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莉波 向麗暉
摘要:十七大以來,對于文化產業的發展國家給予了高度重視,然而恩施州的文化產業還處于相對初級的階段。近年來,恩施確立了“三州戰略”,這將會極大地推動恩施州文化產業的發展。本文以恩施州的文化產業為基礎,在列舉恩施州文化產業的政策法規的基礎上,對文化產業階段性特征進行了分析,同時采用關鍵字提取法對恩施州文化產業構成層次進行了分析,發現恩施州文化產業發展的不足,最后提出建議。
關鍵詞:恩施州;文化產業;政策;建議
一、研究背景
十七大以來,對于文化產業的發展國家給予了高度重視,先后出臺了各種文化產業發展政策。從十八大報告強調“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到十九大提出的“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文化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相關的政策也在不斷的制定和完善。
從恩施州來看,文化產業還處于初級階段,產業化程度低,人們對于文化產品的認識不夠,對民族文化的保護和挖掘更是不夠。但文化產業已經納入了恩施州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之中。同時,恩施州確立了“三州戰略”等一系列措施,這些都將極大地促進恩施州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文獻綜述
2000年10月,在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上,我國首次提出了“文化產業”一詞,但不得不承認,對于文化產業還缺乏科學、統一的界定標準。目前比較權威的就是2004年頒布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中出現的范圍標準。根據這一標準,文化產業的范圍包括提供文化產品、文化傳播服務和文化休閑娛樂等,還包括與以上活動有直接關聯的用品、設備的生產和銷售活動。行業范圍極為廣泛。有西方學者學者將文化產業分為四層:核心創意藝術、其他核心文化產業、更廣泛的文化產業和相關產業。具體而言,核心圈的核心文化產業包含文學、音樂、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其他核心文化產業包含電影、博物館、畫廊、圖書館和攝影;更廣泛的文化產業包含遺產服務、出版和印刷媒體、錄音、電視和收音機、視頻和計算游戲;最后“相關產業”包含廣告、建筑、設計和時尚。
2005年6月,中國開始實施《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指標體系框架》,文化產業具體可劃分為“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層”(圖1)。
目前,文化產業的研究已經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是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文化產業范圍的界定,二是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對策分析。各地方為了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出臺各種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劃和政策。但是在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看到了文化產業政策上的沖突與矛盾:中央加強對文化產業的審批,極力控制文化產業的市場化;而各地方政府為了績效,又在促進市場化。同時企業也慢慢意識到文化產業可以獲得更多扶持,因此很多企業就選擇打著文化產業的旗號,做些傳統的高利潤的業務。
三、恩施州文化產業概況
(一)文化企業數量較少
恩施州的文化企業數量很少,據統計2016年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法人單位54家,其中,服務業15家,制造業15家,批零業24家。文化企業類型屬于“核心層”內容,發展面狹窄,同時又缺乏創新精神,核心競爭力不強。
(二)文化產業營業收入總量低
到2016年,恩施州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法人單位實現營業收入165164萬元,這一收入在全省排位靠后。所以,恩施州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所占的比重小,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偏低。2016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14%,離小康建設5%的目標值還有一定差距。
(三)文化創意人才缺乏
具有文化創意專業知識的人才不足,尤其是管理人才、經營人才以及精通現代新興文化產業的人才奇缺,致使科技含量高的新興文化產業未能得到有效發展。
四、恩施州文化產業政策分析
(一)恩施州文化產業相關政策
近年來,恩施州文化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一部分重要原因就是來自政策的支持,以下是從恩施州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廣電局(簡稱文體局)官網上摘取的73條政策法規,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國家制定的在全國范圍內實用的;一部分是恩施州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的,在恩施州范圍內實用的。
(二)恩施州文化產業政策階段性特征
1.2010年以前,以規范文化市場秩序為主。這一階段,國家出臺了《音像制品管理條例》《文化市場稽查暫行辦法》《印刷業管理條例》《出版管理條例》《互聯網上網服務應用場所管理條例》等一系列行政法規,對文化市場進行了監管。這一時期文化工作的中心任務是,維護恩施州主流意識形態,清除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的影響。同時,恩施州文化產業起步比較晚,文化產業政策的引入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很多政策都是在國家出臺了近五年之后,恩施州才引入相關政策。一些已經制定的文化產業政策僅具有原則性和指導性的規定,缺乏具體措施。
2.2015年以前,以規范文物管理秩序為主。這一階段,國家出臺了《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文物行政處罰程序暫行規定》《文物拍賣管理暫行規定》《文物復制暫行管理辦法》等,對文物的各方面進行的全面的規范。
3.2016年至今,以推進文化產業全面發展為主。這一階段,恩施州在試用國家出臺的各項政策的同時,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出臺了很多復合當地實際的法規政策,如《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命名張鳳娥等10人為恩施州第六批民間藝術大師的決定》《關于印發恩施州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關于下達恩施州青少年競技體育比賽經費預算標準的通知》等,文化產業的政策法規開始注意到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更加重視文化創意、民間藝術、體育等方面。文化產業的發展更加全面合理。
(三)恩施州文化產業層次構成分析
恩施州出臺了73項政策法規,包括了文化產業的很多方面,對于恩施州更關注的是哪一方面,接下來本文將采用關鍵詞分析法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分析關鍵詞是找出表達中的關鍵詞。通過對關鍵詞的分析,進而去發現和把握問題的實質,并提出解決個案的方法。以下是根據表1提取的關鍵詞。
經過關鍵詞的提取不難發現,恩施州文化產業政策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新聞、書、報刊、文物等方面,這屬于文化產業“核心層”,其次比較重視的是體育、互聯網等,這屬于文化產業“外圍層”,基本沒有涉及到文化產業“相關層”。一般文化用品的生產加工、文化旅游業等創意不足。新興文化產業領域甚至為空白。文化產業結構不夠科學合理、特色不突出。文化休閑娛樂服務所占比重較低,特別是具有恩施特色的文化旅游沒有得到充分顯現,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產業尚未形成。而傳統意義上的文化產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五、恩施州文化產業政策建議
恩施州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優惠的政策優勢,對恩施州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但文化產業的發展依然存在問題,對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重視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建設與培養
加強對創意產業人才的引進工作,認真做好文化企業員工隊伍的建設工作,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豐富文化產業發展人才,充分發展文化產業各個層次的內容,將文化產業的發展更加豐富完善。特別是注重“外圍層”的發展。
(二)提高企業科技產品含量
當前,恩施州文化產業發展具有滯后性。結合恩施州民族文化特色,注重創意創新,努力提升文化產業創意和設計水平及文化內涵。堅持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相結合,加快傳統手工藝品與現代科技和時代元素融合,推動創意類新興業態發展。
(三)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業
建立體現自身獨特優勢,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充分認識、挖掘恩施州特色文化資源,在政策、資金和人力資源上進行合理整合和共享,從而帶動中小企業的發展。對于具有恩施州民族特色的文化資源,如繡花鞋、西蘭卡普等民間工藝品要積極的引導,讓其進行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同時積極提供優惠政策、提供市場信息,打造品牌進而擴大影響。
(四)加強文化與旅游業的融合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旅游者更多地想了解一個地區的文化內涵。這就需要開發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旅游商品,將恩施文化旅游品牌推廣出去。保護好優秀歷史文化建筑、遺址及文物,打造文物資源旅游景區。加強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加大彭家寨、大水井、仙佛寺、魚木寨等景區開發建設力度,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體性和生產性保護,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