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貞+孫文濤
摘 要:高校志愿服務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并已成為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本文將大學生志愿服務與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結合起來,以高職院校為切入點,結合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實際情況,進行量化問卷數據分析,對志愿服務進行研究,從志愿服務活動和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關系、存在的問題、實現的途徑等方面進行研究,增強志愿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開辟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新視角。
關鍵詞:高職院校;志愿服務活動;綜合素質;大學生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作出重要指示,培育大學生成長成才成為高職院校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關注點和重要著力點。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作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型載體,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喜歡和青睞,新形勢下將高校志愿服務活動與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結合起來,對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大學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層次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院校志愿服務活動現狀
為準確了解高職院校志愿服務活動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影響,我們按照隨機抽樣的方式通過網絡問卷的方法對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進行了調研,隨機抽取了來自旅游學院、信息學院、藝術學院、商學院共四個院系的187名學生。
(一)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現狀
總體來說,高職院校學生大部分人都會有機會做志愿服務活動,大多數學生的眼中參與志愿活動不是一件排斥的事情,超過80%的學生表示,如果有學校組織的大型活動會參加。
在志愿服務活動的時長及頻率上,高職院校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頻率是較高的,有54.01%的學生表示一個學期參加兩次或三次的志愿服務活動,會經常性的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但是大部分學生每年參與的志愿服務活動總計時長卻低于60小時。總體而言,當代大學生參與志愿活動大多是循規蹈矩的,但是也不乏有形式大于內容的志愿服務活動。
(二)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在不同因素影響下的差異性
在性別上,高職院校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目的動機、參與志愿服務的頻率、參與志愿服務的原因等與大學生的性別并無明顯的聯系。但是男、女生在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類別上還是有些許差異。男生更傾向于參加“幫扶弱勢群體”類活動,也體現了男生天生具有扶弱的本性以及參與事情的擔當。
在專業方面,不同的專業對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選擇、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原因等沒有明顯影響差異,但是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熱情和素質體現還是會有明顯差異。文科學生注重自身的內在修養,希望得到預期的尊重和認可,說明專業因素會影響志愿服務活動的熱情差異,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心理需求。
二、高職院校志愿服務活動與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關系
通過問卷調研,我們得出高職院校志愿服務活動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是有影響的,且有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對自身綜合素質有較高的提升作用。
(一)志愿服務活動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影響
高職院校志愿服務活動對大學生的在理論學習、社會交往、社會責任心、未來就業及自身思想道德等綜合素質有著不同程度的積極影響,志愿服務活動與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有著緊密的關系,高職院校志愿服務活動對大學生影響主要表現在三方面:思想政治素質、實習實踐能力、培養專業技能。
1.提高思想政治素質
調研中,45%的同學認為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可以增強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感,同學們普遍認為“志愿工作的時候很認真,日常生活中也有樂于助人意識”,說明參加志愿服務活動能夠提升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的樂于助人意識,指引大學生樹立與人為善意識、樂于助人意識及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對大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良性的發展,并且對大學生學習生活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對綜合素質影響具有多方面、多角度的影響,且影響大多數都是積極樂觀的。
2.提升實習實踐能力
62%的同學認為參加志愿服務可以在就業過程中提高個人的實踐能力,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對大學生的個人實踐能力有著很大的增強作用,個人實踐能力增強有助于工作熱情、工作能力及個人自信心的提高,通過志愿服務活動還有助于自身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
3.通過理論學習提升專業技能
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利于學生通過理論學習提升相關專業技能,參與志愿服務活動與大學生的理論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對大學生的學習研究有促進作用,而且結合本專業的志愿服務活動更有利于同學們了解本專業的理論,有助于促進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正如“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告訴我們理論研究需要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才能深入系統的理解研究。
(二)志愿服務活動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影響因素分析
1.志愿服務活動本身具有積極意義
結合問卷調查,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影響,首先在于志愿服務活動本身具有積極作用,出發點是有利于社會、有助于他人的,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有凝聚力,有社會關注的價值觀,也就是活動總體的中心思想,有助于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三觀價值,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會讓大學生身心收獲尊重和認可,內心充實,心情愉悅,是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
2.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有利于學生對專業理論的學習和系統的研究,志愿服務活動室高職院校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載體。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組織的豐富多彩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自身創造力和組織能力,激發大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讓大學生接觸到社會不同階層的人,認識到志愿服務的重要性,了解到不同階層人們的需求和生活狀態,從而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等。
三、高職院校志愿服務活動未來的發展
(一)志愿服務活動存在的問題
學生參與動機不單純。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主要動機一是幫助他人,服務社會;二是豐富自己的經歷;三是拓展人際關系提高個人綜合能力。數據直觀的說明了大學生們以集體利益為最高利益,彰顯了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最基本的較高的個人思想水平。但是依然存在著受學校要求以及制度規定限制的成分,這依然是現在進一步推進志愿服務活動中的一個影響因素,高校需要進一步落實志愿服務活動的激勵機制,大力表彰志愿服務,爭取以此為跳板,為社會樹立志愿精神。
志愿服務活動組織不嚴謹。根據調查反饋,影響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熱情的因素主要是組織不嚴謹安排不合理,活動地點太遠,活動沒有真正的幫助到別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志愿組織的合理安排。這提示我們志愿活動組織者在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時一定要結合志愿者的需求充分考慮方案可實施性。
(二)志愿服務活動發展的改進措施
結合學生需求組織相應志愿服務活動。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更愿意去敬老院幫助孤寡老人,去聾啞學校幫助小孩子重獲生活希望這一類關懷他人的志愿服務活動,說明了大學生在做志愿服務活動時更傾向于助人這一方面,雖然支教也屬于助人范圍但是由于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相對來說比例較低。
建立健全志愿服務活動長效激勵和保障機制。志愿服務活動在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綜合素質提升都產生著較大的影響,但志愿服務活動從宏觀上、微觀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解決,這將會影響志愿服務的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首先、要呼吁社會人士給予大學生志愿者足夠的尊重,讓志愿者充分實現自我價值,從而更有激情的投入到志愿服務工作中去,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在精神或物質上給予一些適當的鼓勵,保障高校志愿服務活動能夠長期有序發展和推進。
參考文獻:
[1]于子恒,王為正.高校青年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2014.
[2]羅公利,張立海,楊有才.青年志愿者行為動機的實證研究——以山東省高校學生為例.青年研究[J],2012.
[3]廖懇.論志愿服務的社會功能及其形成.青年與共青團工作[J],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