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之蝶
500億元
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11月20日下午6時57分,中國電影年度票房500億元,用324天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觀影人次達到14.48億,同比增長19%。國產影片票房262億元,占比達到52.4%,進口影片票房238億元,占比達到47.6%。
點評:從2012年票房170.73億元到2017年11個月票房破500億元,在節節攀升的數字里,中國電影已成為增強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文化載體。年觀影人次14.48億意味著什么?2017年大年初一單日票房突破八億元又意味著什么?在中國的廣袤土地上,看電影已成為老百姓歡度假日、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
今年全國總票房中,國產影片票房262億元,占比52.4%。票房過億元影片78部,其中國產片39部。面對“好萊塢”大片涌來,中國電影反而煥發出越發頑強的生命力;北美市場屢屢傳出“電影院已是夕陽產業”消息的同時,中國電影成為全球電影市場前行的發動引擎。如此成就,得益于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得益于深化文化產業體制機制改革、堅持創新、堅持對外開放等行業導向。近年推出的多項政策對中國電影發展帶來長遠的裨益。尤其是今年3月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既是之前電影改革的集大成者,又為促進產業繼續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
中國電影票房突破500億元也是一個新起點。500億元票房標志著中國電影進入了繁榮發展的“黃金機遇期”,正開啟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的新征程。但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國產電影產業要長足發展,還必須在內容和制作上狠下功夫,要在傳承優秀文化傳統,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吸引力、凝聚力、影響力上下功夫。
5年
因涉信息披露違法,近日,證監會擬對龍薇傳媒、萬家文化、黃有龍、趙薇、趙政、孔德永(萬家文化原實際控制人)處以30萬至60萬元不等的罰款,此外,趙薇和黃有龍夫妻、孔德永還被處以5年禁入證券市場的“重罰”。黃有龍通過港股公告稱,將會對此提起申辯,并舉行聽證會。由于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導致萬家文化股價暴漲暴跌,使得大量投資者蒙受損失,趙薇夫婦在萬家文化上“空手套白狼”的行為或將面臨巨額索賠。
點評:5年市場禁入,已經將最近幾年在中國資本市場上風頭正勁、有“女巴菲特”之稱的名演員趙薇,卷到了輿論的風暴眼中。從此次證監會擬對趙薇等人和相關公司作出的處罰來看,趙薇等人違規違法的主要問題是信息披露失實。去年12月,萬家文化向市場披露龍薇傳媒收購公告,這一收購完成后,龍薇傳媒將成為萬家文化的控股股東,趙薇則成為萬家文化的實際控制人。由于此次收購最終未能進行下去,這一信息確實存在失實,趙薇等人受到處罰,也算是咎由自取。
趙薇控制的龍薇傳媒,是一個注冊資本只有200萬元的小機構,卻要收購一個市值足足有100億元的上市公司,這無異于“空手套白狼”。這種“蛇吞象”的游戲在中國資本市場并不鮮見,即以趙薇本人來說,她在收購萬家文化之前,已經多次通過類似手段收購或控制了多家上市公司,并且擔任了多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同市場上很多成功人士一樣,趙薇之所以能夠“空手套白狼”,玩的是一種高杠桿游戲,此次收購萬家文化,杠桿率更是高達51倍。這一收購公告發布時,市場之所以一片嘩然,輿論的聚焦不僅在于披露信息不實,而是高杠桿收購對市場造成了嚴重危害。
這一事件處罰的塵埃落定是監管層又一次“亮劍”,對規范市場行為是一次有力的警示。參與市場各方,首先要尊重市場規則,不以名人為傲,平等參與各種市場活動;其次要以誠信為本,尊重其他投資主體,遵守和維護市場秩序。在萬家文化收購上“頂風作案”,趙薇“女巴菲特”光環的隕落并非偶然。日益密集的監管行動傳遞出清晰的信號:資本市場不是法外之地。
5個月
巰嘌呤片這一治療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必備藥,在全國多地形成“藥荒”,一些地方甚至連續5個月出現斷貨,有些患者不得不購買高出國產藥價30多倍的進口藥。日前,有媒體對此進行報道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11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將心比心”“特事特辦”“切實加大國產廉價藥生產供應保障力度”。國家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21日表示,20日已完成295萬片巰嘌呤應急生產檢驗并已陸續發貨。
點評:總理的批示猶如一劑良藥,疏解了患者焦慮,正如一名白血病患兒的媽媽所稱,“看到報道,病友們都很開心,溫暖在心”。從迅速啟動供貨,到恢復生產,保障該藥物的正常供應,相關藥企的表態無疑給患者吃了定心丸,讓患者看見了希望。但既然是特事特辦,就說明恢復生產、供應并非常態,也意味著類似事件可能重演。特事特辦有其現實價值,關鍵時刻總能發揮效力,但是,探索長效機制尤顯重要。只有推動個案正義升級為制度正義,才能讓患者體會到持續而普遍的溫情與善意。
“救命藥”事關患者生命安危,無論如何都不該是緊缺品。但事實上,巰嘌呤片不是個案。近幾年,搶救凝血障礙的魚精蛋白、治療重癥肌無力的特效藥溴吡斯的明片、兒童腫瘤常用藥平陽霉素等廉價救命藥不時傳出斷貨消息。新一輪醫改已經進入攻堅期,為何廉價救命藥仍在喊“救命”?一些廉價救命藥,由于需求量少、生產成本高,導致廠家生產不積極,這是造成短缺的主要原因。除原料市場價格走高、原有的醫保招投標和政策限價制度影響之外,醫院、醫生、醫藥中間商、藥廠等多個環節的各自利益訴求都是造成廉價藥危機的因素。
藥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需強調其作為公共商品的屬性。逐利是商家本性,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們不能一味要求企業為“社會效益”做虧本買賣。對于廉價救命藥問題,不僅需要尊重市場規律,更需要強化政府兜底責任。在醫療保障的制度設計上,政府要革故鼎新,給廉價救命藥留出充足的制度保障空間。只有在“市場競爭”和“民生保障”之間實現真正的平衡,才能根治廉價救命藥反復斷供的頑疾,切實緩解患者及其家庭的“用藥之痛”。endprint
10%
國務院日前印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根據該方案,從今年開始,國家將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的國有股權劃轉充實社保基金,劃轉比例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2017年選擇部分中央企業和部分省份開展試點。2018年及以后,分批劃轉、盡快完成劃轉工作。
點評:社保基金直接關乎民生,近年來關于社保基金穿底的消息頻頻傳出,這讓不少人產生了能不能按時足額領到養老金的擔憂,很多人的心里都壓著一塊大石頭。客觀地說,民眾的擔憂并非沒有道理。盡管我們一直強調社保基金的家底很“厚實”,可是剔除其中的財政補貼部分,近年來的社保基金一直都是“收不抵支”,而且隨著老齡化的加快,支出增速大于收入增速的趨勢還會延續,養老金的窟窿只會越來越大。
養老金的窟窿不小,這是不爭的事實,堵上窟窿也就迫在眉睫。恰在此時,國務院印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討論已久的劃轉國有資本以補充社保基金不足的“靴子”終于即將落地,很多民眾心中的石頭也隨即落了地。劃轉比例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劃轉的是股權而不是直接給錢,不會也不允許出現大量變現國有資本,試點先行、分級組織、穩步推進,這些精細化的設計有利于制度的平穩落地。
應當說,國資劃轉社保一舉多得,帶來多項改革紅利:不僅能夠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制度的沖擊,同時也兼顧了國有企業職工和股東的利益,能夠使制度落地的阻力更小;除給社保基金穩定“輸血”外,還能償還養老金歷史欠賬;不僅有利于為企業減負,還可推動國企加快改革;既提升公眾對社保的信心,又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國資充實養老金,是國有企業應當擔負的責任,也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最好體現。
20.2萬元
11月16日法制晚報消息,“電商起訴刷單平臺第一案”,即阿里巴巴起訴杭州簡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案,于日前在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落槌。法院認為,簡世公司組織炒信的行為違背了公平、誠實信用原則和商業道德,嚴重侵害消費者利益并擾亂了電商平臺的經營秩序,一審判決簡世公司賠償阿里巴巴經濟損失20.2萬元,宣判后雙方均未提出上訴,目前該判決已經生效。
點評:阿里在去年12月向法院正式遞交起訴書,狀告簡世公司及其傻推網涉嫌嚴重危害市場競爭秩序,索賠216萬元人民幣。雖然目前法院一審判決簡世公司賠償阿里經濟損失20.2萬元,與其獲利以及造成的損失相比,顯然太低。但是,此案的落槌,還是鼓勵了電商平臺拿起法律武器打假的信心,表明了電商平臺反擊刷單炒信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相信這對其他刷單炒信組織者,還是會產生一定的震懾和警示。
無論是今年6月的“刷單入刑”第一案在杭州落槌,組織者李某因犯非法經營罪獲刑五年六個月,并處罰金90萬元,還是此番“電商起訴刷單平臺第一案”的落槌,都表明打擊刷單主要依靠行政處罰的歷史得以改寫,電商平臺起訴刷單炒信的現象在增多,訴諸司法的趨勢明顯。電商平臺拿起法律武器打擊刷單,既是維護消費者的權益,也是對自身利益的保護,畢竟,相比實體經營,網購更需要信用支撐。所以,電商平臺一旦發現刷單,不但要對商家扣分、降權,直至關閉店鋪,還應更多地訴諸司法。
要最大限度打擊刷單,僅靠電商平臺出擊還不夠。公安、工商、網絡等部門等要聯合起來,形成更加嚴密的監管體系。也要在線下發力,對組織刷單的行為予以斬草除根。比如,對刷單機構、發空單的快遞公司、刷單軟件等進行全過程監管;完善電子商務領域信用記錄,將涉事商家列入黑名單,甚至責令行業禁入。今年雙11前,國家發改委在“信用中國”網站公布了首批“電子商務領域嚴重失信企業500家”黑名單,這就是良好開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