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蘇蘇++桂晶晶
【摘 要】高職院校學生藝術團作為培養大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評價美、創造美、表現美等藝術能力的重要舞臺,有利于推動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和諧校園文化環境,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探討了高職院校學生藝術團的建設與管理,以期通過建設與管理創新來激活學生藝術團的活力,進而促進高職院校“立德樹人”根本教育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藝術團;建設;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4-0165-02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教育部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教體藝[2014]1號)中強調:“普通高校按照《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公共藝術課程,并納入學分管理。”高職院校學生藝術團作為藝術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擔負著重要的育人作用。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別樣創新的藝術活動,有助于培養大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評價美、創造美、表現美的藝術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本文探討高職院校組建學生藝術團的必要性,分析高職院校學生藝術團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堅持問題導向,提出高職院校學生藝術團發展的優化路徑,推動團內建設更加合理、管理更加有力、組織更加規范、團隊更有特色、策略更加創新。
一、高職院校組建學生藝術團的必要性分析
(一)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以文化人”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原則。大學生藝術團作為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堅持“以文化人”的基本原則,而諸多藝術團體的建立,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發展營造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以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建立了“街舞協會”“唯特樂團”“書畫協會”等12個藝術團,藝術團以發展藝術精品節目為重要任務,在學院舉辦的各種晚會中進行表演,獲得了廣大師生的高度認同,并生成一系列藝術品牌節目。同時,各個藝術團以各種節日為契機,積極組織“校園新歌聲”的藝術活動,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彰顯藝術團活躍校園文化的張力。
(二)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對于高職大學生而言,其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是通過加入社團來實現的,無疑,通過參加各種各樣的社團,培養了大學生溝通協調、組織領導、團結協作等方面的能力。加入各種類型的藝術團,讓學生在課堂之余學會了感受藝術的魅力,提高了藝術表演的能力,使其能有效排解繁重學習任務帶來的壓力,校園生活不再是“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增長了更多的活力元素。事實上,諸多學生藝術團的建立,不僅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而且通過舉辦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形式藝術活動,更加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學生朝氣蓬勃的精神起到重要作用。
(三)營造和諧校園文化氛圍。良好的文化氛圍、人際氛圍、學術氛圍、協作氛圍和道德氛圍的營造,是構建高職院校和諧校園不可或缺的訴求。良好文化氛圍的實現,需要通過學生藝術團發揮作用。事實上,一些高職院校近年來通過對藝術教育的經費投入,以及在師資隊伍、場地建設等方面的投入不斷增加,使藝術發展呈現勃勃生機,有的高職院校甚至成立了藝術活動中心,為學生藝術團進行節目編排、開展藝術活動提供場地。大學生藝術團的各項活動內容日益豐富,范圍更加廣泛,藝術活動逐漸正規化、屆次化,推動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向更高層次發展,營造和諧校園文化氛圍。
二、高職院校學生藝術團建設與管理的問題分析
(一)管理不規范。管理也是一種生產力,規范的管理有助于實現“1+1>2”效果。在校園文化藝術活動中,藝術團應成為學生展現精神面貌和綜合素質的舞臺,成為展示學院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的窗口。但是,在一些高職院校學生藝術團發展過程中,管理不夠規范問題突出,主要體現在組織松散、活動開展具有功利性、訓練水平不高、藝術節目缺乏精品等,團委與學生處藝術團管理中職責不明確,導致藝術團開展的藝術活動檔次不足,甚至不乏一些低俗的節目充斥其中,無法滿足大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優秀節目難以保留。在學生藝術團長期發展中,必然創新發展出一些高質量、優秀的藝術節目。然而,由于藝術團是學生自主組織、自主管理的社團,每年都面臨換屆,換屆之后又要充實新生力量,培養生力軍,在此過程中,一些傳統優秀節目就有可能面臨被撤掉的危險。此外,在一些校園大型文藝活動中編排的優秀節目,由于采取臨時抽調組織、任務結束就解散的形式,同樣面臨活動結束后難以保留和傳承的狀況。
三、高職院校學生藝術團建設與管理優化的對策
(一)優化人才選拔。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生產力諸要素中最為重要的要素。學生藝術團建設要注重選好“苗子”,采取志愿報名、單獨考核等方式來錄用人才。一經錄用,建立相關管理檔案,平常表現納入學分管理。各藝術團成員可從藝術公開課學生中優先選拔。
(二)規范日常管理。針對學生藝術團管理不規范的問題,必須從安排指導教師、安排節目排練場地、強化節目編排訓練、指導社團組織建設等方面著手,營造社團管理的有利局面。同時將基礎訓練和培養與藝術公選課結合起來,將藝術公選課程作為對各藝術團建設發展的有益補充。
(三)提高藝術質量。節目質量是學生藝術團的生命。為提高學生藝術團的節目質量,學校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積極開設管樂吹奏、合唱指揮、聲樂、視唱練耳、舞蹈與實踐、數碼鋼琴演奏等相關課程,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在校內組織開展“藝術講壇”“藝術大觀”等講座,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拓展藝術團成員的藝術知識。
(四)強化藝術實踐。離開實踐,不可能提升學生藝術團的節目質量,對于學生藝術團的建設與管理也會帶來不利。對此,高職院校學生處、團委、院系學生會等要為學生多搭建展示平臺,以演促發展。各藝術團除在校園內演出外,還可以主動服務社區,送文藝下鄉,或者參與商演,在宣傳黨的政策、繁榮社區文化、傳播先進思想文化的同時,加速學院文藝人才的成長。此外,學生藝術團還要積極做好精品節目的創造和保留工作,為豐富高職院校學生的精神生活保駕護航。
總之,高職院校學生藝術團作為培養大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評價美、創造美、表現美等藝術能力的重要載體,必須要加大建設力度,積極規范管理,樹立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針對藝術團管理不到位、精品藝術節目難以保留等問題,從實事求是的維度出發,立足于如何營造良好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優化人才選拔、規范日常運行、提高藝術質量、加強藝術實踐、創造藝術精品等措施,有力促進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為實現“立德樹人”根本教育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張小燕.高職院校大學生藝術團建設和管理的思考[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9):91-93.
[2] 張超.對高職院校大學生藝術團建設的幾點思考[J].大眾文藝,2015,(2):208-209.
[3] 王奧,唐好.高職院校學生藝術團項目管理與課程建設探索——基于共性傳承與個性發展的比較分析[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4,(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