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紅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1-0-01
前言
課堂教學是作文教學之源,作文的教學應回歸教材,以作文為中心開展語文教學,把作文訓練引進課文教學中,在平時的課文教學中導入作文訓練,也是提倡“生活化”作文的一條途徑。如能架起課文與作文的橋梁,將課文教學與作文教學并重,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以《皇帝的新裝》教學為例,筆者在《皇帝的新裝》一課的教學中就作了這樣的嘗試,效果還不錯(自認為至少筆者和學生都展現了一回“自我”)。接下來讓我們通過這個教學案例,來感受平時的課文教學中導入作文訓練。
在《皇帝的新裝》教學后,筆者結合這課的情感目標進行了如下的作文教學安排。整個設計程序如下:
一、學情分析
小學幾年至今(七年級)已寫了不少習作,但作文在學生心目中還是很沉重。每到作文的時候,總會有些同學抱怨無話可說,無事可寫了,勉強拿起筆來,只好搜腸刮肚,東拼西湊,最后成文多半是些空話、套話,不但讀來索然無味,就連自己也覺得意興全無。簡而言之:學生平時寫作多半是被動的,無奈只好編瞎話,說假話……,學生在寫作中完全失去了自我(失個性)。為此我盡量給學生創造一種表達氛圍,激發學生的內部動力,使學生積極地表達出來。
二、設計理念
1.寫具有個性化的文章
個性化作文教學的重點是教學生做真實的人,寫真實的話。只有真實的人,才有真正的個性,才能寫出真實有個性的文章。那么寫作中應堅持“說真話,訴真情”。實際上是把生活和寫作,把做人和作文兩者真正和諧統一在一起。這是寫作的重要性,同時對寫作者個性發展、完善,對其健全人格培養、形成也有著重大影響,所以,作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重視自己的內心感受,捕捉自己心情的瞬息變化,同時引導學生觀摩真實的外部世界,從中尋找說話、作文的源泉,而不是引導學生說沒有真實體驗的空話、套話,說迎合別人的話,甚至說假話。只有讓學生用自己的心靈來寫作,才能真正達到寫作文,學做人的目的。
2.“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有兩個含義:
一是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已有經驗出發;二是教師組織引導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現場生成的實際反應、實際問題、實際需要進行,為學生有效學習寫作服務。
剛上完《皇帝的新裝》這一課,給予學生的啟示很多:皇帝上了當,大臣們說假話,他們隨聲附和,又自欺欺人。在這樣的一個謊言充塞,欺騙成風的世界里,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孩講出誰也不敢說出的真相……學生們對本課興趣很高,尤其對小孩的行為的贊賞更是不少。因此教學此課后,一方面很欣慰:學生們收獲不少,另一方面也在疑惑:學生們是不是真的賞識文中小孩的行為及由此給予的啟示認識到自我了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類似情況又會怎么做呢?
根據這一連串的疑慮,同時,結合這則故事的啟發,開展了活動,并將此活動與作文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先活動后作文。整堂作文課的教學流程實錄如下:
2.1活動準備,設置懸念
2.1.1課前教師到教室通知每位學生課間把手洗干凈,準備上課(這時學生滿臉疑惑,但也開心接受按要求去做了)。
2.1.2教師先調制好一杯鹽水。
2.2創設情境,激情引趣
師:同學們,看到老師手里端著一杯水,知道老師要干什么嗎?
師:老師這是一杯味道奇特的水,我先嘗味道。(事先聲明老師的手也洗干凈,并伸手準備嘗水。把課堂變成“作文現場”,讓學生意識不到這是一堂作文課,學生們興趣盎然。)
2.3活動體驗,感受心情
活動開展12分鐘左右。
師:請大家認真觀察老師的操作過程。(嘗完水后并開心地說)哇!這水真甜!
師:請同學們按順序逐一上臺按老師的方法操作,并請同學們保密結果且不要交流,同時還要注意體驗自己的心理活動及觀察其他同學的動作、神態變化等。
這時學生們逐一上臺嘗水,他們的表情各異,有的驚奇,有的懷疑,有的困惑,有的自信……
2.4及時反饋,交流體驗
活動完成后并順勢引導學生交流活動過程,為學生習作提煉素材打下基礎。
2.4.1反饋活動過程
師:能說說自己嘗到的味道嗎?
學生們紛紛匯報了自己嘗到的味道,全班52名學生嘗出了三種不同味道(其中有兩個沒嘗),分別是咸味45人,甜味4人,無味1人。
師又適機問到:為什么同一杯水,大家卻嘗出了三種不同的味道呢?老師很想知道你是怎樣嘗到此味的?
讓學生自己想一想,組織內部語言,然后交流,使內部語言得以外化,分別請嘗到三種味道的學生代表來說。這時學生回答如下:
生A:我按老師的方法,把中指伸進水里,然后嘗一下,的確和老師說的一樣,是甜的。
生B:不對我也是按照此法,嘗到的卻是咸的。(大部分學生附和,確實如此)
生C:看了老師嘗水的動作,好像是把中指伸進水里,然后又換成食指放進嘴里嘗,我也是這樣做的,可什么味兒也沒嘗到。我很納悶。(這時學生有兩種可能心理,懷疑自己沒嘗好或是懷疑老師在撒謊)
看到學生滿臉疑惑,教師演示一遍剛才嘗水方法,并說道:“我先把中指伸進水里,在嘗水的時候,卻把食指伸進嘴里,嘗到的是事先在食指上蘸有蜂蜜。”(邊解釋邊把食指展示給學生看,上邊還蘸有一些)
2.4.2交流體驗
師:請同學們把此時最想說的話說給大家聽一聽,愛怎么說就怎么說,能說多少就說多少,要求一定要說真話、實話、心理話。
學生交流情況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得知可以上臺品嘗這杯奇特的飲料時,心情十分激動,致使自己沒有注意觀察老師的動作。
老師太“狡猾”了,把大家都耍了,只恨自己不認真觀察。
沒有想到老師把我們都給騙了,不過我也很慚愧,不相信自己的感覺,老師說什么,我也說什么?
我覺得自己就像《皇帝的新裝》中的大臣們一樣死要面子,不夠誠實。自己嘗不到甜味,卻說嘗到的味道是甜的。
我剛才看時是發覺有些不對勁,但看到同學們都是這么嘗的,又覺得是不是自己多想了,沒看清楚,算了少數服從多數吧!
在老師嘗水時,我很仔細地觀察了老師的動作,發現老師把中指伸進杯子,而放在嘴里的是食指。我當時很疑惑,老師為什么這樣做?當自己上去品嘗時,我也按此法來品嘗時,卻發現無味的,但老師為什么說是甜的呢?當聽到同學們說水是咸的,甜的時候,我心理就更加納悶了,不過我仍然相信自己的觀察,自己應該說實話。
此外,學生也還交流了很多。說自己不夠誠實、自欺欺人、不夠認真、細心等等。
三、明確要求,愉快作文
1.師:同學們說了很多感受,有的高興,有的沮喪,還有的不服氣,但我相信,你們從這一件事中更有所感悟,請大家拿起筆,記錄下自己內心最想表達的內容。
動筆前先明確以下幾方面問題:
1.1該寫什么呢?(記自己的心情、體驗、感受、收獲、啟示或活動情況)
1.2怎樣寫?(打算如何用文字表達出自己想說的話,具體寫什么,按什么順序,重點突出什么)
1.3想給作文擬什么題目?(學生們暢所欲言,如:有趣的一堂課,“狡猾“的老師,一杯奇異的水,做真實的我,做我自己,不認真的遺憾……。)
自我評點
到此時寫作已是水到渠成,相信能寫出有個性,有真情實感的文章。而且學生們也驚奇發現,原先使他們頭疼的作文竟不知不覺中完成了。
這堂課學生興趣很高,展示出的問題看法也是不少。原先設計的意圖只是想讓學生明白寫作和做人一樣,真實、認真是很重要的,讓學生用自己的心靈來寫作。可學生們體驗到了更多的東西——認識我自我,體會作文的樂趣,課堂的樂趣……等等,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此刻,學生不會為一篇五六百字的作文而筆足無措,教師也不必為學生作文的抒寫不到位而愁眉不展,并且課堂活躍,學生參與積極。
結語
這堂課突然間讓學生認識了自我,讓學生們揮揮灑灑,把習作看“通透”。真希望這不是“突然的自我”,而是永遠地做回他們自己——做真實的人,寫真實的話。當然也愿作為教師的我繼續乘著新課程實驗的東風,嘗試因“課”制宜,努力提高課文與作文的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