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強
摘要:生態農業是在改善生態環境,減少資源消耗的基礎理念下發展起來的,對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本文通過對生態農業進行簡單概述,說明發展生態環境的意義,并分析生態農業的發展對農業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生態農業;農業經濟;發展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手段提高,我國農業發展方式產生變革,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然而,在生產發展的同時,對環境和資源產生不良影響,例如,土壤污染問題和資源浪費問題,對農業可持續發展造成危害。當今,人口持續增長問題和環境惡化問題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容易受到突如其來的環境問題影響,讓農業經濟的發展面臨這嚴峻的挑戰。為保證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業經濟供給性改革,就要創造有利條件,發展生態農業,逐漸解決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為農村經濟及環境的長遠發展提供良好基礎。
一、生態農業概述
在農業生產發展中,生態農業是摒棄傳統農業的缺點,對其優點進行統籌整合,并對現代農業技術和先進管理理念加以應用,形成高效運轉的循環農業,具有良好的生態效果和循環功能,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推動作用。在農業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理念引領下,生態農業的發展秉承綠色、協調和共享的環保理念,利用動植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利用現代農業科技手段和技術對環境資源進行科學合理應用,改善傳統農業生產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實現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最終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在區域協調性發展戰略中,生態農業是利用不同地域之間的資源優勢,對農業主導產業進行深入開發,對農業生產發展和生物物種進行不斷豐富,綜合開發利用優質資源,實現綠色植被的良性發展,對土壤、水源、氣候條件等進行合理利用,有效減少資源的浪費現象,實現資源優勢互補,貫徹落實對環境產生危害最小化和節約資源的方式進行農業生產,最大限度地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協同發展,推動生態農業發展。
二、生態農業發展的意義
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可耕地面積少,農業資源稀缺成為制約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的因素,要求我國在發展農業過程中合理利用資源。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經濟發展需求,我國人口增長和工業的發展產生不合理利用農業資源的不良影響,同時,濫用農業化學物品給土壤、水源形成破壞,對生態環境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進而影響農業生產的發展,形成惡性循環。我國是農業和人口大國,在人口和資源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如何進一步合理利用有限的農業資源進行生態農業的發展,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方向。
1.加快現代農業發展進程
生態農業結合國外農業發展經驗和我國傳統農業發展的精華,并且根據我國不同區域進行因地制宜,研究生態環境現狀和發展趨勢,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開展農業活動,不僅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還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農業現代化進程提供動力源泉。
2.促進農業資源開發利用
農業資源是發展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在環境生產發展過程中,受到發展生態農業理念的影響,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在生產發展過程中能夠防止對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掠奪,為農業的發展提供有力基礎。發展生態農業,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形成良性生態循環,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良性模式。
3.提高農業綜合利用效益
生產的發展離不開各項資源的合理利用,同樣,要想獲得農業的長遠發展,就要在發展生態農業的同時對各項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例如勞動生產效率、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的合理使用,將大幅度提高農業發展的效益,為長遠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基礎。除了良好效益,生態農業的發展還為社會生產出更多符合需求的綠色農產品,最大限度地推動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和農業綜合利用效率的提高。
4.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對農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然而,隨著農產品市場競爭的加劇和食品安全標準的提高,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急需解決的新問題。同時,在進口農產品的影響下,我國農產品價格低迷,不利于農民收入的增加,沖擊我國農產品市場。為解決這一問題,發展生態農業,促進社會、生態和經濟的有機結合,利用市場導向,豐富農產品種類,利用市場需求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從而為農民增收,有力推動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
三、生態農業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1.調整農業產業化結構
只有充分調研自身產業發展的優勢并合理利用,才能獲得農業的高速發展。在實施過程中,對市場環境進行充分了解,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產業結構,選取最具特色和發展優勢作為生產示范,逐步向生產、養殖、加工、商貿的模式發展,充分應用農業鏈條一體化優勢,形成鏈條經濟。另外,發展食品深加工,對農業產品進行加工,發展不同形式的加工,善于變廢為寶,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大力推動有機、環保和無公害的農產品,打造具有特色的農產品。
2.構建多層次投資融資體系
加強生態農業的發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與國家的產業政策相符合,能夠方便民間資本及外來資本吸納融資,政府部門也會在政策上給予一定支持,農業經濟能夠借助這個機會踏上發展的“快車道”,使今后的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加強生態農業的發展能夠使農民的收入得到提高,能夠讓人們自愿加大資金投入。近些年,生態農業領域涌入了大量的外來資本,這樣不但可以促進企業新市場的開拓,還可以加強生態農業的發展,呈現出了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這同時也說明生態農業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加強推進生態農業發展上,我國政府部門和金融單位應該大力支持,多出臺一些利好的政策,比如財政扶持、減免稅收、支持信貸、設立綠色農業專項基金等。與此同時,還需要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進行積極發展,鼓勵生態農業企業融資發展。
3.助力生態景觀農業及旅游發展
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讓人們遠離城市喧囂,更多地走進大自然的愿望更強烈,享受生態田園風光成為生態農業發展中景觀農業和休閑旅游發展的市場動力,在生態發展的同時,更趨向于建立綠色旅游通道,形成個性化旅游。在生態農業發展的基礎上,發展生態景觀和休閑觀光旅游,農家樂的形式讓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發展經濟形成一體,加強對游客的吸引,對農業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4.推動農產品走向國際化
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是我國農業生產的一個重大問題,如何確保生產發展的同時提高農戶收入和食品安全,在國際化貿易中得到體現。發展生態農業,是我國破除國際貿易壁壘,提供高標準、安全性高農產品的重要保證。生態農業的發展有效減輕我國農業生產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大大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性,提高農業發展的各項效益,為我國農產品更大范圍地走向國際化發展道路提供強有力支撐。
四、結語
生態農業的發展對有效改善我國生態環境,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基礎。在發展生態農業時,可以合理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對農產品的組成進行科學分解和組合,能夠提高農戶的收益,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同時,產品質量的提升助力農產品走向國際化,破除國際貿易壁壘,為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