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燕
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吉蘭泰醫院婦產科,內蒙古阿拉善盟 750306
產科因素對產后盆底的影響及盆底康復治療的近期療效觀察
王雪燕
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吉蘭泰醫院婦產科,內蒙古阿拉善盟 750306
目的觀察產科因素對產后盆底的影響及盆底康復治療的近期療效。方法回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該院產科分娩的101例足月產婦臨床資料,按分娩方式不同分2組,陰道分娩組56例,剖宮產組45例,均行盆底肌力、陰道壓力、盆腔器官脫垂檢查,待篩查出盆底肌力<4級、POP或SUI癥狀患者后均行盆底康復治療,比較產后盆底檢測情況及近期療效。結果101例產婦中篩查出60例患者,治療后肌電壓(13.46±5.17)μV、Ⅰ類肌纖維肌力(4.38±1.01)級、Ⅱ類肌纖維肌力(4.08±1.21)級均比治療前有所改善(P<0.05)。結論分娩可致產婦產后盆底、陰道肌力減小,增加肌肉疲勞,導致POP及SUI;通過盆底肌康復治療可提高產后肌力及肌電壓,恢復盆底功能。
產科因素;產后盆底;盆底康復;療效
女性盆底組織受損后,可致盆腔臟器功能障礙,引起系列臨床癥狀,臨床稱為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疾病(PFD),而壓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脫垂(POP)等是PFD常見病癥[1]。PFD的誘病因素諸多,妊娠、產次、分娩等是影響產后盆底功能的公認產科因素。目前,PFD的最佳途徑是盆底康復治療,它是以盆腹動力學、盆底電生理為診治依據的。該院產科對收治的101例足月產婦進行回顧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對產后盆底的影響以及盆底康復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回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該院產科分娩的101例足月產婦臨床資料,按分娩方式不同分2組,陰道分娩組56例,年齡20~32歲,平均(25.13±6.21)歲,孕周 38~43 周,平均(42.03±0.54)周,產前體質量 24~30 kg/m2,平均(27.98±3.82)kg/m2;剖宮產組 45例,年齡 22~34 歲,平均(24.36±5.27)歲,孕周 37~41周,平均(40.11±0.36)周,產前體質量 25~32 kg/m2,平均(26.17±2.14)kg/m2;兩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
1.2.1 問卷調查 由專業產科醫生設計問卷調查表篩查產婦盆底功能,護士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年齡、體重、妊娠、分娩等。
1.2.2 盆底肌力檢測 徒手兩指在產婦宮頸的后穹窿位置掛鉤,接觸盆底深層肌肉進行判斷;采取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檢測產婦盆底疲勞度、肌力及陰道壓力。利用盆腔器官脫垂量化檢測診斷盆腔器官脫垂狀況。1.2.3盆底康復治療 治療對象:盆底肌力<4級、POP或SUI癥狀患者,POP-Q評分≥Ⅰ度且陰道前后壁膨出、子宮脫垂者,產后SUI癥狀者。治療方法:電刺激+生物反饋+盆底肌鍛煉,2 次/周,30 min/次,1 療程 10~15次。①電刺激+生物反饋:排空大小便,半臥位,探頭置入陰道內,電刺激從0 mA緩慢調高電流強度,保證盆底肌肉收縮明顯且無不適感,配合生物反饋訓練,30 min/次,2次/周,治療2個月。②盆底肌訓練:指導產婦盆底肌、肛提肌持續收縮,提肛10 s,放松10 s,15 min/次,5 次/d,治療 2 個月。
SPSS 21.0統計學軟件統計數據,正態計量資料()表示組間比用t檢驗,計數資料[n(%)]表示,行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Ⅰ類、Ⅱ類肌纖維肌力異常率及陰道壓力異常率比較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產后盆底Ⅰ類、Ⅱ類肌纖維肌力異常及陰道壓力異常情況比較[n(%)]
經篩查101例產婦中有60例盆底肌力<4級、存在POP或SUI癥狀。治療后的肌電壓、Ⅰ類肌纖維肌力、Ⅱ類肌纖維肌力均比治療前有所改善(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盆底肌肌力及肌電壓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盆底肌肌力及肌電壓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aP<0.05。
時間 肌電壓(μV)Ⅰ類肌纖維(級)Ⅱ類肌纖維(級)治療前(n=60)治療后(n=60)6.79±3.14(13.46±5.17)a 1.21±1.46(4.38±1.01)a 1.72±1.84(4.08±1.21)a
盆底肌的作用在于維持盆底生理及功能,盆底肌肉纖維有Ⅰ類、Ⅱ類兩種肌纖維,Ⅰ類肌纖維用于支持盆腹腔,位于深層肛提肌,強直收縮、收縮長久且不易疲勞是其功能特點;Ⅱ類肌纖維用于盆腹腔運動,位于淺層會陰肌肉,階段行收縮、短暫快速且易疲勞是其功能特點[2]。該研究結果顯示,陰道分娩組與剖宮產組的Ⅰ類、Ⅱ類肌纖維肌力異常率及陰道壓力異常率比較均無統計差異;提示陰道分娩、剖宮產對產婦產后盆底均具影響。陰道分娩會傷及盆底的筋膜、韌帶,促使會陰發生撕裂或損傷肛提肌,使支配盆底組織的神經受到壓迫,從而損害盆底肌、尿道括約肌部分神經,繼而破壞盆底組織支持功能,損傷盆底結構[3]。產婦陰道分娩時,胎兒過大延長第二產程或導致難產,需器械助產,使盆底組織伸展,導致盆底肌纖維斷裂,傷及神經組織,引起盆底結構損害及功能障礙[4]。該研究篩選出的60例患者通過盆底康復治療后,肌電壓、Ⅰ類肌纖維肌力、Ⅱ類肌纖維肌力均比治療前有所提高;表明盆底康復治療盆底功能障礙的效果顯著。通過盆底肌訓練,可增加陰道、尿道、肛門肌肉肌力的控制效果,提高控尿能力,改善盆底血循環,使盆底肌肉張力提高,防止骨盆脂肪下沉,預防POP/SUI發生[5]。通過在陰道內置入探頭來監測盆底肌肌肉電信號,將模擬視覺信號反饋于患者,對盆底的肌肉、神經予以電刺激,可增強盆底肌肉的彈性、收縮,有助于指導患者盆底肌的正確收縮,以達到治療目的,幫助患者盆底肌肉的自控收縮與舒張[6]。
綜上所述,產后盆底可受到分娩的影響,通過盆底康復治療,能有效改善產婦盆底功能障礙。
[1]徐慧,楊霞,肖志英,等.不同分娩方式及產科因素對盆底功能障礙的影響[J].江西醫藥,2016,51(8)∶810-812.
[2]孫智晶,朱蘭,郎景和,等.產后盆底康復鍛煉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預防作用[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5,50(6)∶420-427.
[3]葉茜,鈕琳瑋,趙玲,等.產婦盆底功能情況調查及產科因素對盆底功能的近期影響分析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6,32(11)∶843-846.
[4]姜智慧,夏玉娟,薛華,等.產科因素對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發生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6,20(4)∶703-706.
[5]李明群,董金菊,王華,等.生物反饋電刺激結合盆底訓練在產后盆底康復的臨床意義[J].浙江臨床醫學,2015,17(12)∶2086-2088.
[6]李世瓊,劉麗娜,勾青,等.盆底康復技術對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防治作用[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7,23(4)∶546-548,552.
R9
A
1004-6569(2017)06(b)-0083-02
2017-05-04)
王雪燕(1972-),女,內蒙古人,研究方向:孕產婦特有的生理、病理變化及康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