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對森林生態旅游的含義及優勢進行了概述,然后從游客分布、 資源開發及設施建設這三個方面,探討了我國森林生態旅游開發的現狀。最后從實際出發,研究了森林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策略,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和啟發。
【關鍵詞】:森林;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
當前,有五個國家的森林面積超過了全球百分之五十,而我國就位列其中。由這一現狀可以看出,我國擁有著非常豐富的森林資源,但有關部門卻沒有把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放到重要位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到森林旅游,放松自己的身心。因此,亟需對森林生態旅游的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策略進行研究,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優化游客的體驗。
1、森林生態旅游概述
所謂森林生態旅游,就是將豐富的森林資源作為基礎,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求新、求知、求美、休閑的旅游需求。同時,還要對旅游者進行教育,使其認識到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意義,并逐步帶動當地社會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之后,全球經濟處在快速發展的狀態下,而人們的生存環境卻變得越來越惡劣,森林砍伐、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問題不斷呈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因此,人們開始厭倦城市噪音與污染,希望能到自然界中旅游,沐浴在森林的純氧中。而正是由于森林生態旅游具備了天然的優勢,可以幫助人們緩解精神上的壓力,并促進身心健康,所以很快成為了旅游的熱點,相關旅游業也占據了總體旅游業收入的20%左右。
2、森林生態旅游開發的現狀分析
2.1游客分布不均
現階段,我國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很快,而國民經濟水平也在迅速攀升,許多人在空閑時間都會選擇出門旅游,以此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森林生態旅游成為了人們的主要選擇之一。但是,我國森林生態旅游產業雖然發展快速,卻沒有形成很多著名的景點,這就使得游客分布非常不均勻,進而對森林生態資源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2.2沒有正確開發和利用相關資源
從當前國內森林生態旅游的發展狀況可以看出,其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比較明顯的一點,就是沒有對相關資源進行合理開發與利用,總體表現為粗放性、盲目性開發等。在我國部分區域,有的人員對于森林資源的作用、含義、規律、特征等,都還尚未樹立起正確的認知,也沒有找到確切的市場定位,于是在開發和利用資源時,缺少了強有力的理論及技術指導。如此便導致了許多同質性產品產生,旅游資源遭到嚴重浪費。
2.3交通與服務設施建設過度
在開發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的過程中,不僅要充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還要注重保護好生態環境。所以,在實施森林生態旅游開發時,必須要把資源的保護及發展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但是,就目前的狀況分析,由于森林生態旅游業屬于一種服務行業,所以有的風景區為了獲取更多經濟利益,把重心放到了交通和服務設施的建設上。雖然這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給游客帶來好的旅游體驗,但如果交通與服務設施過度建設,就會對當地的森林景觀與人文景觀造成損壞,乃至于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
3、森林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策略探究
3.1樹立創新型發展理念
要實現森林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要轉變傳統的觀念,樹立起新型的發展理念。面對目前森林生態旅游產業在開發及運營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應當積極采用創新思維,把各方面的資源都充分利用起來,從而在此觀念的指引下實現森林資源的高效運用,推進相關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而言,應重點關注如下方面。第一,要對森林資源進行有效管理。森林生態旅游業是建立在豐富森林資源的基礎上的,所以,若要保障森林資源一直維持在良好的狀態,就必須要構建一個社會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的圈子,如此才能夠帶動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能使當地經濟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第二,要加大力度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要對游客和周圍的居民進行廣泛的環保宣傳,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森林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并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保活動中。激勵人們都踴躍開展生態保護活動,以此規避環境破壞問題。
3.2因地制宜促進森林資源開發
我國目前的森林資源存在分布不均勻的問題,而不同地區的發展狀況也有所差異,在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時一定要建立起全局觀,避免產生重復建設、重復開發等現象。森林旅游的開發,要秉持因地制宜的觀念,對森林資源進行仔細篩選。有的森林資源相對比較集中,且分布合理,具備了較大的規模及優勢,可以促進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對此,就要將其作為重點,實施大力開發。而有的森林中存在珍稀物種,或是珍貴闊葉林等資源較為缺乏,這就需要對其進行妥善的保護,不能影響到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而還有的森林資源已經被劃入了自然保護區,因此也就不必再對其開發新的旅游資源。對那些利用森林資源進行旅游開發破壞性較大的情況,可因地制宜地開發森林康養,依托資源做局部的規劃,減少對資源的破壞達到旅游或康養的目的。實現良性循環,達到以經濟帶動發展的目標。
3.3構建相應的補償機制
針對森林生態旅游開發,可以構建起對應的補償機制,秉持“國家投入一些,獲益者承擔一些,開發和經營者解決一些”的理念,處理好森林生態旅游開發過程中出現的資金問題。在以往,此類旅游開發存在著“少數負擔,獲益對象不明確,建設緩慢,缺少投資”的問題,而建立起補償機制后,可以形成“誰獲益,誰補償,政府統籌,社會集資”的良好局面。以此便能夠為森林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并為多數人提供寶貴的森林資源,讓游客能真正融入到美好的森林生態環境當中。此外,還應當設立專門的研究機構,為瀕危野生動植物建立起繁衍場所,并創建物種基因庫。要做到這些,都需要政府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提高森林生態效益專項補償基金,由此確保相關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積極推動森林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對于環境保護和社會進步而言都十分重要。因此,相關人員需要樹立創新型發展理念,因地制宜促進森林資源開發,并構建相應的補償機制,以此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祖成,劉道純.森林生態旅游業發展對策及思考[J].綠色科技,2012,(07):180-182.
[2]宋德才.森林生態旅游業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林業經濟,2013,(06):14-17.
作者簡介:趙勇 (1976年4月), 男,漢族, 四川省宜賓市高縣人, 大學學歷,林業工程師;從事綠化造林、產業發展、項目規劃編制、生態旅游方面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