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蘭鳳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梁徐中心小學,江蘇泰州 225500)
如何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
吳蘭鳳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梁徐中心小學,江蘇泰州 225500)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和綜合能力,還需要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基于這樣的情況,外界對于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越來越重視。尤其在當下,“熊孩子”惹出的事端對社會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對小學生開展有效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將高度上升到道德與法治的層面。本文主要從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出發,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多方面論述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
小學品德與社會;道德與法治;有效策略
小學不僅僅是開展基礎教學的重要階段,也是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黃金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受到外界過多的影響,對于教師正面的引導還能夠積極地接受。從現階段的社會背景來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應該跟隨時代的發展,將教學的深度和寬度提升到道德與法治的層面來,避免“熊孩子”的出現,讓學生真正健康成長、快樂生活,成為新時代優秀的小學生。那么我將針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淺談如何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任何一個學科的教學,最重要的環節就是理論教學,通過正面的理論教學能夠傳授給學生寶貴的知識,對于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安排,開展一定的理論教學。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理論教學的方法,而不是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進行灌輸。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什么是“四有新人”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一貫地對學生進行理論概念的灌輸,而是讓學生思考“四有新人”對于當代的小學生來說是有著怎樣的標準。首先,教師可以先將概念知識用通俗的話語解釋給學生,讓學生有一個較好的理論知識基礎。接著,教師可以留一定的討論時間,讓學生從各個角度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思考、交流,作為小學生要如何以實際行動來付諸實踐,從而深化對“四有新人”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方式,從理論知識的層面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讓學生用嚴苛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從而在生活中約束自己的行為,使自己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實現師生的溝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人文教學學科,需要學生來體會,而不是單純地練習,只有這樣才能從思維的層次影響學生,實現道德水平的提升。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小學生可能會因為一點點的矛盾與同學產生各種問題,從而難以處理好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這對學生今后的發展非常不利,一旦學生進入社會,這樣的問題將會影響學生的晉升和發展。于是,教師要第一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首先,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問題展開討論,能夠知道學生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幫助學生以積極的態度解決問題。同時,傳授學生為人處世的大道理,影響學生的做人、處世。接著,教師再從情感的層次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知道如何有效地處理這些人際關系,在引導的過程中還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能夠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效果。
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離不開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另一方面,實踐的情境能夠引導學生思考和感悟,從而將其中的道理融入個人的品德中來[1]。
例如,每年的3月5日,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學習雷鋒精神,教師可以改變以往的教學策略,通過實踐活動來加深學生的感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上街頭,幫助環衛工人完成力所能及的勞動,參與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理解城市清潔工作的艱辛,還能夠知道這些辛勤的勞動者背后的故事,最終能夠感悟到要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并且在生活中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為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慰問社區的孤寡老人,可以為老人帶來一些趣味性的小節目,豐富老人的業余生活;也可以做簡單的家務,減輕老人的生活負擔,從中體會到尊老敬老的優良美德。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感悟,能夠更好地提升個人的道德水平,用實踐的行動來實現進步。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是讓學生不斷體驗和感悟的過程,教師要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來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基于小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教師可以組織豐富的競爭比賽,來豐富學生的體驗。
例如,在學習雷鋒精神的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在獎懲機制的引導下,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比賽中來。而在演講比賽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豐富體驗,來談一談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是如何理解雷鋒精神的,深化對雷鋒精神的感悟。其次,學生還要談一談作為當代優秀的小學生,要付出怎樣的實踐活動來繼承和發揚雷鋒精神,這樣能夠使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做出自己應有的努力。通過這樣的方式,以競爭比賽豐富學生的體驗,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對于小學生來說,人生經歷還比較少,有很多事情還沒有遇到,教師則需要有預見性的眼光,設置各種各樣的情境,來引導學生體驗,拓寬學生的視野[2]。
例如,學生進入青春期,往往會有叛逆的心理,會因為各種小事與家長產生不同程度的矛盾,然而小學生離這樣的時期還有一定的距離,教師則可以未雨綢繆地創設情境來讓學生體驗。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系統加入各種素材,進行外界情境的設置,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隨后再通過言語及心理的引導讓學生以一種青春期的心態來思考。學生面對這樣的問題情境,能夠充分展開思考,如果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出現一點錯誤,教師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能夠知道如何正確處理好各種關系,以及懂得尊重來自各方面的愛,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通過這樣的方式,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充分思考,拓寬學生的視野。
在小學階段開展品德與社會教學有著不可替代的教學作用,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通過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今后的發展確定一條寬廣光明的道路。在今后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重視教學活動的開展,從時代背景出發,加強對道德與法治層面的引導,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時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識,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一個較好的思想基礎。

[1]李傳洪.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實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08):66-67.
[2]黃水平.“取之生活,回歸生活”——小學品德與社會的生活化課堂的形成[J].新課程(上),2016,(12):175.
吳蘭鳳(1973),女,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