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成 林明鳳
摘要:本文對創新城市的基本理論及其要素進行了分析,梳理了創新城市的若干突出特點,探討了創新城市的典型模式。提出廣州優化創新型城市建設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廣州;創新發展;發展模式
一、前言
根據國家最新GDP統計方法,廣東省修訂了2016年的城市GDP數據。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深圳GDP達到2萬億元,總量超越了廣州。其主要原因在于深圳的創新城市建設給深圳經濟帶來了強勁的動力。廣州鞏固華南地區的經濟中心地位,需要優化創新發展以實現經濟的持續、高效增長,從而再造廣州新優勢。
學者對廣州創新城市進行了相關研究。蔣玉濤等(2003)創新型城市建設路徑及模式進行了研究。辜勝阻等(2016)總結了深圳創新發展的經驗:得益于其富有開放、包容、多元的創業文化,各類創業創新人才的集聚,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的深度融合,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模式和良好的創新環境。并提出了創新城市發展的若干建議。伍程程(2015)研究了廣州創新城市的要素配置模式問題。尹濤、張賽飛(2017)深入分析了廣州創新型城市發展的主要特征及存在問題,系統探討了2017年的發展環境、發展態勢及主要對策;并從綜合發展、科技、產業等多個角度,開展了深度剖析與研究。涂成林(2007)歸納了中國區域創新體系的幾種典型模式(包括:北京知識創新主導型創新模式、上海全面綜合協調型創新模式、深圳企業主體主導型創新模式等)。并從理論上對不同區域創新體系模式的成功機理和影響因素進行比較分析。解旭霞、劉明廣(2016)以城市創新能力為研究對象,構建城市創新能力指標體系,運用因子分析法對廣州創新能力進行實證研究。
二、創新型城市特點
(一)顯著的創新文化氛圍
城市文化對于創新發展起到重要的環境作用。信息化時代,文化與經濟二者所呈現的關聯性愈發顯著。文化和經濟之間的融合度不斷加深,產品附加值就會越高,進而產生更高的效益。文化創新和社會生活當中蘊含的基礎理論、技術與制度等的創新,也體現了互相作用與激勵關系。創新文化催生創新事業,創新文化為創新事業提供動力。溫州是我國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后,經濟更是扶搖直上,在整個蘇南地區都創造了發展記錄。雖然經驗比較多,但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依然是“與時俱進,積極創新”的理念,在推動城市創新的同時,首先對觀念進行了創新,牢牢抓住機遇,創建了豐富的文化氛圍,使溫州市成為創新型城市的先行者。
(二)聚集創新要素
建立創新型城市,需要創新要素集合形成集群效應,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創新型城市本身就是創新要素的集合,所以才會形成創新的不同效應,例如聚合效應、擴散效應、輻射效應。廣州建立創新型城市,不僅要從人才方面著手,也要在企業知識產權等多個方面著手,這主要是因為創新和普通產業活動都體現了集群化的特點。以創新要素的集聚機制為基礎,集聚創新要素,才可以實現自主創新效果的優化。深圳最先提出了創新型城市建設的觀念,并且在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過程中,目前已經聚集859家技術研發型機構、56家工程技術中心以及30個博士后工作站,高新企業更是數不勝數,全市高學歷人才多達數十萬名,這為深圳市以及廣州省的經濟發展都貢獻了積極的作用。
(三)完善的創新制度
制度層面是設計屬于頂層設計,屬于創新城市建設重要的宏觀環境。制度創新和體制創新的實現,都為自主創新創建了特定的環境,可降低自主創新成本,也對自主創新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其主要原因在于,自主創新本身帶有外部經濟性,如果只是依靠市場,無法有效完成創新活動,所以需要借助政府部門的積極優勢,優化自主創新的制度環境。
三、創新型城市發展典型模式
(一)城市功能定位方面
根據城市功能定位的不同,創新型城市發展模式被分為以下幾種:(1)世界級創新中心模式;(2)區域創新中心模式;(3)非中心創新城市群模式。第一種城市規模比較大,屬于國際大都市,例如東京、紐約等。在推動城市發展的同時,由一定的產業集群作為支撐,對主導產業集群進行創新,一般這一類型的主導產業以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并且人文環境非常好,科技創新體系有完善的保障。其二,區域創新中心。這主要是指一個國家的首都或者是省會城市。相較于整體區域的經濟實力更強,主導產業是資本密集型、知識密集型雙管齊下,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一定數量的高校與研究機構,人才吸引力高,例如北京。第三種國家內幾個城市組成經濟區,由此有利于實現區域一體化,例如北美洲的五大湖城市群。
(二)城市主導產業方面
根據城市內部各個主導產業的不同,創新型城市發展模式有以下幾種:1.高科技型制造業;2.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第一種類型的城市中核心產業為高科技型制造業,這一類產業的發展是以高科技產業為根本,推動其他相關服務業發展,尤其是金融業以及中介行業等。這一類城市中,高校和科研院主要負責的是科技人才的培養,政府部門為其提供一些利于發展的條件,從而實現城市的創新。其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創新模式。這一類城市的主導產業主要是研發、金融以及IT服務等產業,這些新興產業的創新策源地是產業集群。企業以產業集群為載體形成區域創新網絡,使知識的生產、轉化與實際使用更為迅速。形成創新氛圍的基礎上,建立區域品牌,進而推動城市創新發展。
四、廣州優化創新型城市發展的思路
(一)優化城市文化建設
優化創新型城市建設,一個重要的維度即是創新文化,營造文化氛圍。創新文化對于創新型城市而言,屬于精神上的支撐以及動力。創新是實踐活動的一種,其本身富有激情與創造性,有利于實現創新文化的發展,并且提升思想力、想象力,并且為自主創新的實現提供動力與內容支持。因此,廣州建設創新型城市,需要全面提升對以創新為價值取向的先進城市文化的關注,其中主要包括自由平等、開拓創新、求同存異、團結合作、尊重創新等內容,這些對于提高廣州市民的文明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在潛移默化中使創新成為生活、思維以及工作形式的追求,從而在營造一種激勵、寬容的創新氛圍,形成一股凝聚力,推動城市實現創新發展。
(二)優化創新發展模式
由于城市所具有的資源稟賦、人文底蘊、歷史背景等都不同,所以構建創新型城市期,需要結合城市現實狀況選擇適合的發展模式與戰略,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優勢,遵循揚長避短的原則,在建設創新性城市的道路上形成一條獨特的道路。針對處于各個區域的城市,需要對所在區位條件、地理環境、歷史文化等進行了解,在諸多優勢中選擇最為突出的幾個作為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支撐點,發掘城市的所有潛在優勢,在不斷努力下構建一個凸顯自己特色的城市創新網絡結構,為城市發展提供核心競爭力,進而實現城市創新水平的提升。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有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機構數量多,無論是經濟基礎還是人才層次都具有獨特優勢。廣州的創新性城市建設,可充分發揮經濟、文化與地理位置這三個優勢,優化廣州城市創新機制。在科技、人才以及地理資源優勢三個方面實現集成創新,將廣州建設成為我國的經濟產業中心。
(三)集聚創新要素
創新城市建設的重點在于集聚科技創新要素。廣州創新要素的集聚應當以科技要素集聚作為核心。首先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其次要引導創新要素積極流入并產生創新輻射作用。所以廣州的當下策略就是要切實推動創新體制改革消除體制層面對創新活動的制約。創新投入方面,一要加大投入力度,擴大創新人力和R&D;的投入。二要優化創新要素集聚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上,增強政府的主導作用,優化要素集聚效應。
五、結語
廣州創新城市建設,重點在于創新要素的集聚,核心在于創新模式的優化。總體思路在于集聚創新要素、優化創新發展模式、改革制度約束并以創新文化建設作為重要環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