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萍
鄆城縣醫院兒科,山東菏澤 274700
小兒手足口病口腔病變的觀察與護理分析
張艷萍
鄆城縣醫院兒科,山東菏澤 274700
目的觀察小兒手足口病口腔病變臨床特征以及護理方式。方法選擇2016年3月—2017年3月來我院治療手足口病口腔病變的患兒80例作為研究對象,遵循隨機分組原則,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了解病變特征的基礎上加入針對性護理,比對兩組患兒恢復情況、家長護理滿意度。結果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兒進食時間、口腔潰瘍好轉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小兒手足口病口腔病變護理過程中加入針對性護理方式,能夠有效提升患兒恢復速度與家長護理滿意度,可應用。
手足口病;口腔病變;臨床特征;護理方式
手足口病口腔病變屬于臨床兒科常見傳染病,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呈現爆發性流行,患兒主要表現為手部、足部、臀部等位置出現大面積紅色斑丘疹,部分患兒伴有皰疹樣,還會影響到患兒的舌部、咽喉部、口腔黏膜[1],可導致患兒拒食,阻礙患兒健康成長。因此,該文重點觀察小兒手足口病口腔病變臨床特征以及護理方式,數據結果整理如下。
該文研究對象為2016年3月—2017年3月來該院治療手足口病口腔病變80例的患兒,遵循隨機分組的原則,劃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40例患兒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5個月~5歲,平均年齡(2.13±0.64)歲,疾病類型:10例腸道病毒71型、30例科薩齊病毒A組;觀察組40例患兒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4 個月~4 歲,平均年齡(2.21±0.49)歲,疾病類型:11 例腸道病毒71型、29例科薩齊病毒A組。比對兩組患兒數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比較(P>0.05)。
對照組患兒實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兒在觀察患兒臨床癥狀變化情況的基礎上,加入針對性護理方式,具體分為以下幾方面。
1.2.1 針對性飲食干預 手足口病口腔病變患兒口腔病理會出現不同變化,應結合患兒年齡,給予針對性飲食干預[2],使得患兒在治療護理過程中獲得充足營養,改善患兒預后,叮囑家屬讓患兒攝入高蛋白、高熱量、流質型食物,禁止患兒食用刺激性、辛辣食物。對于疼痛較為強烈,不愿意進食的患兒,須給予營養液支持。對于母乳喂養患兒,須指導患兒母親正確喂養。
1.2.2 口腔針對性護理 手足口病口腔病變患兒的口腔會出現潰瘍、疼痛,影響到患兒進食,護理人員應加入口腔針對性護理,使用口腔清洗液,如4%碳酸氫鈉溶液、0.3%過氧化氫溶液等,結合患兒實際病情變化情況、年齡,選擇適當的清洗液類型。患兒伴有較為明顯的口腔潰瘍疼痛[3],為避免患兒不小心搔抓導致的口腔破潰,應修剪好患兒指甲。對于年齡較大的患兒,護理人員可用溫和的語言,叮囑患兒不要搔抓口腔等患病位置,按時用清洗液清洗患兒的口腔,4次/d,對于不配合清洗的患兒,應要求家屬陪伴進行輔助清洗,把病床床頭抬高約20°,適當將患兒的頭部偏向一方,于患兒較高側口角經由注射器注入清洗液,完成清洗后,囑咐家屬在短時間內不要給患兒喂食。同時,對于口腔潰瘍患兒,可將維生素B2片、維生素C片、制霉菌素片或者甘油碾粉后用無菌棉簽蘸取后涂抹于患兒口腔黏膜的潰瘍位置。在涂抹過程中需使用輕柔的力道,通過滾動的方式,避免傷害到患兒,保障護理的舒適性。
1.2.3 其他基礎護理 在飲食干預、口腔護理的過程中,應加入其他基礎護理,具體分為以下幾方面:消毒隔離,疾病的傳染性較強,如果在治療、護理中出現其他疑似病例,應及時對其消毒隔離。確診之后,護理人員應立即消毒患兒接觸過的東西,包括醫療器械、手部等,防止醫源性傳染。通過含氯毒劑消毒患兒日常衣物、生活用品,清理患兒分泌物、排泄物[4],借助紫外線消毒病房,消毒過程中應保護好患兒。同時,在護理過程中須特別關注患兒病情變化情況,當前仍未形成統一的治療模式,常規治療易引起肺炎、心肌炎等多種并發癥問題,護理人員必須按時監測患兒生命體征,如果發現患兒出現肌張力異常、驚厥等癥狀,必須立即上報醫生,采取針對性治療護理方式。
觀察兩組患兒恢復情況,包括進食時間、口腔潰瘍恢復時間。
采取問卷調查方式,評估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問卷分為口腔針對性護理、飲食干預、基礎護理、護理質量等模塊,總分共計100分,根據總分高低分為3個等級,60分以下為不滿意、60~80分為滿意、80分以上為特別滿意。總護理滿意度=[(特別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
借助SPSS17.0統計學軟件統計、處理兩組患兒臨床資料,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兒進食時間、口腔潰瘍恢復時間分別為(2.17±0.84)、(3.15±0.34)d;對照組分別為(4.95±0.75)、(5.68±0.67)d,均明顯長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特別滿意、滿意、不滿意例數分別為32例、7例、1例,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對比[n(%)]
根據傳染病分級,小兒手足口病口腔病變屬于丙級傳染病,傳染速度快、影響范圍大、對患兒危害大,患兒多表現為口腔滲出分泌物、大面積皰疹液、口腔潰瘍等,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患兒死亡[5]。因此,護理人員必須結合患兒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護理方式。根據該文研究成果證明,觀察組患兒進食時間、口腔潰瘍恢復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達97.50%,說明針對性護理方式的效果優于常規護理。針對性護理強調以患兒為中心,護理人員應結合患兒病情變化情況,合理運用口腔護理、飲食干預等措施,提升患兒整體康復速度。
綜上所述,在小兒手足口病口腔病變中加入針對性護理方式,不僅能夠有效縮短患兒進食時間、口腔潰瘍恢復時間,還可提升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可推廣。
[1]宋鳳美.循證護理在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3)∶125-129.
[2]伍中華.舒適護理模式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0)∶214-215.
[3]楊群燕,魯月.干擾素、丙種球蛋白治療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腦炎的療效及病情改善時間對比研究[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15(2)∶162-164.
[4]郭麗紅.個性化護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護理中的應用[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6,37(2)∶144-146.
[5]陳敏,吳愛芳.個性化綜合護理輔助磷酸奧司他韋治療小兒手足口病 120 例[J].中國藥業,2015,31(17)∶128-129.
R68;R473.72
A
1004-6569(2017)06(b)-0123-02
張艷萍(1976-),女,山東鄆城人,本科,研究方向:兒內科護理。
2017-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