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志剛
【摘 要】:香樟屬于樟科,別名也叫木樟、烏樟,屬于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香樟樹,是一種常綠的喬木,其具有較強的適用性,生長比較快,而且壽命比較長。本文主要對香樟樹特征特性進行概述,通過對其進行種植的效益進行分析,從對其施肥、育苗、播種、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對栽培的技術進行總結,從而達到對香樟樹進行優質栽培的效果。
【關鍵詞】:香樟樹;特征特性;栽培技術;分析
【前言】:
香樟是一種樟屬植物,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代表樹種。香樟樹的熟知優美、形態較蒼勁灑脫、枝繁葉茂,在對城市進行綠化的時候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香樟樹的木材不易被腐爛,具有較好的防蟲效果,而且香樟樹的木材紋理比較細致,進行保存的時候變形比較小,也經常被用作家具、建筑的材料,屬于經濟型木材。因此,香樟樹對我國發展的許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響。通過對其特征特性進行分析研究,從而使香樟樹的栽培技術不斷地得到優化。
1.香樟樹特征特性
1.1植物特征
香樟樹,屬于樟科,樹冠比較龐大,形態呈現廣卵形,香樟樹幼時樹皮呈現綠色,比較光滑,老時樹皮呈現灰褐色,或者是黃褐色,且縱向有不規則的裂紋。樟腦樹的葉,主要呈現卵形或者是卵狀橢圓形,長約6-12cm,下側出現細微的白粉,花序生長在新枝葉的腋處,花比較小,呈現淡黃綠色。香樟樹的果實接近于球形,直徑約6-8cm,成熟之后顏色呈現紫黑色。花期一般是在4-5月,果期為8-11月,主要盛產于長江流域以南,喜歡光照,以及溫暖濕潤的氣候,主要適合的土壤是深厚、肥沃、濕潤以及微酸性的中砂壤。一般都是以播種繁殖為主,有時候也會軟枝插秧。
1.2生物學特性
香樟樹所生存的區域比較廣,一般在年均溫在16℃以上,最低溫達到-7℃以上的地區也可以生長,喜歡光照,稍微耐蔭,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不喜嚴寒,對于生長土壤的實際肥力要求不高,喜歡水濕,進行移植的時候,需要確保土壤的濕度,但是不能出現水澇,這樣容易導致樹根因缺氧而死,但是不喜歡干旱,瘠薄以及鹽堿土。香樟樹的主根比較發達,根系比較深,具有較強的抗風能力,同時根系具有較強的抗風能力。生長速度中等,樹形主要呈現傘形,可以用來遮陰避涼。存活期極長,可以生長成百上千年。
2.栽培技術
2.1整地施肥
在進行移栽之前,需要對種植的地塊進行選擇,在剛進入冬季的時候,以及在播種之前的第一次耕耙的時候,都需要進行施足基肥,。一般施腐熟廄肥加20-30t/hm2或過磷酸鈣100-600 kg/hm2、碳銨500-800 kg/hm2。
2.2育苗
(1)育苗時間:一般在進行育苗的時候在10-12月,對成熟的香樟樹種子進行采收,并和適量的沙子進行混合,之后將其進行貯藏,在第二年的3月初的時候進行催芽播種。
(2)催芽:為了使種子能夠更好的發芽,就需要在3月進行播種之前進行催芽處理。在進行催芽的時候一般會用50℃的溫水對種子進行浸泡,當水溫降低之后,就再換50℃的水對種子進行重復浸泡,一般需要重復浸泡3-4次,一般種子在浸泡后會提前10-15天發芽。
(3)育苗管理:在培育的幼苗出土以后,需要及時的揭去幼苗上的稻草以及地膜。等幼苗長出多片樹葉的時候,需要進行定苗,定苗一般在幼苗的高度達到10cm左右時進行,宜留苗30萬株/hm2左右。
2.3播種
播種地一般以庇蔭以及避風的環境為最佳,進行播種的時間一般為2月份左右。進行播種的時候一般采用條播的方法,在高為35-50cm、寬為1.2m的高床上,進行行距為20cm左右的條播,播種量一般為150-200kg/hm2。為了使苗床的保濕以及保溫效果得到有效的促進,需要對播種后的苗床進行稻草或者是地膜覆蓋,從而便于種子進行發芽。
2.4移栽
對于育苗進行移栽,一般在3月的下旬到4月的上中旬,移栽的密度為2萬株/hm2。對于育苗需要隨起隨移,在進行移栽之后,離地10cm左右的地方進行截干,一般芽長到10cm的時候,就可以定幼苗的主干,并將多余的枝芽進行去除,只要留一個比較粗壯的枝芽就可以了。冬季需要對床面進行施廄肥30t/hm2。在7月份的時候對其進行松土除草,對其肥水的管理進行加強,直到11月底,停止肥水的供應。一般香樟樹一年的樹苗就可以生長到50cm以上,地徑的長達到0.7cm以上。三年的苗木的胸徑就可以生長到3cm以上。
2.5病蟲害防治
(1)病害防治。香樟樹發生病害的主要特點以及防治的方法有以下幾點:白粉病。被白粉病所害的嫩葉的背面的主脈附近經常會出現灰褐色的斑點,之后蔓延到整個背面,并在背面出現一層白粉,嚴重的時候嫰枝以及枝干上也會出現白粉。一般這種病害高發區域的環境溫度比較高、濕度也比較大,或者是苗木密度比較大的田塊中,特別是苗圃中的幼苗特別容易發生。主要的防治方法為:對苗圃的管理需要進行加強,并保持環境的清潔度,對于幼苗生長的密集區域內進行適時的疏苗。對于苗圃中的病株需要及時的進行拔除或者是燒毀,如果白粉病出現嚴重的時候,需要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每隔10天進行噴1次,連續3-4次。黑斑病。這種病害的病株一般呈現從苗尖到根部都會變成黑褐色,并且死亡。這種病的高發期一般在幼苗長出1-4片葉子的時候。防治方法:對進行播種的土壤、種子、覆蓋物等,嚴格的進行消毒,如發現病株,需要進行及時的拔除或燒毀。黑斑病發嚴重的時候,避免該病進行傳播,需要用0.5%高錳酸鉀或福爾馬林噴霧,連噴2-3次。
(2)蟲害防治。香樟樹發生蟲害的主要特點以及防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樟天牛。主要的防治方法:一般5月的上旬到6月的上旬是病蟲樟天牛的產卵期,用鉛絲刷將害蟲的產卵疤痕進行去除,或者進行刺卵或初孵幼蟲,從而使蟲害的密度得以降低。樟葉蜂。主要是對樹冠上的嫩葉進行吃食,對于數木的健康成長具有嚴重的影響。樟葉蜂的危害時間比較長,而且在一年之內進行繁殖的次數比較多,這對生苗易受到嚴重損害,而后枯死。防治方法:主要是在幼蟲的盛發期對其用20%吡蟲啉800-1000倍液噴灑樹葉,如果林地面積比較大,樹高林密,也可以用菊酯類煙霧劑防治,配比為1:20,適合在無風的傍晚進行使用。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對香樟樹的特征特性進行綜合分析,并對香樟樹的施肥、育苗、播種、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對栽培的技術進行總結,從而使香樟樹的栽培效果達到最佳,并為城市的綠化以及后期的運用提供最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應龍.香樟樹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2):213,234.
[2]劉運新.香樟樹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23):199-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