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尼盼木?阿木提
摘 要:中國社會主義的蓬勃發展展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準則,也顯示了社會主義形態和制度的價值和意義。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展過程,是從構建價值體系到總結核心價值的過程。文章對社會主義價值目標進行解讀,希望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比較全面的認識。
關鍵詞: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 研究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1-0-01
一、國家層面的核心價值觀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中國價值觀的目標,它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全面發展的理想狀態[1]。
第一、“富強”既包含了國家的強盛也涵蓋了人民生活的富裕,二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一方面,國家在世界上的強大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基礎。人民生活安逸、富裕,經濟迅猛發展都離不開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新中國的建立,結束了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形態,宣告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同時,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為我國人民過上富裕的生活提供了制度保證;完整的經濟體制和工業體系,為我國人民富裕奠定了物質基礎。國家的穩定和不斷強大是中國人民安居樂業的政治環境。另一方面,人民生活富裕為國家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我國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實踐和價值的主體。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是我黨取得一切勝利和成績的基礎和根本。只有人民生活安定、富裕,才能有更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去,才能在改革發放事業當中發揮創造性和想象力,進而帶動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綜合國力的逐步提升。國富民強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國家的安定為人民的富裕提供根本保障,沒有國家的獨立和強大,人民不可能擁有幸福穩定的生活;百姓的富足為國家的發展提供巨大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第二、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政治核心。上層建筑由經濟基礎決定。而社會主義政治上層建筑的焦點便是民主。民主并不是社會主義最早提出來的,但是只有真正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才能真正體現民主。因為,民主的實質就是實現和保障人民的權益,實現人人平等。
第三、真正的文明有狹義和廣義的區別。狹義的文明是指與政治、經濟并列的文化,單指精神文化。廣義的文明,指物質和精神的綜合。具有先進性的文明應該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堅持與時俱進,既要考慮當前地現實問題,又要科學的預知社會主義未來的發展方向,避免發展過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動性。
第四、和諧社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人的發展上。未來的和諧社會就是要達成個人的發展與全人類的發展的同一性。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同時,科學分析產生社會矛盾的根源,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減少不和諧因素,促進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友好相處。
二、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觀
第一、自由的意義體現在追求人的自由而且全面的發展。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各項政治制度的建立都是圍繞人的平等自由原則而設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創建就是為了保障人民可以自由行使政治權利;憲法和法律保證公民的人身自由、生命健康、人格尊嚴、言論、宗教信仰、私有財產、勞動權利和教育權利等不被侵犯。在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過程中,隨著各種制度的建立和不斷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我國公民的自由發展。
第二、平等是我國社會主義價值的重要體現,只要在公有制的基礎上,平等的特性才能夠順利實現[2]。平等在內容上包含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例如,我國憲法規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主要強調的是公民應該具有同等的政治權利,包括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申訴和檢舉權等。近年來我國實行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城鎮化發展戰略,目的都是在于解決區域和地域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致力于營造一個公平、平等的社會環境。
第三、公正是我國社會主義的本質。公正與民主也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只有真正意義的實現了民主才能實現公正,同時,也只有不斷堅持公平正義,才能真正體現人民民主。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不斷促進人民民主的發展,不斷追求公平正義。
第四、法治不僅體現國家的法律制度,更應該體現國家的治國方針,和依法治國的理念。不斷貫徹落實民主立法、依法治國的價值觀念,要求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立法必須走群眾路線,特別是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必須要公開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同時要傾聽百姓的法律訴求,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強化政法建設,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執法能力,嚴格按照公正、文明的要求執法,確保用自己手中的權利為人民謀福祉。
三、個人層面的核心價值觀
第一、愛國是我國價值觀的主線,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3]。我們黨和國家向來注重愛國主義的教育。愛國主義在新時代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包括忠于祖國、熱愛祖國、服務群眾的思想和價值。集中體現為努力工作、踏實勞動,無私奉獻。同時,把愛國主義逐漸升華為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成就和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認同,在實踐和工作當中,忠于祖國、恪盡職守、勇于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有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第二、敬業是職業道德的核心。在十八大報告中,建議將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道德并列為公民道德建設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敬業,一方面強調的是從業者的職業態度,指認真的對待自己從事的工作,勤于學習、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愿意為自己的工作付出艱辛和勞動。另一方面,敬業強調的是工作結果和成績,就是認真的把事情做好,注重工作質量,實現工作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誠實守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基。在當今社會,倡導誠實守信更加重要。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誠信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說了一定要有所行動,一是行動必須要有結果。在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誠實守信原則,使所有從事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在勞動和生產過程中堅持誠信這個底線,營造人人守信、人人誠信的經濟環境。
第四、友善包括多方面的關系。例如人、社會、自然兩兩之間或者三者之間都應該遵循友善的關系和原則。用友善的態度善待他人,善待自然。營造與人為善、樂于助人的社會氣氛和氛圍。同時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相關制度的建設,建立完整的價值體系,加快我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將友善的思想運用于整個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建設當中,持續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杰. 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4.
[2]孫建青. 當代中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4.
[3]朱穎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D].山西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