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宇+陳相福+趙召龍+郝雅潔+趙明霞
摘 要:在計算機網絡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高校的教育也在隨之改革創新。互聯網教學的產物——慕課平臺應運而生,它符合當代教育工作的需求。文中從慕課的概念、特征、優缺點以及使用方式等角度結合計算機課程來分析研究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慕課;互聯網教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TP39;G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7)12-0-02
0 引 言
隨著新時代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我們的教育教學體系也發生了巨大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步。教學方式不再是傳統課堂上低效率的“知識灌輸”,而是在不斷的探索中取得進步,進而突破了傳統教育形式,使學習更加自由、主動。新的教學模式將傳統課堂上一直被教師“占用”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強調教與學雙方的互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導者。利用計算機網絡高效完成教學事務的日常處理已成為現實[1]。慕課模式作為一種新興模式不再僅限于在課堂教學,還將教學發展到了網絡上,實現了教師在線教學,學生線上學習。
1 慕課的概念
慕課是由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音譯而來的,顧名思義為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一種開放模式,也是一種在線教育平臺。大規模、開放和在線是慕課平臺三個重要的特性,且這些特性之間存在一定聯系。相應地,同時滿足這三個顯著特征的課程才能稱為慕課。
慕課平臺實質上就是一個連接點,將世界各地的名師、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授課者與熱愛學習的求知者連接到了一起。他們可以同時通過慕課這個中間平臺,及時進行學習交流、知識的討論。不論何時、不論何地、跨越國籍、無關種族,大家都在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2 慕課與計算機課程
在計算機飛速發展的現代化社會,為了迎合時代的發展,并且保障未來計算機更好地發展,各大高校,都加入了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國內的計算機課程體系缺乏系統性,重軟輕硬,教材內容相對滯后、陳舊,跟不上快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出現了脫節現象,同時與國外一流學校也存在很大差距。慕課平臺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現有教育體系的改革。
慕課平臺是為計算機學科而誕生,所以對于計算機學科,它具有先天的優勢[2]。慕課平臺實現了與時俱進的“教與學”特征,更加注重教學過程。在此平臺上,眾多名師提供了豐富的在線教學資源,能夠有效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效率。
3 慕課與傳統課堂的對比
3.1 傳統課堂的缺點
知識是雙向流動的,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于知識的傳授卻是單向的,采用一股腦灌輸、任務式的教學方式,不管學生是否真正接受并理解掌握。這樣的教學效果對學生和教師都沒有任何提高。當前,學校的教師大都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教學,知識面非常受限。相對其他課程而言,計算機理論知識比較枯燥、乏味,若教師一味照搬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大多時間用于講述理論知識,極少時間留給實驗教學,則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抑制了學生學習的創新性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以及人才培養質量,導致社會需求和人才供給間存在差距。
3.2 慕課的優點
與傳統的網絡教育相比,慕課平臺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之前雖有網校課程供學生在線學習,但那種教學模式只是照搬傳統的課堂教學,將線下教學搬到線上,其他沒有任何改變,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效率都無法得到提高。而以往的網絡學院和網絡公開課,聽課都是有條件的,慕課卻免費提供在線課程的學習。
慕課平臺為學習者提供無專業限制的學習機會,學習者可以完全依據自身需求以及興趣愛好而進行深入學習。平臺也能夠及時更新課程知識內容,使學生總能找到最新的資源進行學習[3]。慕課平臺還可以解決師資力量不足、欠發達地區院校學生資源受限等問題,使這些學生可以同其他有著優質學習資源的學生共享資源,聆聽名師講課,還有機會和高手切磋,及時掌握世界尖端的計算機數據資訊,開闊自己的視野。慕課的基本理念就是:將世界上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傳播到地球上最偏遠的角落[4]。
3.3 慕課的缺陷
慕課并非沒有缺點,在推行的同時也帶來諸多挑戰。慕課采用的主要教學手段是人機對話,而師生間的課堂互動交流、言傳身教,同學間的交流浸染,以及校園文化的熏陶,都是慕課課程難以代替的。而且慕課的學習方式過于自由與靈活,它有智能化、大眾化和移動化的特性,要求學習者要有過強的學習自主性和自我控制力,否則難以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慕課的線上交流是在虛擬環境中進行的,難以提供面對面的師生互動、協作和思想交流[3]。
傳統的教學依賴于課堂和實驗室這些實體環境,而慕課借助于網絡,所以對于實驗課,慕課無法完全替代傳統的教學實驗,還需要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踐。
3.4 混合模式教學
還有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為小規模私有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它基于慕課平臺,是面向某個學校某個課程班級幾十到幾百個學員開放的課程,即供內部學生課下學習的在線課程。
MOOC+SPOCs是指將兩者結合,相當于將若干個學校融合為一個大學校,只供這些學校內部的學生一同來學習某些課程,同時實現了兩者的特點。慕課中有標桿性的課程內容,SPOC是特色化的課程。標桿性課程和特色化課程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差異、短視頻差異、教學課件的差異、測試題的差異、期末考試題的差異、討論話題的差異等方面[5]。
“MOOC+SPOCs+翻轉課堂”是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這種混合教學模式可以推動計算機課程進行計算思維教育教學改革實踐,解決國內計算機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達到系統級設計、實現應用能力培養的目的[6]。endprint
4 運用慕課教學
4.1 慕課的教學方式
對于高校,可以引入慕課將其作為高校的輔助平臺對學生進行教育,以推進高校的教育發展。慕課平臺上的學習過程主要包括課堂視頻學習、隨堂測驗和課程考核3個重要環節。慕課將課程內容細化到小的知識點,并將每一個知識點作為一個獨立的課程來方便學習者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還會穿插各種測試環節。
慕課平臺上的教學資源包括短視頻、教學課件、導學文檔、模擬練習題及其視頻解析、分講測試題和期末考試題、討論話題等[5]。慕課課程的教學視頻短小精悍,每一個視頻都針對一個特定的問題,有較強的針對性。視頻的長度控制在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時間范圍內,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在視頻教學中,可以借鑒考研的視頻教學方式,出現小范圍的教師身影或者只出現教師的手。避免分散學生注意力的事物,所以教師可以將內容寫到紙上,使知識信息更加清晰明確,如同師生同圍一張桌子,一起學習,讓學生感到貼心,更能使他們集中注意力。
課程考核應貫穿課外學習者自主學習和課上教師主導下學習的全過程。考查要盡可能全面、多角度,以利于引導學生將更多的功夫用在平時,而不是僅憑最后一張試卷的分數來評判學生,實現更為全面系統、客觀實際的評價方式[7]。
4.2 教師方面
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有效組織課程,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主動性,使其高效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構建[8]。在運用慕課平臺之前,教師需要篩選出適合在線學習的內容,搜集適合學生的信息資源,并制作成相應的知識點,以制作符合學生學習的教學課件。教學設計實施策略基于知識點分解、隨堂問答、分組交流等[9]。
在視頻中,教師要將深奧的理論通俗化,以此來吸引學生學習。教師盡可能在指定學時內完成教學內容,完成不了的按照實際情況將其上傳,供學生學習。可將視頻放到學校網站上,供學生課下學習,不受空間的限制[10]。當課程結束后要對學習者進行提問,回答正確才能進入下一學習環節。這種方式使學習者的注意力更為集中,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
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展開協作學習,在協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首先根據在慕課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評價和反饋結果對學生進行分組以及任務分工,形成有利于每個學生發展的團隊。分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4.3 學生方面
學生應該真正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所以慕課更加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使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學生手里。在慕課學習過程中,學生完成教學文檔和教學視頻學習后,提交課堂作業,學生之間相互批改,并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學習者可以互相交流,進而互相鼓勵和協作學習,還可以模擬學習小組協作完成在線作業及測試。協作學習有助于彌補個體學習過程中理解能力的局限性,促進對問題、知識較為全面的掌握。在線討論交流,能充分激發學生思考并深刻理解知識,達到構建知識意義的目標[8]。
4.4 慕課實驗課
計算機的實踐性很強,需要大量實踐。在線學習平臺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沒有問題,但在實踐方面還不成熟,需要改進的空間很大。例如,在軟件實驗教學中,需要將一些簡單的軟件環境轉到在線平臺上,以減少實驗工作量,但對于一些相對復雜的軟件環境,還未將其成功轉到在線實驗平臺上。慕課平臺下的實驗教學所需成本較高,因此還需要更多的后續工作,如在在線系統上下載安裝某些模擬可操作的相關實驗軟件,但會耗費一定的時間與精力[11]。
5 結 語
時代在變遷,教育也一定要進行改革,要變得更好更方便,所以發展推進慕課平臺勢在必行。目前,中國高校也在共同努力打造中國的慕課平臺,供我們自己的學生進行在線學習;教育部也建立了許多在線開放課程平臺,滿足了眾多學習者的需求,同時也滿足了眾多層次的教育需求。慕課既改革了大學教育,也重塑了高等教育版圖。
參考文獻
[1]柳喆.慕課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4.
[2]裴衣非,韓艷,龐潤芳.慕課發展與高校計算機課程改革分析[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6(3):222.
[3]丁琳,馬淑萍,陳靈娜.慕課背景下的獨立學院大學計算機課程翻轉課堂教學設計[J].高教論壇,2016(4):28-31.
[4]邵忻.關于慕課理念影響高校計算機課程發展的探究[J].時代教育,2015(23):237-238.
[5]戰德臣.“大學計算機”“MOOC+SPOCs+翻轉課堂”混合教學改革實施計劃[J].計算機教育,2016(1):12-16.
[6]楊梅,劉義軍,鄭津.以系統能力培養為導向的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教學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5(21):11-14.
[7]劉寧,秦敏,趙飛.慕課時代下重構計算機基礎教育[J].才智,2016(12):124-125.
[8]黃嵐,袁鋼,程新榮,等.基于SPOC理念的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互動教學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5(13):15-18.
[9]常郝,李東勤,黃書芹,等.基于MOOC理念的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教學設計研究[J].福建電腦,2016,32(5):58-59.
[10]南洋,郭川軍.慕課背景下的計算機導論課程翻轉課堂教學設計[J].黑龍江科學,2016,7(17):120-121.
[11]李山山,陳永強,劉敬晗,等.MOOC時代下的計算機實驗教學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4(13):103-106.endprint