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奇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鄉鎮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特色小鎮作為我國鄉鎮建設的創新成果,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在國家各項政策支持下,特色小鎮在未來將掀起一陣建設高潮。借助PPP模式,可以為特色小鎮建設提供更大的產城融合空間,本文將對PPP模式在推動經濟新常態下特色小鎮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進行分析,提出幾點可行建議,以更好的發揮PPP模式的優勢及作用。
關鍵詞:PPP模式;經濟新常態;特色小鎮
基于經濟新常態背景,產業升級轉型試、經濟體制改革的樣板試驗田鎖定了特色小鎮,被認為是破解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轉化與創新的“密碼”,并且應用政府與社會資金融合(PPP)模式,更推動了經濟新常態下特色小鎮建設步伐。
一、在特色小鎮建設中采用PPP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必要性
(1)借助PPP模式,可以將融資渠道擴寬。特色小鎮建設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無論是特色景區開發還是基礎設施建設。PP模式將政府作為主導,廣泛收集社會資金,作為特色小鎮的啟動資金,可以將資金不足的缺口填補,將資金的來源渠道擴寬,進而將政府負擔減輕了。(2)將整體風險降低。特色小鎮投入資金量大、建設周期長、不確定風險多,而通過PPP模式,政府公開招標,可以吸引有實力的企業參與進來,建設過程中各方權責明確,各自分工,可以將不確定風險減少,提高對風險的掌控能力。此外,企業可以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及管理經驗,有效管控風險。(3)在PPP模式下,企業通過綠色、節能、集約等理念,可以實現小鎮建設資源的優化配置及利用,減少資源及能源的浪費,使小鎮更能彰顯鄉村的純凈、綠色、樸實氣息,增強自身的吸引力。
2.可行性
(1)政策導向。我國已經樹立了在2020年力爭建設1000多個特色小鎮的目標,無論是財政資金還是政策均傾斜于“特色小鎮”,很多規劃相繼出臺,為PPP融資模式的推行創造了條件。(2)投資回報可觀。特色小鎮一旦建設成功,通過政府的號召及宣傳及企業各項先進管理、理念的運用,可以使特色小鎮快速吸引到大批旅客,產業集群可以獲得更高收益。此外,政府的大力支持推進,可以從土地、稅收、銀行等方面提供優惠,從而控制了成本,為獲得更加可觀收益創造了條件。(3)增強政府及企業信譽。PPP模式下,政府及企業均參與到特殊小鎮建設中,政府的組織及領導能力得到認可,企業的綜合實力得以彰顯,并且雙方合作建立在信譽基礎上,可以使企業獲得更多的合作伙伴,政府的公信力也有效增強。由此,PPP模式的推行對政府及企業發展來說利大于弊,具有較強的可行性。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任務是: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初步成果,形成基本的政策及制度框架,農業供給體系質量明顯提升;農民增收渠道拓寬,城鄉生活水平差距縮短;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初步構建,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提高;農村對人才吸引力增強。203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鄉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興旺是重點內容之一,要求全面對農業生產能力夯實,在此基礎上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創新力,始終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通過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使農民對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合理分項。
二、PPP模式的特色小鎮建設相關建議
1.堅持產業興鎮
PPP模式的主流就是“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從而將高度產城融合空間打造出來,引領特色小鎮成為城鄉建設主流。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產業興鎮的基礎,特色小鎮建設重點及核心均是特色,而產業特色占第一位,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根基。為此,需要對核心產業生態圈緊緊圍繞,將主導產業篩選出來,并重點關注,從技術、產業鏈、人才等方面對產業圈構建及完善。此外,借助市場主體作用,在產業定位上突出自身優勢,將產業生態圈形成。
2.因地制宜,找到發展特色
“特色”是特色小鎮保持活力的基礎,需要對當地特色區域、產業深度發掘,將特色小鎮建設定義為精細化、專業化,并且將特色資源及文化轉換為特色產業,使特色小鎮真正做大做強。同時,對運營發展理念創新優化,始終堅持“綠色、節約、共享”的理念,以使特色小鎮在特色產品、特色景區、特色設施上可以得到可持續發展,將高效、智能、現代化的生活服務平臺打造出來,為旅游、健康、養老等提供諸多便利,彰顯特色小鎮的服務魅力,努力將商業價值提升。
3.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結合,提升小鎮文化內涵
特色小鎮建設除了在景觀上、產業上有著特色之外,傳統文化或者民俗文化也是其魅力所在,也有著較大的開發潛力。為此,需要對傳統文化保留并傳承,通過這些文化的傳播,與當代文化相互融合,從而增強特色小鎮的文化品位,在此基礎上將一批特色產品打造出來,讓投資人與當地居民在資產上共享、互利互惠,從而將高質量、精品企業打造出來,使特色小鎮獨特經濟生態得以孵化。此外,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創造綠色宜居環境。PPP模式下,政府與企業的資金得以融合利用,相互彌補資金空缺,這樣一來,兩者建立了互利互惠的合作關系,解決了資金問題,就要在服務上多下工夫,在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上多創新優化,增添城鎮功能設置,彌補鄉鎮在基礎設施上的不足,使居民及外來旅游者均能體會到周到的服務,應用到完善功能的設施,將幸福感提升。最后,運營“互聯網+”思維進一步創新特色小鎮建設,將扶貧戰略渠道拓展,深度挖掘有建設潛力的特色小鎮,今早實現政策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特色小鎮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標志,其產生及發展對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及文化傳承均有重要意義。借助PPP模式建設特色小鎮有著顯著必要性及可行性,通過政策扶持,借助政府的號召及企業資金的投入可以將特色小鎮建設資金不足、缺乏發展定位、管理理念落后等問題解決,為特色小鎮建設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并且特色小鎮建設成功對政府及企業發展也有帶動作用。需要進一步創新特色小鎮建設方式方法,提高服務水平,推動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