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
摘 要:目的:對手術室護理教學中應用三級護理教學管理模式的實際效果進行研究。方法:選擇2016年4月~2017年4月間在我院手術室實習的護士共58名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對照組使用常規的教學模式進行指導學習、觀察組在對照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使用三級護理教學管理模式,在教學結束后,對比兩組實習護士生的理論課程成績以及實踐技能水平。結果:在理論成績以及實踐技能水平方面,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手術室護理教學中運用三級護理教學的管理模式能夠有效的提高實習護士生的理論課程成績以及實踐技能水平。
關鍵詞:三級護理教學;管理模式;手術室護理教學
手術室工作屬于一種特殊性質的工作崗位,有所涵蓋的專業知識廣、實踐性強、機械設備多、工作的人員較復雜、在工作中的所有醫護人員要求遵守嚴格的無菌操作等特點[1]。護士畢業之后由實習護士向護士的轉變過程中重要的階段就是手術室護理教學,同時實際病房與手術室護理的實習內容存有較大的差別[2]。本次研究中對三級護理教學管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學教學中的實際效果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資料。選擇2016年4月~2017年4月間在我院手術室實習的護士共58名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29例,男2名,女27名,年齡(19~23)歲,平均年齡(20.34±1.34)歲;對照組29例,男3名,女26名,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20.14±1.23)歲。將兩組護理的性別、年齡等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二)方法。對照組護士實習生應用常規教學模式,觀察組護士實習生在對照組的教學基礎上應用三級護理教學管理模式。具體方式如下,一級管理:手術室護士長負責全面的帶教管理工作,組織帶教老師之間進行教學技巧以及教學方式的交流學習,同時對國內外最新的護理進展要充分了解。二級管理:教學任務以及教學計劃的落實均由帶教組長進行負責,以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為原則進行教學,同時制定出科學、有效的帶教計劃,在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時的解決,指出護士實習生的不足,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同時負責后期護士實習生的考核、三級管理:由帶教老師進行“一對一”的方式進行教學,負責實際護理操作以及手術室相關理論知識的教學工作,在此過程中對護士實習生不定期的進行實際操作技能以及專業理論知識進行考核,根據護士實習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強化補充,解答護士實習生所提出的各種問題。
(三)觀察指標。在兩組護理實習生實習結束后,帶教組長對其進行手術室實際操作技能以及理論專業知識的考核。
(四)統計方法。將數據納入SPSS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觀察組的技能、理論考試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三、討論
在醫院中手術室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環境,在手術中的病人都是急需救治患者或者危急重癥患者,因此在手術室護理教學順利的開展中有一定的難度,同時在手術室中的護理人員必須要具備嫻熟的護理技能操作水平以及全面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以及較強的責任心,因此對護士實習生進行全面、科學、有效的手術室護理教學非常重要[3]。
三級護理教學的管理模式通過三個層面的管理,實現層層監督、管理的教學模式,能夠達到最佳的分配情況,使得手術室護理教學的效果以及教學質量不斷的進步優化,在手術室護理教學對三級護理教學模式的應用中,首先是護士長對帶教護士的直接管理,使得帶教隊伍能夠不斷的優化,負責指導護士實習生的帶教人員均為具有先進理念、豐富經驗的護士;在二級管理中,根據護士實習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以及詳細的教學計劃,并由專人進行監督管理,對護士實習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查以及督促[4]。本次研究中使用三級護理教學管理模式的觀察組護士實習生的理論知識以及操作技能水平明顯的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理教學中運用三級護理教學的管理模式能夠有效的提高實習護士生的理論課程成績以及實踐技能水平。
參考文獻:
[1]趙香鳳.三級護理教學管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7):61-62.
[2]蘇練金.三級護理教學模式在手術室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8):48-48.
[3]劉丹陽.三級護理教學管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13):182-183.
[4]王妍.三級護理教學管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7,23(9):171-1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