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元元
摘要:儒家文化作為主導我國傳統醫德形成發展的理論基礎,具有極強的現實價值和指引作用。對于醫學院校學生的醫德教育應全面貫徹儒家文化,將仁愛思想、人命至重、仁心仁術等核心觀念與現代醫學教育緊密結合,注重人文關懷,懂得責任擔當,從而回歸本真,促進傳統醫德的不斷延續傳承。
關鍵詞:儒家文化;醫學生;醫德教育
21世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加速了人類醫學衛生事業的進程,關于疾病防治人們掌握了更加先進有效的手段儀器,然而在享受這些與日俱增的健康保障時,我們不得不正視醫療模式商業化和過度追求技術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前社會下,市場化步伐尤為凸顯,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分醫療工作者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正是這種無形的沖擊和滲透,使得他們在面對醫患關系糾紛時,出現了道德模糊與失衡,缺乏自律意識,這種偏離正軌的消極趨勢必然導致醫者倫理德性與切身利益之間的矛盾,人道主義的淡漠,奉獻精神的喪失,醫療公信力的下降,衡量事物的標準變得金錢化,是時候反思下“醫德在走向何處”的問題了。
一、醫德教育的現實意義
漢語中“醫德”一詞出現較晚,源于19世紀末一篇名為《醫德動人》的文章,但這并不能說明醫學歷史傳承中沒有醫德。幾千年來歷代醫家都極為重視醫德,我國傳統醫學中醫德法典成文眾多,涵蓋范圍廣泛,關于醫德內涵更多歸納為“醫道”,在《黃帝內經·素問·著至教論》中提到,“黃帝坐明堂,召雷公而問之日:子知醫之道乎?……此皆陰陽、表里、上下、雌雄相輸應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以教眾庶,亦不疑怠。醫道論篇,可傳后世,可以為寶。”
醫德是醫學生在校期間必須著重培養的個人品質,也是日后走上工作崗位務必遵守的職業道德,堅持從儒家文化中提取核心理念,讓仁愛的光輝來守護個人德性,強調醫者仁心,以高度的愛心耐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去幫助病人;做到醫者仁德,以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生命為宗旨目標;堅守醫者仁術,以仁愛為基礎將精湛的技術注入到專業領域中。科技的突飛猛進并不應當造成傳統醫德教育的遜色,作為新時代的醫者,更要彰顯出醫德的持久生命力,注重醫德建設的關鍵性,積極創新力求內化精神,因為沒有比醫德仁心更能體現醫學崇高事業的人文關懷和人性本質了。
大學教育是個人良好職業道德塑造的重要環節,為了將醫學院校學生轉變為優秀的醫務工作者,其中尤為關鍵的就在于德性操守的提升,把傳統儒家思想精髓融會貫通到醫德教育過程中,汲取豐富的文化內涵,這與當前醫學教育改革中提出的“著力培養具有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豐富的人文素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較強的創新精神的醫學人才”這一要求是一致的。
二、儒家文化對醫德教育的積極作用
儒家文化中最核心的價值體系為仁愛思想,這可以說是兩千多年來我國的主流正統倫理觀念。學者林殷指出:“縱觀中醫學發展之歷程,其興衰每每與儒家相呼應;其學說也與儒學相貫通;其醫業處處有儒者之風骨。”儒家文化之所以強調個人德性修養,其終極目標是為了實現整個社會范疇意義的“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倫理型文化,儒家思想對醫德的形成起到廣泛深刻的影響,關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相處,將適應于醫療道德規范的處世方法與原則落實到醫學實踐當中,兩者體現出的內在一致性用學者薛公忱的觀點可概括為“醫德主要就是儒家思想的職業化”。
因此今天我們更應注重儒家文化的呼吁與探究,為加強醫德教育和回歸仁愛初心拓展思路,在提高醫術技能的同時抓好醫德教育;順應歷史前行的步伐,借鑒吸納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元素,賦予其新時代的意義和價值,創造性地推動發揚,將其彰顯于世人面前。
1.以儒家仁愛思想為根本,發揚人道主義精神,通過醫德教育培養醫學生樹立“天地之性人為貴”的生命認知,達到仁心與仁術的和諧統一
醫學是拯救人類生命的崇高事業。我國歷史上,醫術被稱為“仁術”,醫者又做“儒醫”,孫思邈在《千金方》中寫道,“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因此醫家濟世救人的職業要求與儒家仁愛原則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只有建立在仁心的基礎上才能實現“良醫以仁術救世”。
醫學生一旦缺失了醫德修養和人道精神,即使擁有精湛高超的醫學技能,也不能成就一名品質高尚的醫務工作者,所謂“德之不存,技將安附?”醫德教育強調的就是要學會關心患者,尊重其生命價值,以人為本,在服務過程中注入人文關懷,將心比心,只有人性化的醫療行為才能體現出“人命至重,貴于千金”的涵義。孔子日:“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論語·述而》)。儒家文化是以道德統帥知識,強調真善統一,理論與踐行統一,對醫學生而言,最終目標就是達到仁心仁術相統一。
2.在醫德教育中注重弘揚儒家思想,加強醫學生愛崗敬業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建立正確義利觀和道德規范,將其仁義禮智信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儒家思想中一直強調“重義輕利”的價值觀,醫學生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醫德修養,做到以醫濟世,克服“小我”意識,塑造嚴謹醫風,把患者的利益和健康放在首位,把解除病痛、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作為人生追求,為構建和諧美好社會貢獻力量。
儒家文化對于醫學院學生的醫德教育具有強大的啟迪和引導作用,德性修養需要個體對內心體驗的不斷積累升華,而儒家文化所倡導的精神內涵正符合醫學生樹立堅定意志、提升道德品質、培養高尚醫德的時代要求。因此積極借鑒儒家文化,汲取營養精華,不斷自我反省,克制私欲利益,使自己能夠在未來踐行儒家思想,以仁愛寬恕之心對待患者,以竭力挽救生命為己任,成為具有社會正義感、愛國愛家情懷的道德踐行者和醫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