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勝利
摘 要:新時期下,地方政府正著力構建現代治理體系,以優質的發展環境吸引外來企業,助推本地企業,實現長足發展。在營商環境構建過程中,要重視政策、政務、市場、人才、融資、法治、社會、文輿一系列綜合要素的協調推進,任何一個要素出現短板都會制約地區經濟發展,必須綜合考量,系統推進,找準重點,才能切實優化地區營商環境。
關鍵詞:營商環境 招商引資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1-00-01
2018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進入遼寧代表團,提出遼寧必須“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必須以優質的營商環境打造地方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遼寧經濟振興發展。
一、優化營商環境的必要性
1.營商環境是新時代政府治理能力的綜合體現
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性的綜合要素,它廣泛的涵蓋了以公共設施為基礎的硬環境,和以公共服務為基礎的軟環境,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五大領域內具體的包涵政務、人才、法治、社會、文輿等諸多環境要素,幾乎涉及了政府在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方面的所有職能。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十九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這是一個從確定目標到探索道路的延伸。以機構改革為契機,進一步推進政府優化結構、理順職能、提升效率、強化服務,這正是現代政府治理體系的具體要求和綜合體現,同時也是優化地方發展環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2.營商環境是新時代企業發展動力的重要體現
十九大之后中國進入新時代,經濟發展呈現新特點,一是在美國引導的逆全球化潮流下,國際市場各類挑戰增多;二是國內市場可開發空間尚大,中小城市急需吸收資本擴充經濟實力;三是產品和科技的快速更新,給企業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和挑戰。地方經濟發展一方面依賴于助推本地企業發展,另一方面則依賴于吸引外來企業和資本。營商環境的構建,主要在于調整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與市場關系,在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打造優質服務和發展空間。因此外來企業是否愿意加入,和本地企業能否發展,往往決定于該地區的營商環境。
二、地方營商環境構建中的問題分析
1.思想觀念尚不完全適應新時代發展理念
從南北地區發展歷程上看,經濟發展程度主要在于市場化的機遇不同,南方地區作為改革開放和解放思想的先導區域,市場經濟發展充分,危機意識、創新意識強烈,全球化機遇搶抓及時。而同一時期遼寧始終以國有企業為主要主體,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充分,受行政化思維方式和大環境的影響,市場競爭能力和意識不強,創新能力總體不夠,市場主體活躍程度與南方地區不同。雖然新的經濟發展形勢越來越強化市場主體作用,但長期以來的固化思維難以轉變,服務理念、服務意識、營商理念、扶商理念都沒有完全適應當前企業的需要。由主觀被動進一步導致相應的能力缺失,政府主體的服務能力、治理能力也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的需求。
2.政策與服務的不連續性影響企業發展
從遼寧一些地區的現狀來看,招商引資是吸引企業投資、資本落地,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形式。吸引方式主要依賴于政策優惠,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統、專業的長期性規劃,使得地方、部門的人事變更影響具體政策的執行,企業落地以后原有的優惠政策不能及時兌現。在幫助企業落地開辦的過程中,要么引薦企業的人員退出,要么引薦企業的人員沒有相應權限,在企業施工項目許可的初始階段就頻頻受阻。在一些地區,企業施工項目許可最長需要幾年,嚴重消耗了企業時間、財力和物力,更消耗了企業的發展能力和欲望。
3.經濟水平與營商環境構建形成限制性循環
地區經濟水平與營商環境水平呈正比,二者互為依托,相互促進。經濟水平發達,在營商環境構建方面基礎扎實、資金充裕,軟、硬環境越便于投入。而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往往因為資金的限制,很難投入過多,營商環境也難以迅速見到成效。例如在稅收方面,發達地區資金余裕,為助推企業發展可以實行稅收優惠,而欠發達地區則更希望應收盡收,以緩解財力緊張。在人才方面,發達地區可以提出更加有力的人才政策,給予財力支持,而欠發達地區在優惠方面很難更具有吸引力。從遼寧近年來的發展現狀來看,恰恰形成了由財力所引發的投入困難,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限制性循環可能進一步發展為惡性循環。
三、地方營商環境構建對策選擇
1.宣傳培訓,思想跟進
營商環境之所以成為推動遼寧振興的重點,一方面受“投資不入山海關”客觀輿論環境的影響,一方面也受自身頑疾未治、社會信心不足影響。作為營商環境構建的主體,政府部門的行政化思維必須打破,依靠自悟是很難實現的,只有系統的教育培訓,才能轉變對營商環境的認識,正確看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通過對比先進地區,才能發現自身的不足,找準當前發展理念、市場觀念方面的重點,真正的轉變服務理念、發展理念、創新理念。通過教育培訓,做到由學而思、由思而行。只有政府切實轉變,才能再樹社會形象,重構政社關系,再塑社會信心,才有能力引導社會輿論氛圍的扭轉。
2.人才儲備,專家介入
經濟發展影響人才流向,人才儲備決定地區實力。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黨政干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企業發展需要經營管理人才、創新人才、技能人才,一方面加強周邊高校人才輸入,吸引人才;一方面加強本地高校的人才培養,留住人才。制定人才培養計劃、人才選拔計劃、人才競爭計劃,提供豐富多樣的活動平臺,激發社會活力。在人才中選拔專家隊伍,組建不同行業的專家團隊,發展規劃制定、政策制定執行、法治化建設、營商環境評估、社會治理能力提升、社會服務規范化、企業服務制度、招商引資工作,全部吸納專家介入,以專業化助力營商環境構建的科學化。
3.找準重點,準確切入
營商環境需要在總體推進的前提下,找到短板,重點切入。這就要求從實際入手,開展深入廣泛的調查研究,尋找當前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重點困難,集中精力給予解決。企業提出人才需求,政府主導人才吸納;企業提出融資需求,政府搭建多方活躍的投融資平臺,吸納民間資本進入;企業提出服務需求,政府集中優化流程、提升質量,以此類推,有針對性的從重點問題著手,有利于節約有限精力,高效率分布資源,精準的優化地方營商環境,助推地方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