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明
新泰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新泰 271200
新泰市2005—2015年急性遲緩性麻痹病例監測分析
韓明
新泰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新泰 271200
目的分析新泰市2005—2015年急性遲緩性麻痹(AFP)的流行特征。方法對新泰市2005—2015年急性遲緩性麻痹(AFP)病例進行分析。結果總病例56例,6~8月份發病27例,占全年發病的48.21%,1~4歲年齡組發病29例,占全部病例的51.79%,男女發病性別比為1.95∶1。結論新泰市2005—2015年15歲以下兒童AFP病例報告率年均為2.61/10萬,流動人口是監測工作的重要環節,對流動兒童的常規免疫工作仍需進一步加強。
急性遲緩性麻痹(AFP);監測;分析
急性馳緩性麻痹會導致肢體癱瘓等疾病,癱瘓呈弛緩性不對稱分布。要想保持無脊灰狀態,就需要對加強急性遲緩性麻痹(AFP)病例監測,及時發現可疑病例。新泰市自1991年建立起了AFP病例的監測系統,監測的質量每年都有提高,監測得到的各項指標均達到了WHO無脊灰證實標準,1991年起無脊灰野毒株引起的脊灰病例,2000年完成了消滅脊炎的驗證工作[1]。該研究將對新泰市2005—2015年急性遲緩性麻痹(AFP)病例監測情況進行分析。
該研究中的資料選?。菏菑?005—2015年度全新泰市的AFP病例監測系統收集到的個案調查表和采樣單以及送檢表,病毒學監測資料是從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脊灰實驗室搜集的檢驗報告。人口資料是從新泰市統計局搜集的。
該研究基于從監測的及時性以及質量控制標準衡量的結果,來對相關資料來進行了描述流行病學的統計分析。
新泰市2005—2015年AFP監測指標完成情況,見表1。

表1 新泰市2005—2015年AFP監測指標完成情況
2.2.1 地區的分布情況 56例病例的分布情況:全市中17個鄉鎮均有病例分布(共20個鄉鎮),其中,5例以上的有2個鄉鎮;3~5例的有3個鄉鎮;3例以下的鄉鎮有12個;0例病例報告的有3個鄉鎮。
2.2.2 時間分布 56例AFP病例中在1月份發病例數為3例,2月份發病為2例,3月份發病為5例,5月份發病為7例,6月份發病為8例,7月份發病為10例,8月份發病9例,10月份發病6例,11月份發病6例,其他月份無發病。6~8月份發病27例,占全年的48.21 %。
2.2.3 年齡、性別分布 56例AFP病例中發病最小年齡7個月,最大年齡為14歲,其中0~組3例,1至4歲組29例,5至9歲組18例,10至14歲組6例。男性為 37 例,女性為 19 例,性別比為 1.95∶1(男∶女)。
56例病例中,脊灰疫苗注射3次以上(含3次)共52例,免疫史情況不詳的為4例(均為外來流動兒童)。
56例AFP病例在全部采集雙份合格標本后,經過試驗都沒有分離出脊灰野病毒。
以衛生部AFP病例分類的標準為依據[1],AFP專家的診斷以及小組討論后,該研究中56例病例均是非脊灰AFP病例。其中足趾畸形16例,占總數的28.57%;足外傷14例,占總數的25.0%;足外翻12例,占總數的21.43%;手足口病6例,占總數的10.71%;馬蹄足3例,占總數的5.36%;足部肌病3例,占總數的5.36%;原因不明性癱瘓2例,占總數的3.57%。
15歲以下兒童的AFP病例報告率在1.53/10萬~5.36/10萬之間,年均AEP病例報告率是2.61/10萬,均達到了WHO和衛生部規定的要求。
56例AFP病例中48 h內調查率和14 d內雙份合格標本采集率以及標本7 d內送達省疾控中心及時率均為100.00%。
56例AFP的病例中麻痹出現0~1 d就診的17例,占總數的30.36%;2~7 d就診的26例,占總數的46.43%;7~14 d就診的13例,占總數的23.21%。
56例AFP報告病例中,有15例省級醫院報告,12例地市級醫院報告,26例縣級醫院報告,2例鄉鎮衛生院報告,1例村級衛生室報告。
在我國維持無脊灰工作,首要任務是防止脊灰病毒的傳入,早在2000年,包括中國在內的WHO西太平洋區就已經宣布為無脊灰野病毒地區,但在與我國接壤的部分國家仍然有脊灰野病毒流行,所以任務非常艱巨[2]。從1991年開始,該市連續22年里,無脊灰野毒株引發的脊灰病例中15周歲以下(含15周歲)兒童的AFP報告率為年均2.61/10萬,這就表明該市的AFP病例監測系統敏感。鄉村兩級醫療單位共報告AFP病例3例,占報告總數的5.36%,這就說明在新泰市的醫療單位在首診時應還有著誤診及漏診的可能性,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工作人員必須強調疫情報告的重要性;與此同時要加強對基層業務人員的專業培訓,以此來提高整體診斷水平。全市的監測系統質量是符合規定的,這從AFP監測系統的各項質量指標均達到了100.00%中可以看出。4例外來流動兒童AFP的發病及免疫史不詳,提示流動人口是監測工作的重要環節,基于此,對流動兒童免疫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堅決杜絕免疫空白。常規免疫接種工作以及強化免疫工作仍需繼續努力,另外需要加強對特殊人群中兒童的管理,提高AFP檢測系統的靈敏性,也將是該市對無脊灰工作成果的保持與鞏固的重點工作。
[1]迮文遠.計劃免疫學[M].2版.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238.
[2]溫寧,李黎,夏偉,等.中國2004年急性遲緩性麻痹病例監測系統運轉情況分析[J].中國計劃免疫,2005,11(6):423-425.
R186
A
1004-6569(2017)06(b)-0197-02
韓明(1970-),男,本科,主管醫師,主要從事免疫規劃管理和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2017-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