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富濤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已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成為廣大教師提高教學技能的強有力的手段。把圖形、文字、聲音、圖像等信息利用PPT課件通過這種方式教學,展現在課堂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的必然。
關鍵詞:PPT課件制作;多媒體教學;應注意事項
在教學過程中,將PPT演示文稿運用于教學,把圖、文、聲、像等經過整合制作而成的PPT展示相應的教學內容,既直觀,又生動,更形象。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一本書、一份教案、一根粉筆的單一化過程,課堂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同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得以激發。有利于培養學生進行感性的認識到理性思考、獨立自主學習,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發展打開更為廣闊的空間。
可是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比較對代課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授課模式教授一個知識點正常的情況下如果需要一節課是45分鐘,老師準備這節課也可能需要45分鐘。多媒體教學講授這個知識點可能僅僅是十幾分鐘,甚至時間更少,但要準備這一節多媒體課,授課老師的也學需要幾個小時。有些朋友一直苦于自己的PPT太平庸,但又找不到癥結所在。往往一個課件制作下來,教師的思想不能得到完全的體現,達不到預想的效果。歸根結底是由于PPT制作的不理想、不成功造成的。
不理想、不成功的PPT最常見的存在這幾類問題:目標不清楚;結構比較混亂;展示不給力。
那么怎樣才能算比較理想、比較成功的PPT呢?
首先要確定你的PPT的目標:你為什么要做這個PPT;你要在這個PPT中做些什么;
其次PPT的邏輯結構很重要:通常采用金字塔結構的方法
再次要尋找合適的素材通過有效的展示出來,那么哪些才是合適的素材呢?
一有強大支撐力的素材
一說服力強的素材
一特色鮮明的素材
一可經得住檢驗的素材
要制作出比較優秀的多媒體PPT,應該包括這幾個要素:目標明確、清晰嚴謹的結構、精選的內容(素材)、和諧的色彩、恰當的圖表、必要的動畫、精美的模板。怎樣才能將這些要素展示出來,運用多媒體技術使之成為一份優秀的PPT,筆者的觀點是這樣的:
1.PPT制作要有明確的目標
你的PPT要展示什么信息?給誰來展示?展示的內容,展示的對象一定要明確。同一個知識點不同的對象,要求也是不一樣的。以《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為例,中職和高職所選的教程可能一樣,但對象不一樣,最終達到的技能要求也不一樣,教師在講解時目標也就不一樣,教師要制作展示的PPT也應該不一樣。故此PPT在制作時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
2.PPT設計條理要清晰,結構需嚴謹
一份優秀的PPT從來都是一個整體,而這個整體一定是有條理的、有結構的,目前大家通常都采用的是金字塔結構,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知道這份PPT想要說明什么問題、講授哪個知識點,而且還要明白這個問題、知識點怎樣闡述,如何講授,先說明什么問題,后講授什么知識點。PPT不能一會天上,一會地下,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講的人不知道自己在講什么,聽的人也不知道在聽什么。所以PPT在設計時先要有清晰的條理,嚴謹的結構。
3.PPT內容或者素材要精挑細選
明確PPT的中心以后,那么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要把哪些內容,以什么樣的形式展現在PPT上。杜絕“復制”“粘貼”這種做法,一些初學者會把大篇幅的文字粘貼在演示文稿中,PPT的內容甚至和書本上的文字分毫不差,那樣做還不如讓讀者直接去看書。PPT應該減肥。一張幻燈片的空間有限,不要把什么內容都寫上去,要大膽的刪除,盡量的提煉,能用圖片盡量少用文字,文字應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文字經過精挑細選,恰當的在頁面上顯示目的只有一個突出中心或觀點。
4.色彩搭配要和諧不宜太多
制作PPT演示文稿和人穿衣戴帽、畫家作畫是一樣的,不能一味的追求色彩的艷麗,一張PPT中出現七八種以上顏色,讓人感覺不出艷麗,而是雜亂無章。同時也不能太單調,從前到后就一種顏色。色彩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怎樣才能合適呢?基本原則就是和諧,色彩搭配要和諧。根據多年的經驗如果底板是淺色的,文字一般為深色的;底板如果深色的,文字一般為淺色的。相對而言淺色底板比深色底板組合搭配顏色更容易一些。
5.恰當的圖表表示更能體現數據關系
文本、圖片、表格,只能通過顏色、格式等表達數據的特殊性,數據之間有什么聯系,是怎樣的關系,文本、圖片、表格就很難直觀的展現出來,圖表與文本、圖片、表格比較,優點在于圖表能更形象化地表示數據之間的關系,圖表有若干種類型如普通的柱、餅形圖,柱形可以比較數據的差距,餅形能體現出占比成份,散點能表達邏輯關系等,恰當的圖表將有效數據標注在圖表上,使讀者更能接受。
6.必要的動畫效果使PPT更具有吸引力
我們利用文字、圖片、圖表等手段制作PPT演示文稿唯一的目的是為讀者準確的傳遞信息,讓讀者接受和理解這些信息。簡單的畫面切換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生動形象的放大、縮小、閃爍、變色等動畫效果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實現對內容突出強調的作用。靜態的文字、圖片、圖表無法實現的效果利用動畫效果更具有優勢,動畫效果為PPT賦予了生命。動畫在PPT制作中不是萬能的,但一份優秀的PPT沒有動畫是萬萬不能的。很難想象一份只是靜態的PPT如何來吸引觀眾,能達到怎樣的效果,與其說他是多媒體PPT,還不如說他是膠片幻燈片。
那么動畫效果什么時候需要,需要出現幾次,是不是多多益善呢?我的意見成功的PPT應該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全部靜態的PPT枯燥無味,都帶有動畫效果又讓人感覺眼花繚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動畫不在多,夠用就行。以一節課20張左右的幻燈片為例,動畫效果出現7、8次為宜,精彩的動畫效果可以有效增強PPT的動感與美感,為PPT的設計錦上添花。
7.選擇精美的模板PPT制作就成功了一半
幻燈片母版是已經設置好背景、配色方案、字體等一個模板。利用這個模板來完成PPT的制作,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這有必要再次澄清這兩個概念,那就是母版和模板。模板是建立在母版上面的,也可以說模板是已經設置好了的母版,設置好了母版就有了相應的模板,母版如果是你剛買的毛坯房的話,那模板就是裝修以后的房子。模板里面的所有東西都可以到母版視圖中去進行修改。
我們通常把PPT的母版看作是PPT的靈魂,一份PPT有了適合自己的母版就相當于有了自己的靈魂,那么PPT的母版在哪里呢?除過Office-PowerPoint系統自帶的母版,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第一個想到的是網上下載,或者是把別人用過的母版復制過來,自己直接用,成為自己的模板。
下載的模板或者直接復制別人的模板拿來是否能夠直接用,只能在長期的PPT制作中慢慢提高,沒有捷徑,只有多練習。
一份PPT是否優秀最終的衡量標準只能是PPT是否能夠完美的表達你的思想,達到預期的效果,一切的一切都是手段。一份PPT目標明確,通過精挑細選的內容或者素材,搭配和諧的色彩,選擇恰當的圖表進行數據信息關系表示,必要的較強吸引力動畫效果展示,經過條理清晰,結構嚴謹的設計,最終呈現在觀眾眼前,最后,經過授課老師精彩的講解和學生積極有效的互動,一堂精彩的課就展現在大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