堅持學生中心。在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能力培養為重心,改革教學手段和方法,注重依靠學生主體自身內化形成專業知識和素質,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學會思考、學會探索、學會研究、學會合作、學會創新”,提高教學效果[3]。在《食品營養與衛生》、《食品添加劑》等課程采用任務導向式教學法,教學主體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教學方式從“以授為主”向“以導為主”轉變,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從“依賴老師”向“自主學習”轉變,引導學生去思考,并且和教師一起思考、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和創造思維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2.3 提升教師素質 高校教師長期處于相對封閉的教學工作環境,形成了以經驗定勢與書本定勢、文化定勢與認知定勢、權威定勢與從眾定勢相互滲透為特征的定勢思維,從而固化于教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行為,構成了教師群體的定型化思維模式和頑固化思維慣性,形成教育模式轉變的強大阻力。同時,少數教師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尚未牢固樹立起來,對教育目的和學生成才標準的認識還存在偏差,導致對教育的情感投入和精力投入不足,對創新教育的思考和研究不夠。教師素質對于本科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具有直接影響,教師要充分理解本科階段教師的作用和責任,通過積極選派教師“走進企業”,通過企業掛職鍛煉、合作開展項目申報等形式努力培養他們的實踐技能,了解企業的要求,通過創新教學方法、教學工具等促進學生對學習的熱情,還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個性和特點,因材施教,給予學生比較深入的和具有前瞻性的專業指導和培養。
2.4 開放實驗室,建立中試實驗室 加強食品專業實驗教學中心建設,實驗室面向學生全面開放,使食品專業實驗室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平臺,如食品專業的學生經過食品分析、微生物、儀器分析實驗課程學習后,學生掌握試劑配制、常規分析及常用儀器設備的使用與調試等,經考核實驗技能合格的學生可以有資格申請相關儀器的使用,學生能夠做到獨立實驗,學生獲得了現代化食品儀器、實驗設備、樣品制備的使用及熟練應用能力,獲得比較全面和綜合的專業能力。傳統食品工藝實驗室中實驗設備的設置以小型化、單機操作為主,學生在實驗室學到的只是一個個分離的加工單元操作,不能建立系統觀念,只能適合小加工作坊式生產企業。而目前食品加工業越來越向規?;妥詣踊较虬l展,在該背景下,傳統實驗室模式已不適用。啤酒等中試實驗室完成可以增加學生接觸實踐的機會,在校學生充分參與其中,有利于提高動手能力。
2.5 開展課外科技創新活動 課外科技活動是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外培養學生創新應用能力的重要方式[4],是形成自主、開放、生動的學習環境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課外科技活動方式主要是有成立科技興趣小組、組織食品文化節、參加科技競賽、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申報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等,通過課外活動能將學生、教師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建立創新團隊,每個星期召開例會,學生匯報工作情況,教師提出問題,開展討論,要求學生運用多種視角去考察某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探索潛在的解決方案,鼓勵學生,最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自主選題、獨立設計方案與開展實驗,數據處理及撰寫結題報告等一系列的工作,要教大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從創新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推陳出新,從而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素質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升。
3 結語
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性的綜合過程。鹽城工學院食品專業學生在校期間,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參加各種實驗、競賽、食品文化節、各類創新項目訓練,結合區域經濟的特點,多管齊下,多方配合,達到創新人才培養的目的。當然,這種培養實踐也要隨時代的進步,以及社會和企業對食品創新人才要求,不斷完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憲青,于長青,陳麗芬,等.對食品專業開放性實驗教學體系構建的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36,190.
[2]詹小穎,姚高華,盧振坤.新常態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路徑探索[J].高教學刊,2016(2):8-9,11.
[3]李家智.關于大學生就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思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09(1):76-77.
[4]朱新鵬.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索[J].食品與發酵科技,2014,50(2):57-59.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