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公布了相關的住房租賃政策。面對萬億級的“大蛋糕”,不僅開發商紛紛入局,銀行也圖謀分食。與過往的住房金融服務主要集中于建房、買房不同,最近一段時期以來,金融機構紛紛加大了對住房租賃的介入力度,針對運營方、房企或租戶開發不同的金融產品,這大大豐富了住房金融的內涵,并且正在吸引更多的房企和金融機構的參與。
多家金融機構已率先入局
10月30日,中信銀行與碧桂園集團簽署合作協議,中信銀行未來三年將在長租住宅領域提供300億元保障性基金,滿足碧桂園在長租住宅領域金融需求。雙方將在長租住宅開發建設、投資孵化、持有運營、后期退出等全產業鏈進行整體業務合作。
11月2日,廣東省住建廳、佛山市政府分別與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達成住房租賃戰略合作,邁出了政銀合作共同推進住房租賃市場建設的第一步。按照協議,建行將在未來5年從資金渠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加快推動廣東住房租賃產業發展。
11月2日,中國銀行發布消息稱,中行廈門市分行與廈門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簽署《廈門市住房租賃市場金融服務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住房租賃市場相關的土地供應、試點租賃住房建設、住房租賃金融創新等領域開展合作,為住房租賃市場各參與主體提供全鏈條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共同推進住房租賃市場建設與完善。
“銀企合作+銀政合作”成主要模式
據悉,目前銀行介入住房租賃市場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銀企合作,二是銀政合作。
第一種模式中,銀行與房企合作,雙方簽署租賃權轉讓協議,通過銀行平臺出租房源,與此同時,銀行也可為租戶提供包括租房按揭貸款在內的金融產品。
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表示,將充分發揮中信集團金融與實業并舉的獨特競爭優勢,以此次與碧桂園集團簽約為契機,大力推動長租住宅保障性基金業務開展,與主流房地產企業一同開展租賃物業金融合作創新,開創銀企合作新模式。
11月3日,建行深圳市分行與包括萬科、華潤、碧桂園等在內的11家房地產企業簽署房屋租賃戰略合作協議,宣布正式開發深圳市長租房市場。據建行深圳市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與房企簽署了超5000套住房租賃權轉讓協議,房源均為精裝修新房,未來租戶可通過建行“CCB建融家園”APP上提供的房源在線租房。
另一種模式是銀行與政府合作,聯手建設住房租賃管理平臺,在人房核驗、交易撮合、信用評價、資金監管等租房全流程各個環節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和產品。
例如,建行創新采取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經營、平臺化管理的模式,與佛山市政府深度融合合作。“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和技術優勢,積極響應佛山市政府要求,與佛山市住建局共同完成了佛山市租賃業務管理辦法、房屋租賃合同登記備案操作規則等規章制度設計。”建行相關人士介紹稱,同時,充分利用耗時6年打造的“新一代”核心系統,為佛山市政府搭建住房租賃監管及交易服務平臺。
佛山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建設銀行開發的佛山住房租賃服務平臺由住房租賃監測分析平臺、住房租賃監管服務平臺、政府公共住房服務平臺、住房租賃服務共享平臺、企業租賃服務管理平臺五大系統組成,形成了五位一體、環環相扣的平臺網絡,全面覆蓋了地方政府在租賃市場管理、交易、運營方面的需求。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指出,發展租賃市場需要金融的支持,金融機構的入局,或將加速租賃市場的完善,而當前無論是政銀合作還是銀企合作,都只是解決表面的融資問題,要形成租賃住房運營的完整商業閉環,資產證券化將成為構建租賃住房完整商業模式閉環的有效工具之一。長期來看,只有提升租金收益率,降低融資、拿地、征稅等成本,機構租賃和資產證券化才能規模化發展。
另外,銀行要做的事還有很多。建行相關負責人透露,該行即將推動住房租賃網點轉型,打造住房租賃金融中心,其轄下部分分支機構將作為租賃金融服務平臺之一,為市民提供租賃社區綜合金融服務,為租購并舉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支持。目前該行已創新開發20項住房租賃金融產品,能夠全方位滿足住房需求集群化、住房成本低廉化、租賃社區規模化等個性專業化社區需求。
有業內人士評價,銀行以顛覆者的身份涉足租房市場,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向合作伙伴和地方政府輸出,有望重塑行業格局,未來租房市場將越來越規范。而進軍住房租賃市場也將成為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新起點。“銀行已有涉足電商領域的很多經驗,例如各行的信用卡商城、工行的融E購等。把房屋放到互聯網平臺進行租賃,有助于銀行擴大客戶源,掌握更多客戶信息,為客戶提供租金貸款、押金貸款、信用保障等服務形式。”產業升級與區域金融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李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銀行積極支持住房租賃市場,對于住房消費者來說,無疑也將獲益。李虹表示,利用金融科技幫助更多人享受社會權益的普惠,是此次銀行參與住房租賃市場的重要作用。銀行作為信用創造的重要部門,掌握的客戶信用信息較多。如果可以將這些信息用于租房信用上,將會幫助更多消費者獲得信用方面的益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