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華
(福建省仙游縣賴店中心幼兒園,福建仙游 351251)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策略
黃鳳華
(福建省仙游縣賴店中心幼兒園,福建仙游 351251)
在幼兒園教育階段,區域活動可以說是日常教學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即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或者主題,通過對各項教育資源的充分運用,來構建適合幼兒各項能力發展的環境,在活動和游戲中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這與我國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的要求不謀而合。在筆者調查過程中發現,雖然許多幼兒園能夠認識到區域活動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但在實踐中卻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與活動存在許多的問題。因此筆者認為以《指南》為指導,引導教師正確、科學開展區域活動,對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區域活動;指南;開展策略
幼兒教育階段是幼兒形成樂觀態度、愉快情緒、強健體質、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等能力和性格的關鍵時期。我國教育部頒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教育中要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以及親身體驗獲取經驗。因此以《指南》內容為方向,對幼兒園區域活動進行指導,不僅有利于區域活動的開展,而且有利于幼兒通過科學環境、材料、同伴、教師的互動,更好地自主構建知識,獲得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活動中的重要形式,但是在開展過程中,許多教師對區域活動的意義不明。例如在區域活動布置中,過于重視外觀,忽略了區域活動的可操作性;又如選擇區域活動時,沒能充分考慮幼兒的培養需求;又如區域活動中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開展過程中盲目的創設活動等等問題。具體問題如下所示[1]。
首先,幼兒園教師對區域性活動的認知不足。眾所周知,區域活動是幼兒十分喜歡的一種活動,但是教師卻簡單地認為活動開展中教師只需要提前布置區域,區域活動也沒有明確的主題。其次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并沒用明確所處的位置,有的教師主導著區域活動的方方面面,與幼兒的合作行為較多;但是也有的教師在幼兒自主活動中,會存在急于求成,直接將結論告訴幼兒的情況。當然也有的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總是想約束幼兒,遏制了幼兒社交能力、主動探索能力的發展。這些情況不僅與《指南》不符,而且嚴重地影響了幼兒的發展。
其次,在區域活動中,環境布置是其中重要的環節,也直接影響著活動有效性的開展。但在筆者調查中,許多教師會刻意追求環境布置上的美感,而且使用的材料也豐富多彩。然而設置中并沒有真實考慮到幼兒的需求,導致場景的布置不能有效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除此之外,還有些教師在布置場景中,許多活動材料擺放的位置較高,幼兒活動中根本無法使用。
第三,區域活動時間設置不合理、不充裕。其實區域活動作為幼兒自主活動,自主構建知識、探索知識的時間,并不一定按照既定的區域時間表進行。因為這個時間如果較短的話,幼兒肯定不盡興,或者出現被迫中斷的情況。這也使得區域活動在幼兒園中流于形式,難以起到應有的效果[2]。
第四,區域活動材料單一,缺乏探索性。區域活動目的就在于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探索知識,獲得知識,培養幼兒的探索和創新精神。但是如果區域活動的材料無法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那么就喪失了區域活動的意義。例如在科學區活動時,教師會將許多月亮的圖片掛在墻上,讓幼兒觀察。但是幼兒對掛圖上的月亮并不感興趣,而且掛圖較為單調,看完之后幼兒就會走神,無所事事。
在前文論述中,主要對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常見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可見除了教師在理念上的偏頗之外,幼兒園區域活動中還存在環境布置目標不明、時間長短設置不合理、材料缺乏探索性等等問題。因此將《指南》內容引入到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對于促進區域活動的有效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根據《指南》開展區域活動,能夠讓教師明確區域活動目標。提升區域活動質量的關鍵,在于教師對區域情境的創設。因此在《指南》指導下,可以讓教師更加明確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目標,提升對區域活動的重視度。其次在《指南》下,教師也會對個人定位進行重新地審視,將自己融入區域活動中,作為活動的協助者和參與者,通過與幼兒的互動來促進幼兒的成長。
其次,根據《指南》開展區域活動,能夠豐富區域環境與活動內容的創設。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與活動幾乎是每所幼兒園的“標配”,但是面對情境創設不合理、材料使用不科學的情況,在《指南》指導下,可以讓教師明確區域活動環境創設方法,促進區域空間布局科學合理,提升區域間的互動性、材料的多元性,使幼兒在活動中,在使用材料過程中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第三,根據《指南》開展區域活動,能夠更好地實現幼兒培養。幼兒教育必須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區域活動讓幼兒在活動與互動過程中,通過反復觀察和操作,完成知識探索和學習,因此對于促進幼兒的全面、個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針對教師區域環境創設不明確的情況,借助《指南》能夠讓幼兒園區域環境的創設更加符合幼兒的學習和認知規律,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首先,提升區域活動開展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在《指南》指導下,明確區域活動中自身的定位和作用。例如在《指南》中明確表示“允許幼兒表達自己情緒,并給予適當指導;發現幼兒不高興時,主動問明情況,幫助他們化解消極情緒”。可見在區域活動中,是幼兒自主活動的時間,因此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參與其中,協助幼兒全身心地參與到幼兒活動中。另外教師更需要細致地觀察每個幼兒的心理特點和愛好,分析他們更喜歡哪個區域活動、哪些活動材料等,進而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3]。
其次,在《指南》指導下開展區域活動,要對區域活動空間和時間進行科學統籌。一般幼兒園教室內,不僅有幼兒獨立活動空間,還要有集體活動空間,以及生活空間。因此在區域活動空間環境布置中,要以幼兒活動和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對整個空間區域進行科學劃分。不僅要美觀,而且要更加實用。例如教室內要動靜搭配,用某些道具將兩者分開。具體來說,可以將閱讀區、教學區等劃分至較為安靜的區域,而表演區、角色扮演區等則可以劃分至嘈雜區,保障每個區域的幼兒都能夠各自投入,保障幼兒區域活動的效果。在時間安排上,要避免出現區域活動過短的缺點,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來進行活動,完成學習任務。
第三,在區域活動材料的選擇與布置中,要更加具有探索性和動態性。良好的探索性,是保障幼兒積極參與區域活動的基礎。因此在材料的吸引下,幼兒更樂意與他人配合完成任務,滿足內心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促進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的發展。具體來說,在《指南》指導下,富有探索性的材料要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要有利于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鼓勵幼兒手腦并用。材料的動態性,則是指區域活動材料要經常更新,滿足幼兒求知、求新和探索的欲望,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材料的動態性,也是區域活動能夠有效、深入進行的保證。
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與活動是當前幼兒教育的熱點,但是面對教師認知與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必須以《指南》為指導,幫助教師明確區域活動的意義,進而在實踐中通過科學合理情境的創設、時間與材料的合理設置以及有效的協助,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1]鄭雅勤.淺談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策略[J].才智,2014,21:20-23.
[2]孔月琴.幼兒園區域活動的主題設計與有效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8:150-151.
[3]黃海虹.三大要素促進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開展[J].教育教學論壇,2015,35:277-278.
黃鳳華(1970),女,福建仙游人,現任職于仙游縣賴店鎮中心幼兒園,市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