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生
摘 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相結合,將語文課堂教學植根于豐富的生活,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這一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使課堂教學變成學生積極參與、樂于參與的生活過程。
關鍵詞:平等;有效;形象;升華;生活化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生活化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指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相結合,將語文課堂教學植根于豐富的生活,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的愿望,使語文從“課堂語文”走向“生活語文”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這一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使課堂教學變成學生積極參與、樂于參與的生活過程,社會經歷。但是因為學生學習能力的不足,知識積累相對欠缺,形象思維發(fā)展優(yōu)先于抽象思維等原因,如果教師就教材的知識給學生講解,學生理解上的難度,如果把所學知識和學生們相對熟知的生活事物聯(lián)系起來,既能夠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也能夠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以直觀感觸讓孩子身臨其境。那么,如何讓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呢?
一、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生活化
我們要實施語文教學生活化,就必須為學生構建一種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這是生活化教學實施的前提。學生得到教師信任、理解、鼓勵、贊美,就會從中感受友愛,體會真情,增強自信,培養(yǎng)情感,從而喜歡語文,喜歡語文課堂,喜歡生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要求廣大教師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改變“之乎者也”的模式。與學生平等、民主地相處,真誠地關愛他們,從學習、生活、思想感情,做到情真意切,無微不至。在平時交往中,尊重學生個人的興趣習慣,營造寬松的教育氛圍和課堂環(huán)境;一起游戲,融入他們的世界,成為他們的伙伴,心理距離縮短時,學生就會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教師的語文教學方式才能產生質的轉變,才能實現(xiàn)樂學,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揮。可以說,良好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學生愛的需要、知識渴求的需要、生活能力的需要提供了保障,給予了鼓勵和愛。
二、有效的教學模式生活化
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提倡情景化教學,把生活場景最大化的‘移植到教室,其實這就是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初期。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化,在實施語文生活化教學中,我們必須進一步改善我們的教學環(huán)境,擴大語文教學的課堂模式。讓教室成為學生的微型社會。在校園的整體規(guī)劃中不再是中規(guī)中矩的對稱平整,而要注重“小橋流水人家”的園林設計,語文課堂的設置不僅僅局限在鋼筋水泥的框架里,讓學生回歸自然,綠綠的草地上、紅紅的花叢、蟬鳴的林間小溪、豐收的原野。在優(yōu)美舒適的環(huán)境中誦詩讀文、古詩古文的神韻,現(xiàn)代散文的神采。開放式的教學活動區(qū),鼓勵學生把情與景融為一體,自己成為詩的主人,去探索自己想知道但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培養(yǎng)孩子的探索與合作精神。
三、形象的課堂教學方式的生活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生活體驗、情感傾向和語言經驗去解讀文本。教師要拓展語文教學時空,突出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與獨特的見解,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實踐,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一)教材的生活化滲透
新課改使小學語文教材中生活氣息愈來愈濃,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其中的生活因子,提煉生活元素。積極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情和義。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了大量極富生活趣味的文章、學生在生活中能聽到、見到、說到的內容,如《唯一的聽眾》《“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等。這樣的內容既源于學生的生活,又高于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成為課堂這個舞臺的主角,教學時善加利用,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二)課堂的主動自由化
我國教育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只單純的重視對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生活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能力,而且也限制了學生想象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并沒有主動的參與意識,學生被動認知成為一種惡性循環(huán),學生養(yǎng)成僅僅“帶著耳朵”上課的壞習慣,久而久之,小學語文課堂就成為了大學的學術講壇。泯滅了孩子們善于交流的天性和求知若渴的好奇心。扼殺了孩子們主動交流,主動學習的信心。課堂不是靜態(tài)的,封閉的,而是動態(tài)的,開放的,自由的。教師和學生在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活動,從中獲得快樂體驗和深刻感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快樂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體驗生活的真諦。
(三)多媒體再現(xiàn)感性化
小學語文教材中都以語言文字為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直觀畫面,從而獲得主觀感受和臆斷。但有的課文內容距學生的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困難,而“充分提供情節(jié)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因此,教學中可以播放多媒體課件,直觀地展示課文所描述的情景,從而再現(xiàn)生活,把語言文字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在學習中對生活情感一觸即發(fā),從而達到理性到感性的升華。
總之,小學語文教育需要回歸到生活中去。只有生活,才是小學語文教育的活水源頭。我們需要在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真正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育的生活化。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在感知生活、體驗生活、探究的生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真切理解語文和生活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在生活中提升語文教育與教學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